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果:中国改革将进入“无人区”
关键字: 中共十九大中国经济全球治理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全文共计32000多字,宣读用了3个半小时。报告将决定中国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前进道路。这种战略自信,意味着今天的中国,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一往无前地行进;同时,中国的前行,也会极大地定义人类历史未来的走向。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中国未来的改革道路,将越来越深地进入“无人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绝不仅仅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而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正在经历范式级别的巨变——全球化程度逐渐接近极限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这种巨变必将带来一系列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中华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最具有适应性,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对于新挑战的应对和新机遇的捕捉,将发挥出不可取代的作用。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个位置使得中国的作为可以被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声音可以被全世界听到,中国的经验可以被全世界学到。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和强盛也意味着,中国重新回到历史的前沿。接下来的每一步,我们将越来越深入人类未知的领域。这种变化将深刻考验我们的智慧、胆量、担当,也需要我们加倍的谨慎!
一、人类历史面临的巨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两个范式级别的变化。第一个是全球化程度逐渐接近极限。
这一变化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其一,自由资本主义无以为继。因为资本的本质诉求是扩张,不是治理。没有空间的扩张,资本必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利润下滑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对资本主义激励机制的釜底抽薪,并进而导致整个体系分崩离析。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全球化的广度与深度正慢慢接近极限,空间的扩张已到达尽头。
大卫·哈维曾指出,在扩张空间存在时,自由主义会表现出慷慨仁慈的一面,为的是将其资源价值带向全世界。然而,当空间扩张接近极限,新自由主义的反民主面相就会凸显出来。新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会上升,以尽量维持建立在不对称市场之上的新自由主义动力。而在保护精英阶层财富的目的下,公共性、社会性支出将首先被牺牲,并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骚乱。这一过程在美国其实正在上演。
其二,有效的全球治理缺位。全球化下的治理,需要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而这一点,恰恰超出了西方主流政治理论的把握范围。正如哈特在《帝国》一书中所说的:“相对于这种超国家力量的形成,理论界的反应却显得很不足,绝大多数法理学者并未意识到这一超国家化进程中所包含的新内容,而仅仅重拾起各种过时陈旧的模式,把它们用在新问题上,实际上,那些曾经促进控制民族国家诞生的旧模式,现在只是被掸了掸灰尘,便又被当作解读超国家力量机制的阐释性解释推出了出来。”
在哈特看来,历史上支配了欧洲国家主权观念的两种思想,一个是关注国家主权转移的霍布斯式思想,一个是关注于分散权力的洛克式思想。从前者出发得出的全球治理方案,是一种建立在新的支配力量之上的全球安全;而从后者出发得出的全球治理方案,是一种全球市民社会基础上的全球立宪。但是“两者都将新的全球力量仅仅展现为古典国家民族主权概念的类比,两种假设都未认识到帝国力量的新本质,仅仅强调了国家构造的既有继承形式。”
这种理论局限,实际上是在西方整个国家形成过程中先天地决定的。地中海地区和西欧地区长期的分裂和动荡,各个利益集团之间长期的竞争,是西方式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空间。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政治制度,是压迫与反压迫的,没有整体观念。也就是说,这种政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竞争问题,从来没有达到过整体治理的层面。包括西方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其本质也是分裂和分化。而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更多的是在于融合。一个全球化下的全球社会,便在于全球范围内的融合。
第三,人类的试错空间缩小,人类共同命运的风险加大。在进入全球化以前,人类社会主要的演进机制是“选择”。世界上原本存在无数大大小小的民族和文化,在越来越快的演化过程中,剩下现在这个各自命运紧密相连的“全球社会”。然而,到了“全球社会”这个阶段,原来那个存在了数万年的“物竞天择”的生态便没有了。所有人必须共同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全球化下的人类文明和制度,需要的是敏捷性。小范围试错,并及时调整。但西方思想,时常执着于一个想象中的完美镜像。由于完美的制度并不存在,镜像思维必然导致思维固化,因此降低了适应性和敏捷性。
第二个范式级别的巨变,是由信息化和互联化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或者说是信息革命浪潮。这又带来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物质稀缺的意义正在发生改变。到目前为止的西方主流社会理论,特别是经济学理论,构筑在物质“稀缺性”假设之上。然而,随着材料科学、新能源、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释放。这一假设的现实基础已经开始瓦解。当今人类社会所“稀缺”的,正逐步从物质商品,转化到非物质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主流经济学原则,如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经济回报的激励作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伦理等,其应用范围都受到极大挑战。
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丰富性究竟是会转化成“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还是“每个人都力图创造出一种支配他人的、异己的力量” 的局面,取决于这种丰富性所嵌入的社会制度。以当前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例,由于缺乏对工业时代分配原则和职业伦理的反思,生产的自动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财富聚集效应,只能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和社会的撕裂。并且,即使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已然清晰可见,其政治体系却完全没有自我改变的能力,更妄谈改变社会的能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4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59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3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