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学习中国建立大市场内生增长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印度经济崛起
最后更新: 2024-02-02 19:40:14公路方面,耗资131亿美元的1350公里的德里-孟买高速公路2019年3月8日开工,双向8车道,能扩展到12车道,已经部分建成开通。全部通车后,两地旅行时间将从24小时缩短为12小时。印度吹嘘公路总长600多万公里,比中国还多100万公里,是把乡间小路也算上。印度自称的“国家高速公路”,从2013-14财年的91287公里,9年间增长59%到2022-23财年的145240公里。
这张图是5846公里的黄金四边形公路网,号称“世界第五长高速公路”,2001-2013年间建成,但只有2、4、6车道,投资仅75亿美元,显然标准不高。新的德里-孟买高速公路就是要动真格的了,投资明显上升。
莫迪执政期间,印度延续了之前的吹嘘风格,甚至因为有“干货”力度飙升。近几年看,印度基建开始进入向高标准升级的阶段,高铁、高速公路重大工程频频上马。这标志着印度的内生经济增长进入了新阶段,经济增速、建设标准逐渐开始超过市场规模小的国家。
在南亚,印度与孟加拉国形成了竞争性比较对象。孟加拉国人均GDP在2019年后反超印度,也有帕德玛大桥等基建亮点,但因为过度依靠服装行业,危机感明显更高,笔者预计印度中期可能反超孟加拉国。
印度经济依靠内需前景看好,而全球经济陷入麻烦,这个感觉是多年来首次出现。印度大市场已显示出规模,基建力度明显增强,需求拉动钢铁、水泥、汽车等多种工业品增长。制造业拖后腿,但在发展中国家中能排第二,能支撑一个过得去的增长。随着印度国力不断增强,这些经济指标将出现“越增长能力越强”的正反馈循环。
三、印度大市场与中印关系
从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角度,现在中国是对印度影响最大的国家。印度采取了空前敌对的姿态,任何事都想扯到中国头上,很多领域比美国还激进。
印度一向有平衡外交的传统,在大国之间不选边,和各大国维持基本关系。这个传统在近年被打破,内部煽动对中国仇恨,和中国关系搞到极坏,和美国打得火热。中国一向是和平发展经贸的姿态,这一切显然是印度政府的主动选择。
虽然导火索是中印边界冲突,但笔者以为印度的选择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个是政治性的,印度需要借敌对中国构建国家意识。之前的选择是巴基斯坦,因为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等极端事件,印度将巴基斯坦视为最大敌人,莫迪就是借打压古吉拉特邦穆斯林群体政治崛起的。近来的巴以冲突,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中罕见地站队以色列。选举中,印人党则猛打“大婆罗多主义”的印度教意识形态。
但如果将宗教作为构建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低水平的,只能当选举战术,在国家发展层面上不足为道。莫迪一直在与中国对标,许多政策行动实际是“以中国为师”,与之前的政治领袖明显不同的意识形态标签是“发展主义”,这也是印度人大力支持的根源。
中国是全球“发展主义”最成功的样板与旗手,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大动作,让发展中国家普遍看到了希望,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好。但是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和中国关系很差,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背景。
面对无比震憾的中国经济奇迹,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放弃了与中国“较劲”的想法,好道理自然就听得进去。印度是学习中国发展最合适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就更有“雄心壮志”,明着说要和中国长期较量。
之前与中国的发展竞争,印度承认落后了,但并不服气,而是“前面印度没好好干,现在要追赶”的心态。许多印度人看到中国发展成就相关的视频,往往会评论说,这和印度差不多,或者说以后印度也会这么好。
客观来说,如果非要找一个对标较劲的对象,拿中国当发展对手,是构建“积极向上”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更好选择。印度还发现了中美对抗的“良机”,就干脆豪赌了。
印度敌视中国,另一个原因是经济性的。从内生经济增长的原理来说,印度本国的大市场是其发展最大依靠,也是莫迪政府经济改革的最大抓手。但是中国商品无与伦比的高性价比、中国公司积极开拓进取的竞争力,是印度经济难以言说的痛。
图为印度统计的对中国逆差,以财年计。印度统计的FY23财年数据是,对中国出口153亿美元降28%,进口985亿美元升4.2%,逆差832亿美元。中国统计2022年对印出口1185亿美元,进口174.8亿,顺差1010亿美元,年增45%。中国几乎不依赖任何印度商品,而印度却极为需要中国商品供应,消费品性价比极高,供应链中间产品不可缺少。印度市场“对外开放”,只是有限度开放了不太长时间,大批中国公司就涌入印度大力开拓,在互联网领域占据了极为可观的市场份额。
莫迪政府意识到,竞争力孱弱的印度公司即使在本土,面对强大的中国公司也将难以发展。恐惧之下,印度政府对中国公司出台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密集禁令,如数百家APP全部被禁,其力度超过了美国对中国公司的实体名单。
政治和经济上,印度对中国都产生了极为特殊的感觉,既受激励,又很恐惧。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考虑,印度采取了极端敌视的态度,对中国公司极力打压。根本逻辑是,印度的大市场,加上还算能办点事的基建、制造业能力,以及外部资源获取能力,构成了基本的内生经济增长结构。但是,中国公司竞争力极强,有能力快速占据印度大市场,如果不出台极为严苛的保护措施,即使经济能快速发展,也将很大程度失去自主性,不符合印度政府“大国雄心”的基本导向。
之前的印度政府没有意识到问题,中印贸易规模还不算大,对中国公司竞争力没有直接认识,时常自吹自擂。到莫迪政府时,问题已无法掩盖,逆差飙升,本土产品被迅速击溃。如手机市场,印度本土品牌本来还有一定市场份额,中国商家来开拓之后占领了主要市场。
