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文轩:很多人对中国自己的文学非常自卑,西方中心主义已成为基本思维
关键字: 中国故事曹文轩
曹文轩:讲述中国儿童故事
【旁白】2016年4月4号,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揭晓,曹文轩,中国首位入围短名单的作家最终成功。
曹文轩:当时现场非常火爆,特别是中国人跳跃的、尖叫的、欢呼的,当时唯一一个平静的人就是被宣布得奖的人。
主持人:你在假装平静吗?
曹文轩:不是假装,真的平静。假装起来太难了。
主持人:意外呢?意外都没有吗?
曹文轩:没有,没有意外。你们可能都不相信,当它宣布我得奖的时候,就在那一刹那间我就变成一个局外人,变成一个旁观者。
主持人:然后呢?
曹文轩:然后我就打量四周人的反应,他们怎么跳的,怎么尖叫的。然后还在心里还有一点点的发笑。你们怎么啦就这样的,直到为每一个同事轻轻的捅了一下说:“曹老师,该你上台了。”但是过后,还不是兴奋。
主持人:是什么呢?
曹文轩:是欣慰
主持人:此话怎么讲?
曹文轩:我一直想得这个奖,想得这个奖不是想让这个奖给我带来荣耀,是让这个奖作证。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价值判断,一个水平判断。
主持人:什么判断?
曹文轩: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国际水准的儿童文学作品。
【旁白】国际安徒生奖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官方于1956年设立的世界最高的儿童文学奖项,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的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在国际安徒生奖走过60年之际,曹文轩终于验证了在自己坚信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说儿童文学的批评家对我们国家的儿童文学有偏见,是这个意思吗?
曹文轩:这个偏见已经是很长时间了,这个偏见还是多年来,因为据我所知,我们那么多的批评家在谈论中国儿童文学和世界儿童文学的时候,显然他们认为,我们与世界儿童文学有很大很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是说一天两天能够缩短的,这个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主持人:理由是什么?
曹文轩:没有理由。就是觉得我们的作品不行,我们很多人都是自卑的,对我们自己的文学都是非常自卑的,西方中心主义已经成为几乎我们所有人的基本思维的出发点。当我们在说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出来一个参照系,就是西方,几乎是无法摆脱了。
主持人:你觉得从您得奖之后这个标准能够变成中国?
曹文轩:所以这个奖,有这么一个意义,所以他对我来讲是一欣慰,因为任何一个出头的人,他之所以出头了是由周边同行们的水准决定的。我不是一个天才,更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我的水平是由于他们的整体水平决定的。所以我讲我是站在一个中国文学平台上,那么这个平台在十年二十年间,非常明显地在上升,一直上升到全世界看到。
【旁白】曹文轩的获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儿童文学。消息传回国内,儿童文学界和出版界兴奋不已,在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消息不断刷屏时,当时远在意大利的曹文轩,他的手机也被各种祝福短信刷屏。
主持人:他们的祝福您看见了吗,最看重什么?
曹文轩: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在博洛尼亚,那个时候的手机上我打开的时候只能看到前面在闪,一条一条的。最看重的是曾经给我们家装暖气的一个工人,但是我手机里储存的信息是没有名字的,所以我就写了一个“杨暖气”,然后刷了一下屏之后就发现了有一个叫“杨暖气”的给我发的短信,因为这个短信就已经告诉我,我在遥远的博诺尼亚飞机要飞13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地方,连最普通的老板姓都在关心这件事情。
【旁白】国际安徒生奖给曹文轩的颁奖词写到: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现年62岁的北京大学的教授曹文轩有着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从1979开始发表文学作品,30多年来,曹文轩笔下诞生了《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细米》、大王书系列、叮叮当当系列等一大批优秀文学儿童作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输出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诗意的笔调、忧郁的生命瞬间、苦难的经验、美的力量出生在江苏盐城的曹文轩,把水乡童年记忆置放到他的作品中。
主持人:在你的作品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些让我个人会觉得伤感的东西而且种种伤感的东西还特别多,你儿童时代过得很忧郁吗?
曹文轩:首先我是在物质高度匮乏的时代,我经过大饥饿时代,饥饿到了极致你知道是什么感觉吗。
主持人:能描述一下么?
