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咸鱼:曹操的艺术形象怎么会变成大汉忠臣?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臭咸鱼】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关于三国题材的影视剧《魏武挥鞭》立项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作品以曹操为主角的影视剧,剧名也是来源于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其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一向不吝表达出对曹操英雄气概的赞赏之情。
网上流传的《魏武扬鞭》立项公示网络图片
然而,同时公布的剧情大纲,令许多三国历史爱好者的心情变得五味杂陈,不免感到忧虑和困惑。
剧情简介:东汉未年,宦官乱政,为匡扶汉室,曹操与袁绍暗中设计,铲除弄权的塞硕与何进。然而董卓借此机会挟持天子,祸乱朝纲。曹操反抗董卓失败,欲与袁绍号召群雄讨伐董卓,没想到袁绍只想借机为自己谋利,曹操与其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此后数年,曹操入兖州,平叛乱,屯军田,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时却内忧外患,痛失至亲、经受背叛。同时,袁绍与曹操在官渡迎来一人战,最终曹操胜利,一统北方。面对权力的诱惑曹操几经踌躇,最终立下恢复一统、还政汉帝的誓言,踏上了南征之路。
这两百余字的简介,可谓每句话都充斥了编导对历史故事的无知和偏见,而且最后一句话说曹操誓言“恢复一统、还政汉帝”更是将曹操的形象定位问题暴露无遗。因为所有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都自认为不可能还政给汉帝。
显然编导既不知道在历史上,曹操有句著名的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也不知道曹操在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解释过:我担心我退还兵权后,便会遭人陷害,我既是为我子孙考虑,也是考虑到我失势后国家又会引发剧烈动荡,所以我不会因为追慕虚名而让自己和国家都受到祸害。这也是我迫不得已而为之啊!
《让县自明本志令》: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历史上的曹操知道“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而此剧编导为了塑造曹操的完美形象,就要让曹操成了慕虚名的“大汉忠臣”?诚然,既然把曹操当作主角,那么把曹操塑造成英雄形象,这个创作方向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编导固执地认为,只有“大汉忠臣曹操”才配得上是英雄,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
《姜维传》作者Ratchet曾与笔者交流创作心得时说过:曹操可以塑造成一个“黑暗的英雄”,这不是否定他的英雄形象,要知道“黑暗的英雄”(有瑕疵的英雄)仍然是英雄。而国内有一部分编导对历史人物的理解程度,显然还达不到这个层面,他们打着“艺术创新”的旗号,思想上却不肯让主角有行为和道德瑕疵。
例如,十年前胡枚导演的电视剧《盖世英雄曹操》就努力把主角曹操塑造“白莲花式的英雄”,当时或因剧中人设和剧情出现重大瑕疵,经多次修改,其首播一再推迟,最后播出后仍然换来骂声一片。可叹的是,如今十年过去了,还是有一部分编导创作没有吸取这个经验教训。
胡枚导演的电视剧《盖世英雄曹操》网络图片
要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人设,其本质就是一个白莲花式的英雄,道德感爆棚,以至于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点评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其次,演义中还充斥着封建社会推崇的“忠君思想”,这也是封建社会环境下的小说基调,而放到现在已是不合时宜的。
于此,毛主席就曾呼吁给历史上的曹操翻案,强调的是,需要重视曹操身上的“革命性”(改革恶政等等),并明确反对演义故事中“维护封建王朝正统观念”。可叹的是,现在某些人只看到“翻案”两个字,便浅薄地以为只要把刘备的“忠君思想”嫁接给曹操就算翻案,这算哪门子“翻案”,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嘛!
毛主席: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怎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曹操艺术形象溯源及演化
曹操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已是一个家喻户晓式的大人物,如果说演义故事中,蜀汉丞相诸葛亮是“智者”的极致形象,那么曹操就是“奸雄”的极致形象。
曹操之所以会被人们当成“奸雄”对待,在史书上也是有迹可循的。许劭对曹操点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孙盛《异同杂语》中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另一个是范晔《后汉书·许劭传》中的“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作为生存在汉末乱世中历史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环境中脱颖而出,不论是“英雄”还是“奸雄”,他都有着一体两面的历史形象。
在魏晋乃至隋唐之际,曹操顶着“魏武王”的名号,受到后人的敬仰,例如晋人陆机的《吊魏武帝文》和唐太宗的《祭魏太祖文》,都是肯定了他平定北方,建立魏国的功勋。
同样的曹操架空朝廷建立霸府,逼迫天子乃至其子曹丕篡夺汉室的悖逆故事,仍然被后世帝王所忌惮。后世帝王在仰慕曹操的政治手腕和功绩之时,又会防着身边会出现类似曹操的大臣。
晋武帝司马炎在听蜀人樊建讲述诸葛亮故事后,还感慨道:“如果我有诸葛亮这样的臣子,我哪里会有今天这么辛劳!”当然这话,大家听听就得了,假使诸葛亮复生,又效力于他,他哪里有刘备的魄力和信任,敢将国家权力拱手相让?他第一感觉肯定是把诸葛亮当成曹操,或者是自己的祖父司马懿来对待了。
所以说,这些帝王的心理其实也很矛盾,既期望身边能有诸葛亮这样的忠臣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忌惮权臣的不忠令自己失去皇权。例如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忌惮权臣檀道济的名望,便下诏诛杀,檀道济得知噩耗后,气得将帽子丢在地上,痛呼:“汝自毁万里长城!”