印度政府出狠招针对外国公司,保护本国最珍贵的大市场资源,是一种本能。在中国公司大规模进军印度之前,就有这样的情况,美韩等国多家公司受害。近年来中国公司受害最深,除了经济原因,还有政治性的针对。
凡事过尤不及,印度对中国公司下狠手,对其长远发展并不是好事。印度大市场需要外部资源,中国能够提供关键的技术要素,以最小代价弥补印度经济的短板。这也是中印贸易额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印度政府虽然出于本能打压,但敌不过印度商家本能地找中国进口,后者的力量胜过前者。
中印关系,表面上是因为边界冲突问题卡住了,但很明显冲突没有未来,双方都有意降温。最关键的还是印度要想通,内生经济增长,对中国到底要什么态度?印度方面时而狂暴,幻想与美国合作转移产业链,在全球战胜中国;时而又恐惧,对中国的防范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不给签证甚至影响到了工程与产业迁移进展。
笔者观察,印度政府还是准备与中国发展经贸的,不发展对自己不利。印度产品无力在中国占据市场,也要买中国商品帮助发展,逆差再大也只能接受。但印度认为这是“让中国占便宜”,所以显得极为痛苦,在边境谈判中还当筹码,要求中国后撤让步。
中国多家公司在印度吃了大亏,这是教训。应该琢磨印度下狠手的心理动机,加以防范。但也不要极端化,不能面对印度经济极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还去唱衰,要正确认识印度市场的潜力,开拓市场同时保护自身利益。
由于印度情况复杂热度高,中国舆论有不少谣言流传。如说比亚迪、大疆要求印度大订单先钱后货,均被辟谣。之前还谣传上海电气“被印度诈骗88亿,反被索赔21亿”,实际只有10%的尾款有问题,也胜诉了。还有传了很久的“小米在印度48亿被没收”,实际是冻结,最近解冻了。
舆论不可能比在印度经营的中国公司对印度市场还了解,中国公司从印度市场赚到了不少钱,所以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还是积极派人去印度做生意,说明了中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力和韧性。近期比亚迪、荣耀准备进军印度,中国公司不会忽视规模不断扩大的印度市场。
中印人口极多,关系复杂也还是要往来。预计印度政府权衡之后,判断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利大于弊,极端化行为在周期性、抽疯式摇摆后,随着中印产业链联系不断加深后逐渐稳定。中国公司吸取教训后也不再天真,带着防范意识,找到在印度市场发展的正确方法。
而印度与美国的关系,也不会像表面上这样忽然就很好。美国在全球到处兴风作浪,印度经济规模上来以后,显然会成为劫掠对象。美国资本在印度资本市场上介入很深,和阿达尼等本土财阀有根本矛盾。美国公司在印度互联网市场占据了不小份额,规模大起来肯定会大打。2022和2023年,谷歌因安卓垄断问题被印度多次罚款数亿美元。从一贯的思维上看,印度迟早会对美国公司动手,打造本土互联网生态,因为市场更为统一,会比欧洲动作更坚决。
印度有全球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大市场,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高增长。由于印度的种种弱点,其增速显然不能与中国2000年代相比,各类灾祸会层出不穷。但如果带着轻视、猎奇、激愤等情绪观察,就容易误入歧途、轻信谣言,我们也需要正视印度经济崛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昔日“公募一哥”王亚伟再被曝失联
2024-02-02 18:08 观网财经-金融 -
苹果上季度中国区收入下滑13%,今年可能更惨?
2024-02-02 17:14 观网财经-科创 -
“失联”近一年后,包凡辞职
2024-02-02 16:55 金融圈 -
上演“V型”走势,沪指一度失守2700点
2024-02-02 15:12 -
券商为股市算命自嘲“胡诌”,玄学预测并不可取
2024-02-02 15:11 观网财经-金融 -
《地下城与勇士》手游获批,腾讯港股盘中一度涨近6%
2024-02-02 14:2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5600亿美元债务压顶,美国新一轮银行业危机袭来?
2024-02-02 14:17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原行长易纲:我国目前不缺资金缺的是资本金
2024-02-02 08:55 观网财经-金融 -
洽谈出售银泰百货?阿里“新零售”战略来到十字路口
2024-02-01 19: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特朗普自称美股上涨都靠他,华尔街开始押注其胜选剧情
2024-02-01 18:18 观网财经-金融 -
朱民:世界距“大通胀”仅一步之遥
2024-02-01 17:26 -
传有债权人申请碧桂园清盘?接近碧桂园人士:该传闻不属实
2024-02-01 17:04 观网财经-房产 -
“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实到位”,证监会连续行动
2024-02-01 16:39 观网财经-金融 -
OPPO与诺基亚和解,一加重返德国
2024-02-01 16:29 观网财经-科创 -
新东方、俞敏洪7亿港元“救市”东方甄选:当前股价被低估
2024-02-01 15:1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市占率“三连冠”,vivo做对了什么?
2024-02-01 13:59 -
财政部:结余近6万亿元,养老金能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2024-02-01 12:06 观网财经-宏观 -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纳指跌超345点
2024-02-01 08:02 观网财经-金融 -
A股过半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哪些行业表现亮眼?
2024-01-31 22:06 观网财经-金融 -
国内成品油价格再上调,汽柴油均上调200元/吨
2024-01-31 19:38 油价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