曹文轩:想拿一块石头放在嘴里啃,就是这种感受。我曾经吃过草,我记得春天。当我们说到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用最优美的言辞,去赞美它,对吧,可是春天这个季节一直是不被我看好的。
主持人:为什么?
曹文轩:因为它是青黄不接之际,头年的粮食吃光了,这一年的粮食还没成熟,春天又非常漫长,所以春天,我常常是盼太阳快点落下去,上床把眼睛闭上躺在那个地方,
主持人:那您那个时候的春天是怎么过的?
曹文轩:没办法,我实在饿得不行了,我妈妈从池塘边割了一点青草回来,我的妈妈很乐观,把锅敲得丁丁当当响,说给你炒一盘韭菜吃。其实是青草,而且没有油。
主持人:您吃出来了吗?
曹文轩:我当然知道,这毫无疑问。我的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你还要让我的文字没有忧伤感,没有忧郁的色彩,这是真实的吗?
主持人:忧郁是饥饿孕育出来的。
曹文轩:还有就是后来的知识告诉我,存在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生其实是一个悲剧性的。
【旁白】“那是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的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摘自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从1998年问世至今,这部小说各种版本,印刷突破三百余次,发行超过千万册。作品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实际上《草房子》是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里面的故事大多来自曹文轩自身的成长经历。
曹文轩:你完全可以把其中的桑桑换一个名字叫曹文轩,你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乔校长看成一个叫曹文轩的人的亲生父亲。这是没问题的。
主持人:《草房子》里的桑桑您最希望他表达的价值观是什么?
曹文轩:善良。你看到他最后是非常善良的,他卖掉了他的鸽子,想帮助一下杜小康。而且之前我一直在铺垫,他不惜被爸爸妈妈揍,把蚊帐给剪了,把家里的碗柜变成了一个鸽子窝。你想想他对那些鸽子多么的投入,他爱死那些鸽子了。但是这个基本的价值观并不妨碍北京的小孩理解,当然也不妨碍纽约、巴黎的小孩理解,因为全世界都是同样的价值谱系。
【旁白】和小说中桑桑的父亲一样,现实中曹文轩的父亲也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学校简陋的图书室,让他比其他的农村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书籍。
主持人:您小的时候看儿童文学吗?
曹文轩:我小时哪里有这么多儿童文学可看,好在我是近水楼台。图书里面大概有这么几种。一个是当时中的儿童文学作家所写的书,还有一部分量不大,是俄罗斯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一部分就是中国古代的几部书,《三国演义》,就是几部中国古典名著。还有一套书是鲁迅作品的单行本。
主持人:小时候看鲁迅很有难度。
曹文轩:这套书影响了我一生,所以在我心目中,鲁迅永远是一座大山,鲁迅对于我永远有一种高山仰止之感。
主持人:孩子怎么理解鲁迅呢?
曹文轩:我能看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当然不全懂,因为看书不需要全懂的,为什么一开始看书要全懂呢?你懂得一部分就行了。
主持人:您从鲁迅里面读到什么呢?小的时候。
曹文轩:读到了鲁迅对这个世界的批判意识,读到了鲁迅对这个国家、民族的看法,所以80年代初,我为什么在儿童文学这个地方提出一个在当时很震动儿童文学界的一个观念,是和鲁迅冥冥之中有联系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特朗普政府出大糗,欧洲笑不出来” 评论 19“就算美国有再多,也不得不运往中国” 评论 78“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评论 91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评论 185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评论 23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政府出大糗,欧洲笑不出来”
-
“俄罗斯是敌是友?美情报高官集体面临‘送命题’”
-
丹麦也怒了,“不可接受”
-
这幅“发福丑画”,将被换成“符合当代形象”的
-
“就算美国有再多,也不得不运往中国”
-
“担心特朗普不可靠,欧洲呼吁建立自己的核保护伞”
-
受特朗普重创的欧洲密集展开“对华外交攻势”,效果几何?
-
“印度打算与中国和解,向美国发出信号”
-
“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
全美哗然!绝密战争计划居然这样泄漏,特朗普都懵了
-
“美国律师党投降了”
-
欧洲三国:USAID关门前先还钱!欠1500万呢,听见吱声啊…
-
“再也不买了!要给美国人上一课”
-
土耳其“乱了”,埃尔多安喊话:像个男人一样站出来
-
“不打算去美国建厂,政策多变没优势”
-
“美国完全低估中国,以后可能只有追赶的份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