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建了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05-09 04:55:26【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 编辑/冯雪 马雪】满腔热血的高校文学老师到区级文旅局挂职,才发现县官不好当:想带动老字号餐饮创新、活跃官方微博文风、开发碑林博物馆研学线路,结果发现通通不归自己“管”;转移阵地,与书商斗智斗勇,精心交出一份图书馆采购书目,后被专家委员会批评,因为出版年限不够新;写了篇为图书馆预热的文章成了“爆款”,却被人批“胡搞、出风头”“过于个人英雄主义”……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每天都有新“惊喜”。
2020年9月,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前往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一年,任副局长,主管文化科、文化馆、旅游科、图书馆(规划中),一上任就接手了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因为图书馆原定选址的工地里挖出了文物,需要等待考古勘探,杨素秋的任务是在年底前建好一个过渡性图书馆。但她到任时,临时图书馆选址已定,在碑林区某商场负一层——一个没有自然光、电线裸露、墙皮斑驳的地下室。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她本打算好好利用100万购书经费,让图书馆的“灵魂”得到保障,没成想,一个书目竟然触动了各方利益。建设公告刚在政府网站发布,她办公室的敲门声就没停下来过。
书商挨个上门给这位新来的副局长“上课”:她第一次听到“馆配”这个词及其背后的利益输送;第一次知道原来商人愿意二五折供货,只为了把滞销书、自费出版书籍、各式鸡汤作品、言情小说塞进书目;第一次夜里接到商人“姐姐长姐姐短”的问候电话,让她噎到差点受“工伤”……
但为了坚守住书籍质量,也因为挂职干部编制不在政府、不用过于畏手畏脚的“临时”身份,一身文气的杨素秋鼓起勇气,风风火火打了场“书目保卫战”。
杨素秋,摄于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
可就在挂职即将结束之际,一位“中间人”直奔她的办公室发出警告:“有个人让我来给你捎话,你必须取消全部书目。你的书目里全是好书,利润太低,有人拿不到好处。”
杨素秋委屈不已,情绪崩溃,想拼个“鱼死网破”。但考虑再三,她最后拿出写作大纲,向中间人展示写书计划,“会把这些如实写进去”,成功吓退了对方。
这些经历都被杨素秋写进了新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上架一个月后豆瓣评分涨至9.5,登上社会纪实图书一周热门榜。
近日,刚忙完期末的杨素秋接受了观察者网对话,和我们谈了谈她作为“公共选书人”的经历。
在杨素秋眼中,理想“选书人”首先得是个书虫,但又不应该是个书呆子。要多出去走走,以免与底层老百姓脱节。
形容自己走进政府大院后的心态,杨素秋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得像放进玻璃鱼缸的一条新品种的鱼,得跳一跳,得让原来睡着的鱼醒一下。”
杨素秋
以下为对话实录:
观察者网:作为一名高校文学和美学教师,您当初为何申请政府挂职?
杨素秋:我很好奇。在此之前,我对政府工作的想象全部来自书本或电视剧,并不知道真正的政府如何运作,如何与社区和老百姓接触,如何推进一份文件落实,如何建起一座公共建筑,这中间要经过什么环节,我想去了解。
往年,挂职单位离家太远,孩子太小,照顾起来不方便,这次终于出现了一个离家只有两公里,看起来专业对口的岗位,孩子也大了一些,我可以尝试更繁忙的工作,就提交了申请。
其实我当时更想申请另一个挂职岗位——陕北一个边远县城的副县长。我当时想,副县长所涉及的工作种类肯定更多,医药、卫生、文化等各类领域都要接触,而且辖区面积更大。我计划走遍这个县,去农村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应该会很有意思。但是,考虑到需要照顾孩子,不是太方便,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家近的文旅局。
观察者网:踏入政府大院后,“书生”身份为您在“官场”带来了哪些优势,又带来哪些障碍?实际情况与您此前设想的一致吗?
杨素秋:现在回过头来分析,我觉得优势在于我平常有阅读习惯,可能更合适做筹建图书馆的工作。另一方面,我跟他们的固有思维和知识结构不太一样,能给他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一点改变。举个例子,以前大家上党课都是通过念文件来学习,时间长了,有人会感到枯燥。所以我给大家提了一个建议:可以看看B站视频,一些UP主讲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讲得非常好,比如观察者网的“肝帝董佳宁”。
有一次上党课,我给大家找了B站上讲“十四五”规划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它把“十四五”规划和动画结合,将要点可视化,加进一些搞笑的梗。看下来以后,大家不仅对“十四五”规划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心情还很愉悦,不会觉得在完成一个强制性的任务。
当时同事就跟我说,你来我们这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要在党课上看B站视频。从那以后,他们了解了一个新鲜的学习来源。
杨素秋与同事对话
但由于我在校园里面呆了几十年,以前只跟学生打交道,事实上我非常天真幼稚。跟书商、装修商、家具商、电器商打交道的时候,我会觉得他们好“狡猾”。他们不仅会互相扯皮,还会欺骗我,给我设一些“陷阱”。我特别不擅长处理这种事,这是我的劣势。
另外,因为大学是一个比较平等的氛围,从大学进入到一个相对严肃、“等级制度”比较分明的地方,一开始我不是太适应。
观察者网:您在书中提到挂职这一年,既要处理政府系统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又要与商家周旋,还要回应民众的需求,这些经历中有没有打破您原有认知的事?
杨素秋:有很多。举个例子,碑林区是西安的中心城区,我们图书馆选址离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只有300米。我原本以为在这样一个城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会比较丰富,对图书馆的功能也会比较了解。但是,开馆一段时间后,人流量并不高,我就专门去社区服务中心问老百姓,结果好多人都问“图书馆收费吗”。
我告诉他们,这是政府的图书馆,不收费,他们又问“为什么不收费”。听到这里,我不会觉得对方有问题,而是觉得自己有问题。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宣传确实不到位,连一个中心城区都有这么多老百姓不知道政府会提供免费的书籍报刊的借阅服务。
为了提高图书馆在群众里的知晓度,我让馆长做了差不多100张海报,贴到每个社区,上面就4个大字——免费借阅,再说明下开馆时间、地址。见效特别快,馆里的人增多了。我就明白,得宣传,不宣传老百姓就不知道,老百姓还觉得政府没有做事,其实做了,这中间的信息流通存在问题。
碑林区图书馆少儿区
标签 图书馆-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2024-04-29 15:18 -
网络短剧,如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会全场喊退票?官方回应
2024-04-21 15:31 -
热搜第一!黄子韬就不当言论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会的毒瘤——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国人民,向所有中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货带回家,亲戚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2024-01-30 11:22 爱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24-01-29 19:00 -
去年国外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这次,他们要为“男声”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译一个字奖10万元的甲骨文“悬赏令”,公布第二批获奖名单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轮训期间到私企内部食堂违规吃喝,官方通报
2023-11-10 11:40 廉政风暴 -
《无穷之路3》走进新疆西藏,“想对西方观众说,百闻不如一见”
2023-11-05 13:51 文化
相关推荐 -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