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伟民、吴铮强:赵宋王朝为什么选择“与士大夫治天下”?
二、独具特色的设官分职制度
宋朝通过极为复杂的职官制度管理文官武臣,以确保官僚系统为皇权服务。
宋朝职官制度形式上承袭晚唐五代旧制,实际上陆续有诸多重要变革。宋朝官员一般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员还加有“职”衔,此外,还有一些荣誉性的虚衔。“官”指正官或本官,用以标识官员的官阶级别,又称“阶官”或“寄禄官”。宋初以唐朝三省六部等官称定品秩、俸禄、章服、序迁,如仆射、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等,这些官名与官员的实际职务无关,只表示他们的级别。“差遣”是官员的实际职务,又称“职事官”,常带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也有不带上述诸字的差遣,如县令、安抚使。阶官按年资升迁,如不担任差遣,一般不能领取俸禄,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与升降,决定官员实际职权的是差遣而非阶官。
宋神宗元丰时期,以《唐六典》为蓝图,重新设置官署以及官员的编制、职权、官阶,以使官称与实职统一,另以旧文散官的名称确定文臣25等官阶,徽宗时又有增设,北宋末年文臣的寄禄官共有37阶。“职”一般指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的职称,如大学士、学士、侍制等,又可作为高级文臣的兼带,称“贴职”。元丰改制,撤销三馆及秘阁馆职,另设秘书省职事官,自秘书监丞、著作郎以下,皆称馆职。
宋朝文官按官阶分为选人、京官和朝官三等。选人是低级文官的总称,北宋前期又称幕职州县官,官称比较混乱,徽宗崇宁年间改为选人七阶,即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通仕郎、登仕郎、将士郎,此后名称又有变化。选人经过考核(磨勘),有5位官员的推荐,并符合其他条件,才能升为京官、朝官。选人改京官、朝官,初任一般担任知县。京官比选人品级略高,未必在京师任职。朝官是可以朝见皇帝和参加宴坐的中高级官员的总称。武官官阶则分使臣、诸司使、横班三等。
宋朝官制又有爵、食封、食实封等虚衔。爵,从王至开国男12级;食封,从1万户到200户分14等;食实封,从1000户到100户分7等,可按实封1户每月领取钱25文。此外,又有勋官,自上柱国至武骑尉12级;功臣封号,有推忠、佐理等3类40种;检校官,有检校太师以下共19级;宪衔,有御史大夫以下共5级,等等。
过多的虚衔使宋朝的官称非常复杂,高级官员的官衔往往由寄禄官阶、散官阶、差遣、封爵、食封等按规定顺序组合而成,如《资治通鉴》第一百卷司马光的系衔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封四百户、赐金鱼袋”,分别是司马光的贴职、文散阶、寄禄官阶、馆职、差遣、勋、爵、食封、食实封、赐的官衔,其中只有差遣“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是司马光的实际职务。
宋朝官员的除授有三种形式。最重要的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称为“特旨除授”,其对象包括宰执、台谏、侍从官,三司、三衙及开封府长官,在内诸司如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皇城司的长官,以及一些重要监司、州府的长官等。高级文官由中书门下(政事堂)除授,称为“中书堂除”,主要“为官择人”。大量中低级官员则由吏部注拟差遣,称为“吏部差注”。此外,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始,允许川峡、广南、福建及荆湖南路等八路转运司比照吏部差注条法,自行除授本路州县幕职官,称“八路定差法”。有些事务繁杂的部门,也允许自行辟置职员,然后上报朝廷备案,称为“奏辟”或“辟差”。
宋代官员的俸禄,可以分为本俸、添支与其他。本俸包括俸料、衣赐与禄粟。俸料是月俸钱,又称料钱;衣赐是春冬衣料,每年一给;禄粟则是粮食,每月一给。添支是按差遣及贴职增添支给的钱和米、麦等,又称职钱、贴职钱。此外,在京差遣有餐钱,外任地方官有职田,无职田地方官有茶汤钱,各级机构有用作招待费的公用钱。
高级官员又有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等。如宋仁宗朝,宰相、枢密使的俸禄包括:每月料钱300千,每年衣赐春、冬服绫各20匹、绢各30匹,冬绵100两,每月禄粟100石,随身衣粮70人,每年薪1200束,炭1600秤,盐7石,还每月提供纸、马料等。一个不满3000户县县令的俸禄则有每月本俸10千,无衣物,禄粟月给3石,职田4顷。
宋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官员退休制度,一般文臣年七十、武臣年八十便主动请求致仕,因此有宋真宗时知苏州孙冕官厅题诗:“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湘山野录》卷上)官员致仕一般都升转一阶,致仕官员据此领取半份俸禄。
- 原标题:宋朝简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相关推荐 -
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43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22“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90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102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6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