既然帝王心中防着“曹操”,如此“诸葛亮”也难再有。这就导致此后南朝王朝更易,几乎所有权臣都选择做“曹操”——既然皇帝不会信我会做诸葛亮,那我就必须要做曹操,不然便要步檀道济的后尘。
简言之,曹操的历史形象,在隋唐之前是以“能臣与奸雄”形象示人。
魏太祖像网络图片
而从宋代以后,评书这种艺术形式在民间兴起,三国故事作品受到底层百姓的广泛欢迎。当时在说书先生的口中,故事主角是刘备,当观众们听到刘备打输了,就会愁眉不展,甚至流泪。而曹操则不可避免地成为反派人物,这也是曹操艺术形象的起源定位。
《东京梦华录》卷5: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文学史》第七编第一章 :《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徐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
乃至宋元之际,在各种三国评书故事中,“刘备的蜀汉集团作为主角,而曹操则沦为反派形象,孙权集团为配角”的基调已经确立下来。等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横空出世,也是以这个基调作为创作基础,又同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演义故事体系。
再到明清时期,由于出版业兴盛,《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流传度非常广,甚至远销国外,如朝鲜、越南、日本等同属中华文化圈的国家。演义版的三国故事也成了流传度最广的文学艺术作品。
诚然,史书晦涩,难以读懂,但以听评书和读小说来获取历史知识,就相对简单多了,而且观众和读者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文化知识储备。长此以往,民间百姓认为的历史人物形象便是演义故事中的那样。只是可惜了曹操,他的反派形象已成了公认形象。例如在京剧的演员扮相中,曹操就被设计成“白粉脸”,也就是京剧脸谱设定中的反面人物。
说句公道话,罗贯中在写演义故事中,还是给曹操做了一些正面的形象塑造,比如编出了“献七星刀刺杀董卓”的故事,但大家还是很容易地忽略这些细节,只愿意认定曹操就是一个奸雄罢了。
前文也说到,毛主席曾提出对曹操形象的翻案,是基于对演义故事中曹操的艺术形象做出的再审视建议,而且也明确反对了“忠君思想”这种封建糟粕。联系到《魏武挥鞭》这部剧的简介,都2024年了,编导还试图给曹操套上“忠君思想”这种封建糟粕,实在是与“翻案”主旨背道而驰,是在开历史倒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廖一恒 
-
百花奖获奖名单公布,朱一龙、马丽获最佳男女主角
2024-08-04 22:37 中国电影 -
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实现全面开放
2024-07-13 10:35 -
列入“重大科学问题”,古人类研究要回归初心、纠正错误
2024-07-09 13:44 -
“跳过迪士尼、奈飞,把我们的内容直接输出到海外”
2024-06-28 17:36 直击上视节 -
“我们像祥林嫂一样诉苦了这么久,情况依然没变”
2024-06-27 20:10 直击上视节 -
“我相信,中国的内容会在全世界大获成功”
2024-06-27 17:42 直击上视节 -
“越南观众在开发阶段就已经盯上了中国的这些剧”
2024-06-26 19:31 直击上视节 -
“行业乱象在于门槛太低,甚至没有门槛”
2024-06-25 13:53 直击上视节 -
上海电视节今日开幕,“电视剧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2024-06-24 16:36 直击上视节 -
底层人互相残杀,这部印度电影绝了
2024-06-23 16:01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局长凌峰被查
2024-06-21 15:21 廉政风暴 -
他找黄晓明来演智障人士,原因是…
2024-06-19 21:29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礼和被查,已退休7年
2024-06-19 15:06 廉政风暴 -
为什么很多年轻创作者转向短视频?日籍导演竹內亮这样说
2024-06-18 17:46 -
“不要一心奔着‘出海’去拍电影”
2024-06-18 11:42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中国这类影片太少,希望张艺谋抓住《三体》精髓”
2024-06-17 17:06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还原度最高”,宫廷西洋画家绘《康熙大帝肖像》来华展出
2024-06-17 08:32 -
“最懂中餐”西方人:老外嫌中国人啥都吃,是不懂奥妙
2024-06-08 13:57 观察者头条 -
读者出版集团原董事长吉西平被查,已退休近7年
2024-06-07 16:19 廉政风暴 -
山西唐代墓壁画发现“泡澡图”?“是在淘洗食物”
2024-06-05 14:51 考古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