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男生上课时拿出一枚钱币,班主任一查“价值百万”!
关键字: 杭州男生古钱币亲情的传承——镜子
高二(11)班翁同学带来的是一对古朴的镜子。这对镜子是翁同学的外公外婆1960年结婚时,别人送的结婚礼物。关于这段历史,翁同学说:“我外公是建国后最早的一两批大学生,还是数学系的,在当时很抢手,外婆则是供销社的。他们俩是村子里一对最早自由恋爱的夫妻,这在当时观念落后的西北地区特别少见。”
后来,翁同学的外公去世,妈妈从陕西嫁到南方,唯一带着的就是这对镜子。镜子带着外公外婆的思念,看着翁妈妈在杭州扎根,成家立业。
翁同学说:“其实,镜子就放在家里,每天走来走去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是,由于学校组织的“新中国老物件展”活动,我了解到这一段历史,这才发现这两面镜子从很近变得很久远了。因为历史书上的1960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然而当我再试图从亲人的角度,而不是从数字角度去理解它,了解到从我外公外婆结婚,再到我妈妈从小用这个镜子,然后再把它带来杭州,我感觉它们又从远处回到近处了。
这一段经历也让翁同学对历史学习有了新的感悟:“每个时代并不是历史教科书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由每个人的一些小小的故事,每个人的外公外婆的那些故事组成的。历史书上就是简单的一页概括了十年,但是当你去深入挖掘,在发现自己和这十年的联系时,就会在内心对历史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3
爱情的见证——甜蜜的电报
高一(9)班史同学带来的老物件是两封电报。这是她父母甜蜜爱情的见证。史同学父母在大连交通大学期间相识、相知、相恋。大学毕业后,家在河南的史妈妈因为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向往,选择到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继续硕士学业,而史爸爸选择回到广西老家工作。
1998年,出于对史妈妈的想念和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史爸爸选择到杭州与史妈妈汇合。在从广西到杭州的路上,史爸爸郑重地发出两封电报——“到柳州,爱你”和“周三晚七点至杭,十二车八十一号,爱你”。电报内容虽少,但是当时发送的费用也不菲,可见史爸爸对史妈妈的爱。
史同学
有一天,史同学在翻书柜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两份电报。她说:“作为女儿,我觉得爸妈在那个年代选择来到完全陌生的杭州工作并安家,这是很有勇气和拼博精神的。同时,爸爸在那个年代能用电报大胆地发送爱妈妈的信息,这种方式特别浪漫,当然这也见证了我们国家通讯技术的发展。”
创新的见证——钟表修理箱
高二(12)班的褚同学带来老太公的钟表修理箱。20世纪三四十年代,褚同学的太公跟着一个走街串巷的钟表修理师傅学会修钟表的手艺。学成后,他自己做了一个钟表修理箱,把修钟表的工具、钟油以及手表之类的东西归置其中,背着箱子开始讨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太公又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外公。
但是褚外公学会之后并没有马上接班,而是选择去工作较为稳定的绸厂做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家鼓励个体工商户创业,褚外公这才辞职下海,利用这个钟表修理箱,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当时,褚外公一个月能挣到100来块钱,这比以前绸厂的厂长工资还要高。很快,褚外公一家就成为当时镇上最早的一批万元户。20世纪80、90年代,手机开始流行后,褚外公还在手表店里开发修手机的新业务。从小修理箱到大修理店,两代人谱写了创新致富生活的佳话。
此次寻找过程让褚同学惊奇地发现,历史从一个很宏大的学科突然凝聚在一个很微观的物品上,家里的一个小小修理箱就能把一系列历史进程串联起来,这真的是一段非常奇妙的体验。
三代人创业见证义乌经济
“爷爷那代的时候,义乌做生意是‘鸡毛换糖’,到现在做成了小商品市场,我们家三代人的创业经历,也体现了义乌经济发展过程。”高二(11)班的朱珮俊老家在义乌,这次的老物件展,她带来的是爷爷90年代的税务登记证和卫生许可证,还有义乌老厂房、去法国参展的照片。
朱同学的爷爷原本是名铁匠,家里有个小作坊,还招了打铁的学徒,生意做得相当不错,当时还创了个铁具品牌,叫做“利民”。“其实我家还有当时爷爷做的铁具,但是太沉了,没法带过来。”朱同学说。
从七几年开始,义乌出现了做生意的风潮,朱同学的爷爷也从打铁转而做起副食品生意,在家里开了小卖部;到80年代,伯伯买车做起了客运;90年代改革开放后,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迎来最繁荣的时期。
朱同学的父母在这时做起了文具生意——“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开始,我爸爸妈妈是在地上摆摊,后来在老家开了第一个厂。”朱同学指了指展柜里的老厂房照片,“到后来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我们有了自己的摊位,2009年还去法国参展,文具生意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次的老物件展共有17个班级参与,展品有一百余件。学生们在家千方百计搜集老物件,听长辈讲述家族故事以后,“看自己家里的东西都像是历史文物”。还有位同学说,要是可以的话,他恨不得把在温州的老宅子搬过来,因为他们家这个老房子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议所在地。
学军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金丽君老师说,一个学生的家庭传承,展现了国家社会的变化,这些家庭物品承载的是可触可感的家国情怀。“从历史学科看,历史教材是宏观的,仅仅一两页纸的讲述,但却可以凝聚在一个很微观的物品上,体会国运家风,从而让学生与历史面对面。后续我们还希望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去,看看新中国70年来的变化。”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戴欣怡、杭州学军中学(hzxjzx)
- 原标题:惊人!杭州男生上课时拿出一枚钱币,班主任一查“价值百万”!
- 责任编辑:李丕
- 最后更新: 2019-04-01 11:51:01
-
浙大教授捡垃圾年入数百万!网友跪服:多读书果然能赚大钱
2019-04-01 07:53 -
“污点艺人”怎么罚才合理?
2019-04-01 07:49 依法治国 -
治理民主比选举民主更有价值,基层民主得讨论各种实际问题
2019-03-29 11:11 这就是中国 -
外国明信片上的清代女学霸,网友惊呼:奇女子
2019-03-29 10:09 -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访欧的5个微镜头
2019-03-29 09:1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硕士论文剽窃保密申请书?自然科学基金委调查
2019-03-29 08:01 学术造假 -
活人住进明代公主墓,有人睡石棺上
2019-03-28 18:22 -
又被“玩坏”了的日本毕业季
2019-03-27 12:11 日本 -
实习工资8600转正13000 小伙应聘当安保20天后…
2019-03-27 10:34 -
《都挺好》主创:一直坚持学习好莱坞模式
2019-03-26 20:03 中国电视剧 -
美国人曾推出阿拉伯民主改造计划,但因这件事被搁置了
2019-03-26 16:45 这就是中国 -
李娜亲口确认 胡歌是自传电影男主角
2019-03-26 16:02 中国电影 -
海子逝世30周年,弟弟撰文回忆哥哥初恋
2019-03-26 14:50 -
日本“变态难”游戏出现这个字,中文解释火了
2019-03-25 18:40 -
剑桥大学回应承认中国高考成绩:非新闻 已执行数年
2019-03-25 09:29 中西教育 -
韩国网友欲为螺蛳粉申遗 柳州回应
2019-03-22 07:32 申遗竞赛 -
他是日本首位盲人导演,拍了部科幻片
2019-03-21 21:16 日本 -
中国人为什么要找仙人、游仙海、爬仙山?
2019-03-21 17:08 观学院 -
连吃两天这道菜 男子竟吐了血
2019-03-21 13:49 吃货俱乐部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