-
“最懂中餐”西方人:老外嫌中国人啥都吃,是不懂奥妙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06-08 14:01:44【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32年前,自诩“啥都敢吃”的英国人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第一次来中国,出于礼貌,她忍着恶心夹了一颗“如魔鬼之眼”的“千年老蛋”(皮蛋),无法下咽,全身发麻。她和大多数外国人一样,起初对那些比较“狂野”的中国菜敬而远之,不碰牛蛙,能点肉绝不点内脏,目睹鸡鸭被宰杀时大惊失色,对中餐的初印象是唐人街的糖醋肉丸和蛋炒饭。
当时的她无法预料,自己后来会“沦为”中餐的忠实拥趸,在英国费劲功夫找活鸡、淡定地在院子里放血,将灶王爷神像供奉在伦敦家中的厨房,每次“回”中国都要背袋花椒走,用食疗调理身体,为中餐写了7本英文书,中译版《鱼翅与花椒》畅销20余万册,一举成为“最懂中餐的西方人”。
1992年,剑桥大学毕业、从事亚太地区新闻报道工作的扶霞来中国研究少数民族历史,途经成都时被凉拌鸡和鱼香茄子深深折服,后来如愿申请到英国奖学金,1994年赴四川大学留学。
在四川,她爱上猪脑花,啃了兔头,沉醉鱼香味,心系担担面,有了“中国胃”,并全情投入对川菜的研究,密密麻麻记了好几本菜谱。
扶霞的笔记(受访者供图)
为了精进厨艺,她成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现为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第一位外国学徒,学会了切菜、调味、控制火候。直到如今,“中式刀工”仍是她引以为傲的本事,就连为英国朋友切沙拉,她都忍不住想问“切哪种”。
2023年春节,扶霞在伦敦用鹌鹑蛋做了这群小兔子。
与中餐结缘后,扶霞吃遍中国,从热闹的四川,吃到硬菜满桌的甘肃,再从香辣的湖南,吃到朴实的闽北,温柔的扬州,包容的北京,鲜美的广东……她用一颗来者不拒的心尽情感受中餐的魅力,逐渐体会到如何欣赏口感,理解了风土时令应季的美妙,懂得了平衡的艺术,更在典籍中感知中餐的哲理,奉伊尹和袁枚为美食精神导师。
“我发现自己逐渐爱上了白粥和水煮蔬菜,和对糖醋鱼、麻婆豆腐一样喜欢,这才是我心中真正‘中国化’的表现。”扶霞在新书《君幸食》中写道,如果不感受安静、平和与清淡的乐趣,只有酸甜苦辣这些重味的刺激,就无法充分领略中国美食的魅力。
上世纪90年代,扶霞在湖南农村做麻婆豆腐。(受访者供图)
“君幸食”一词,源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狸猫纹漆食盘,盘内朱书“君幸食”,意在劝君进食,与扶霞的英文书名“Invitation to a Banquet”格外契合。她想从西方人的视角谈中国饮食文化,邀全球读者赴这场中餐盛宴。英文版2023年上市后,已登上英美等国多个热门榜单。该书中文译者何雨珈笑称,书里的旁征博引,害她“查得好苦”。
近日,扶霞在上海与观察者网对话,谈了谈她作为“中餐推广大使”的经历。
在扶霞眼中,能在中餐馆点好一桌菜是她“人生中最自豪的成就之一”,今年带着西方客人吃遍中国,她点菜时贯彻了中国“药食同源”的理念,既要让客人吃得惊喜,又要让他们舒服、清爽,“如果一顿饭全是麻辣,那就是没点好菜”。
对于近年来中餐“火锅化”、预制菜化的趋势,扶霞有点担心,怕相对“单调”的火锅冲淡了人们对中餐百菜百味的理解,也担心年轻人点外卖的习惯,影响中餐烹饪技艺的传承。
谈到中国菜的“多语言性”,她感触颇深,“中国饮食的多样化和伟大源自包容”,如果西方人能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中餐,就可以扩大对美食的感受。
2024年6月,扶霞在上海与观察者网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观察者网:您在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现象,中国人把刀留在了厨房,西方人则把刀放上了餐桌,您怎么看待这种差异?
扶霞:这是中国从古至今都很明显的特点,中国人很早就把食材切成小片、小块,再在大锅里面烹饪,最后用筷子夹起来吃。这种特点不仅影响了中国菜本身的“性格”——通常是小块的东西,而且影响了中国餐桌上的氛围。
一方面,用筷子非常温和,非常安静,中国人吃饭的礼仪也比较简单。而在英国吃顿大餐,我们需要使用好几种刀叉,很复杂,吃饭会有金属和陶瓷碰撞的声音,比如说吃牛排,要用一种特殊的刀,以前吃鱼也要用特殊的刀,相当复杂。
另一方面,把刀留在厨房让享用中餐的气氛更具社会性,大家会共享菜;而西方人吃饭比较个人化,每个人用单独的盘子,单独切肉。
扶霞在英国家中做川味豆瓣鱼。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读者出版集团原董事长吉西平被查,已退休近7年
2024-06-07 16:19 廉政风暴 -
山西唐代墓壁画发现“泡澡图”?“是在淘洗食物”
2024-06-05 14:51 考古 -
李书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2024-06-02 17:30 -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入围名单揭晓
2024-05-29 18:36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茅仲华,已任最高法党组成员
2024-05-21 15:50 高层人事 -
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纪录”单元首批片单发布
2024-05-16 19:05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上海国际电影节“名导新作”单元第一批片单发布
2024-05-15 20:03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展精粹”单元第一部分片单发布
2024-05-13 16:27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韩国人为什么会拍出“主旋律抗日鬼片”?
2024-05-13 07:59 -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2024-04-29 15:18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网络短剧,如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会全场喊退票?官方回应
2024-04-21 15:31 -
热搜第一!黄子韬就不当言论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会的毒瘤——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相关推荐 -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95“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43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42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36最新闻 Hot
-
“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
谁被征了50%的最高关税?
-
四名共和党议员倒戈阻止对加关税,特朗普破口大骂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
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美国VS全世界
-
结束全球化?“不是按个开关,美国就能摇身一变”
-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特朗普在贸易上已经彻底疯了
-
特朗普“汽车关税”也落地了,“日本GDP将萎缩0.3%”
-
“白宫已接近批准”,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关税还念念不忘:我说的话,安倍秒懂
-
“没有美国这么对朋友的!但…”
-
连企鹅都不放过!特朗普向无人岛征税10%
-
美媒感慨:面对特朗普威胁,中国毫不退缩
-
美对等关税清单竟将台湾列为“国家”
-
前谷歌学者罗剑岚加入智元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
-
辽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