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歼-10C试刀:西方空战神话破防,中国打法实现降维打击
耀眼的2025年印巴空战,已经让世界看见:除了西方的打法,还有另一种打法正在崛起。它不讲神话,只讲实战;不靠昂贵装备,而靠体系配合。它在告诉世界:现代空军,不一定要花天价买“神机”,也可以用自己的节奏,打赢自己的仗。[全文]
-
能干扰F-22锁定的阵风战斗机,为何被PL-15一击必杀?
PL-15、歼-10C与预警系统的协同,正在演示一种不同于西式“单机性能主导”的战斗逻辑。未来,世界各国或许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空军在远程制空、信息主导与体系作战方面的真正实力。[全文]
-
美国“载人登月计划”要塌方了?
即便在马斯克一次次刷新成本极限的现实冲击下,SLS依然活了下来。正因如此,“它太贵了,所以谁也不敢砍”的共识,在航天圈蔓延多年。那么,为什么今天特朗普政府终于动手了?[全文]
-
10米级不锈钢贮箱,是中国对星舰式体系的正面回应
“10米”不是一个简单的尺寸,而是一道门槛。世界上能迈过去的航天体系,至今仍是凤毛麟角。这也不是普通的“钢罐子”,而是一枚足以改写中国未来运载体系的“第一构件”。[全文]
-
1万亿美元军费,美国出得起吗,打算怎么花?
美国好比一个年收入29万,已负债超过36万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近1万元的人,而且这人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各项刚性支出已占去收入的大半。此时再拿出这1万元购买新车,实际上已非表面那么轻松。这种情况正是透支消费、加剧债务危机的典型表现。[全文]
-
欧版“星链”: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想摆脱美国没那么容易
欧洲卫星互联网星座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难以与美国“星链”、中国“星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足鼎立格局。[全文]
-
NASA和波音的太空闹剧收场了,但有个更严重的问题呼之欲出
现在的NASA局长是马斯克的亲密战友贾里德·艾萨克曼,再加上SpaceX如日中天的地位,人们不禁担心,昔日的屠龙少年,会不会变成垄断巨龙?[全文]
-
马斯克用星链教会乌克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马斯克的言论不应该理解为口水战这么简单,今天可以断乌克兰的网,明天断巴西或其他国家的网也不一定是笑谈。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玩法,将星链与国家意志捆绑起来,未来其他国家,是否也会被迫接受“星链外交”?[全文]
-
美国商业登月计划刚刚拉开大幕?
三个登月器几乎同时登月只是一个开始,这一系列活动将进一步验证民商合作模式的可行性,预示着未来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将由商业力量逐步挑起大梁。[全文]
-
美国的天字一号工程,被波音水灵灵地玩坏了
美国对“空军一号”高强度军用改装与全球威慑能力的执着,某种程度上是冷战心态的延续,固然在特定时期具有象征意义,却在后冷战时代显得与实际需求脱节。[全文]
-
中国实验卫星太空加油,为啥西方反应那么大?
随着实践二十一号和二十五号卫星先后验证卫星处理在轨垃圾和卫星加油技术,中国航天正又一次捅破技术天花板,为人类发展迎来更多可能。可惜这些全人类都可以获利的成就只是成为某些西方人口中“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新例子。[全文]
-
如果成功,印度就加入中俄美行列了
跟美俄中的首次相比,印度的首次太空对接试验,吃了时代技术进步的红利,总体水平不算太低,很有印度式精打细算风格。[全文]
-
“星网对决星链”,比卫星更迫切的可能是火箭
虽然预计“中国星网”会在2024年-2026年期间由于依赖长征-5B火箭,暂时存在“供给过剩、发射不足”的现象,但随着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服役,突破运力限制的“中国星网”将可能摆脱“追赶者”角色,成为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引领者。[全文]
-
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我们绝不能“剖腹证粉”
随着中国在航空和航天技术上的进步,跟跑者与领跑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这种局势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引发了其心态的失衡。[全文]
-
NASA新掌门人上任,马斯克又是最大受益者?
艾萨克曼与马斯克互相成就,马斯克送艾萨可曼上天,艾萨可曼是马斯克的最佳代言人,并且,艾萨可曼可是预定要亲自乘坐星舰上天。[全文]
-
国际空间站丧钟已响,天宫空间站路在何方
美国下一代空间站的商业化之路会很难,中国下一代空间站商业化之路会更难。好在中国民商队正在飞速发展,好在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天宫空间站还能为我们争取很多时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