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京:NASA和波音的太空闹剧收场了,但有个更严重的问题呼之欲出
最后更新: 2025-03-19 10:40:04这里有一个鲜活的例子近在眼前,没错,就是波音。
二战后的航空黄金年代,群雄并起,在民用和军用航空领域大有作为,麦道等公司都有经典机型流传于世。后来波音一统民机天下,在事实上形成了垄断地位,这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监管方跟不上企业的步伐。历史一再证明,当企业在关键领域掌握绝对话语权,监管的权威往往受到严重挑战。
2018年至2019年期间,波音737 MAX客机连续发生两起灾难性坠毁事故,造成346人死亡。这两场空难的根本原因并非简单的机械故障,而是隐藏于背后的监管机制失灵。
当时的FAA长期对波音公司实行过度依赖,将飞机关键的安全审查工作交由波音自行完成,形成了明显的监管漏洞。波音几乎可以“自我认证”,自己审核自己建造的飞机。这种监管的名存实亡,使得致命的MCAS缺陷(机动特性增强系统)未能及时被发现和修复,最终酿成悲剧。
MCAS系统可能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如今,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迅速壮大,已初现类似的隐忧。尽管目前SpaceX表现出色,但一旦形成垄断,类似的监管漏洞必将再次出现。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SpaceX承担了NASA载人航天超过90%的发射任务,且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种高度集中化的局面已初见端倪。若监管机构未能跟上SpaceX快速迭代的技术发展速度,或迫于经济和技术的压力,逐渐放松监管力度,一旦SpaceX发生类似波音737 MAX式的技术失误,其后果可能比飞机事故更加灾难性。
若SpaceX最终在美国载人航天领域形成实质性的垄断地位,将带来至少三个层面的具体风险。
首先是监管风险。以波音737 MAX空难为鉴,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可能导致监管机构(如FAA或NASA)逐渐失去独立的审查和认证能力,被迫将大量技术认证环节外包给企业自身,这势必降低航天领域的安全标准并增加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
其次是技术创新风险。常规而言,当市场被单一企业占据时,技术进步往往放缓,因为缺乏竞争压力的企业倾向于降低对创新的投入。但SpaceX是一个反例,它的问题不是跑得太慢,而是跑得太快——星舰第七飞和第八飞仅仅间隔了49天,疯狂的速度并没有解决系统性缺陷。
第三则是产业链风险。SpaceX一旦垄断市场,相关的供应链企业可能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缺乏议价能力和生存空间,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活力将大幅下降,整体产业生态的抗风险能力也随之削弱。
目前美国FAA已经显现出对SpaceX的过度依赖,尤其是在星舰项目的审批过程中,FAA对SpaceX的监管日益放松,对环境审查和安全规范的要求不断降低,以适应SpaceX激进的开发进度和发射计划。这种趋势,如果在载人航天领域也复制上演,可能最终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美国能否避免“波音模式”的监管悲剧在载人航天领域重演,值得观察。NASA和FAA能否立即明确自身的监管角色,坚决避免将审查职能外包给被监管的企业,确保监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强化政府与行业监管,避免重蹈波音737 MAX悲剧的覆辙,对于讲究政治正确的美国绝不简单。
SLS超重型火箭是美国载人登月的希望所在,然而成本极高进展缓慢。图片来源:NASA
沉默的声音
美国载人航天会越来越依靠SpaceX,远远超出载人天地往返,载人登月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很可能会有更大变数:传统的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成本极高、进度缓慢,可能逐步被SpaceX更加灵活的星舰所取代。
据NASA于2024年年底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SLS每次发射的成本高达22亿美元,而SpaceX宣称,星舰单次发射成本可能降至5000万美元以下,仅为SLS的约1/40,这种经济性和技术上的巨大优势,使得面临强大财政与战略压力的NASA和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战略重心的转移。
外界普遍认为,这可能导致NASA逐渐放弃原本的SLS与“猎户座”的组合,转而全面采用SpaceX的星舰执行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这种战略变化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调整,更标志着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关系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星舰第八飞失败,在空中炸成流星雨,不少航班不得不改道飞行,避开碎片。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各方,包括监管方和媒体,反常地安静。没有声音,或许也是一种声音,沉默不见得是一个好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三大运营商的难言之隐
2025-03-18 15:15 心智观察所 -
高调展示的“美国雄心”,竟是中国制造
2025-03-18 09:56 心智观察所 -
中国科学家提出全新太空太阳能电站设计,有望根本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2025-03-17 10:20 心智观察所 -
这场标准之战,中国准备好了吗?
2025-03-17 08:15 心智观察所 -
5%恐惧症:美国对华半导体301调查真正的“故事背景”
2025-03-16 08:40 心智观察所 -
这一技术仅五个国家掌握!我国刷新纪录
2025-03-14 09:34 科技前沿 -
我国在三维世界造出二维金属材料
2025-03-13 10:16 科技前沿 -
-
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系统验收
2025-03-10 18:55 能源战略 -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再加速,云山动力一期量产示范线正式量产
2025-03-10 14:29 -
《纽约时报》急问为什么小米可以造电动车,苹果却不能?
2025-03-10 08:06 心智观察所 -
全球首个!我国团队成功绘制
2025-03-08 21:44 -
特斯拉FSD入华,深度回顾中美智驾竞争的关键变量
2025-03-08 09:30 心智观察所 -
“下一个颠覆者,也可能来自中国”
2025-03-07 21:41 人工智能 -
被90后女生王虹证明的挂谷猜想究竟是什么?
2025-03-07 08:21 -
教育部部长:DeepSeek和机器人是教育重大机遇
2025-03-05 11:34 2025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2025-03-05 09:38 2025两会 -
用不用DeepSeek?娄勤俭:我是计算机专业,我对人工智能有偏爱
2025-03-04 15:16 2025两会 -
打破纪录、最高水准!中国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2025-03-04 07:13 科技前沿 -
2030年中国斜爆轰飞机真能一小时到全球?专家发声
2025-03-03 17:53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66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1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8“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