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记| 安志行:能人刘姐再婚了,但过得并不快乐
最后更新: 2022-02-07 09:20:38【导读】 又到一年回乡时,观察者网与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再度推出《回乡记》,深入观察中国社会,关照人生百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志行】
随着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离婚冷静期成为大多数离婚夫妻必经的程序(这一手段虽挽救了不少婚姻,但也因容易成为家暴等家庭纠纷因素的“制度保护”而备受大众质疑)后,关于家暴、离婚等话题的讨论时常成为社会热点,这背后折射出了一个事实:离婚越来越普遍了。
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9年,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7年上涨,比如2019年我国离婚对数已经达到470.06万,同比增长5.4%,离婚率达到3.36‰。有很多省份的离婚比例甚至超过50%,如2018年黑龙江省的离婚率更是高达63%。从区域分布上看,北方地区的离婚率普遍不低,我的家乡内蒙古的离婚率更是位列全国前十。
2021年中国离婚人数与结婚人数皆总体下降
离婚之后的夫妻一般只有三种选择,一是复婚,二是单身,三就是再婚组成新的家庭。越来越高的离婚率,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重组家庭出现,当然并非所有的重组家庭都是因为离婚才形成的,也有丧偶等原因促成的家庭重组。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随着家庭的重组,各方面的问题也迎面而来。
社会和学界大都关注到了重组家庭的子代教育、子代成长等问题,并且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对策。但少有人关注到重组家庭本身,再婚的双方如何维系新的婚姻关系;如何经营双方家庭融合后的生活;以及在新的家庭结构中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再加上笔者返乡后帮家里看店,店里时常有熟人顾客买东西后小坐闲聊,从而了解到了身边重组家庭的故事。因此,笔者决定从重组家庭本身的视角出发,通过几个个案来还原重组家庭的生活。
刘姐:跟钱有关的事情我都不参与
刘姐是外地人,因为特别精明能干,做过早点、麻将馆、小超市等生意,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能人,但刘姐的婚姻道路似乎一直不太顺利。早年间刘姐的丈夫爱喝酒、赌博,喝酒之后还经常动手打人。当时刘姐因为觉得儿子已经不小了,离婚的念头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于是就一忍再忍。直到丈夫喝醉动手的频率越来越高,刘姐放弃了委曲求全的想法,终于起诉到法院希望离婚。
协商财产分割时,刘姐没要家里的一样东西,只要儿子的监护权。再后来,刘姐带着儿子来到了内蒙这边谋生。一个人做生意总归是不及两个人的,来到内蒙两年后,刘姐和当地一个丧偶的杨木匠再婚了。老杨在当地一直从事装潢的工作,家里也有一个儿子不过已经成家了。这时的鄂尔多斯房地产行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带动着装潢行业的人也挣了不少积蓄,老杨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这也是刘姐看中老杨的原因。
二人结婚之后,日子一开始过得十分滋润,老杨出去装修,刘姐则开了一家早餐店,生意十分红火。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两年,鄂尔多斯的房地产行业一夜之间尽数衰退,捆绑在这条经济链上的所有人都几乎失去了经济来源。盖到一半的高楼因为没有后续资金的跟进成了烂尾,民间放贷炒房的征地户们手上多了一笔笔要不回来的坏账。外表光鲜亮丽的小区到了晚上只有几户人家亮灯居住,“鬼城”的名号就此传开。
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从事装潢工作的老杨了,房子没人买,自然也没有装潢的生意。再加上老杨的儿子创业失败,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外债,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只剩下了开饭馆的刘姐。但好景不长,因为没活可干,大批农民工离开了鄂尔多斯,吃饭的人少了,饭馆的生意自然也越来越难做,家里的氛围也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矛盾的最初,是老杨要帮儿子贷款做担保人,让其经营一些其他的生意来偿还“饥荒”。但贷款必须要求夫妻双方都签字,刘姐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同意和老杨一起做担保人。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在老杨儿子的手里很快就用完了。到了还钱的日子,老杨儿子一句“我现在没钱,反正你们签名担保着呢”让刘姐彻底寒了心,最后无奈与老杨凑钱还上了贷款。也是打这次开始,只要跟钱沾边的事情刘姐一概不同意,不参与。
再到后来,老杨老家有几亩稀土地偷偷卖给了别人换了几万块钱。老杨瞒着刘姐把卖地换来的五万块钱都给了儿子,后来被刘姐知道后两人大吵了一架。老杨觉得都是一家人,现在大儿子遇到了困难,就应该全力给予无条件的帮助和支持。而刘姐觉得老杨和老杨的儿子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家人过,就连卖地这事都没跟刘姐商量过。况且小杨早已成家,但自己的儿子还在读书,将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如果自己不提早为儿子准备,等到将来需要用钱的时候,老杨是靠不住的。
久而久之,刘姐觉得和老杨之间没有了感情,现在纯粹是凑活着过日子。只要涉及到钱,就必定会大吵一架,吵架成了刘姐和老杨之间唯一的“沟通”。原来的刘姐很自然地代入了一个家庭当中重要的角色当中,家里的大事小事刘姐都会经手。但自从钱成为了核心矛盾之后,刘姐便主动将自己划分为了“边缘人”,家里即使有了跟钱不沾边的事情刘姐也不再主动过问。即使老杨开口商量刘姐也不给任何建议,刘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使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不受老杨以及老杨儿子债务、口碑的影响。
李哥:她不愿意领证也没关系
李哥今年四十二,在重组家庭之前已经单身十多年了。他与前妻离婚时还没有孩子,所以李哥这十多年一直过得是光棍的生活。中间也有过再娶个媳妇的念头,但碍于自身的条件不好,一直也没有个合适的。李哥在家里排行老三,父母走得早,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日子过得都比李哥好。只有李哥手头上一点积蓄都没有,靠隔三差五给别人打个零工赚钱过活,再加上李哥又喜欢打麻将,所以手头上更攒不下啥钱。但好在除了喜欢打打麻将之外,李哥不抽烟,也很少喝酒,所以也算是节省了一笔开销。
李哥和重组对象是在麻将桌上认识的,对方姓杨,四十七岁,有两任丈夫。杨姐和每一任丈夫都有一个小孩,不幸的是杨姐的两任丈夫都是因为意外去世的,只留下杨姐独自一人拉扯一双儿女。好在两任丈夫都留下了土地,并且相继被政府征用,杨姐也拿到了一笔巨额的征地款。再加上杨姐还有一门理发的技术,经营了一家小小的理发馆,生意也不错,所以杨姐和孩子的日子过得甚至比一般的家庭还要好上不少。杨姐之前也有过再婚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并且前两任丈夫都是因为意外去世,别人在外多少对杨姐有些“克夫”的说法,再加上也没遇到合适的,所以也就一直单着。
李哥和杨姐的重组并没有走程序,而是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直接搭伙过日子。杨姐认为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同时自己的一双儿女也都成人了,所以也没有领证的必要,李哥也就没再提过这事。搭伙过日子不久,李哥就搬进了杨姐家里一起生活,两个孩子也都接受了李哥,但也没改口,依旧是叫着叔叔。
李哥的家里对这段姻缘没什么意见,杨姐的父母觉得自己女儿经济实力已经足够了,也够养活儿女甚至未来儿子结婚、女儿出嫁了,也就不需要找个更有钱的,这样反倒还有可能受欺负。倒是李哥,虽然没什么积蓄,但是是自己一个人,没什么负担,况且人还挺憨厚老实,所以也同意了杨姐和李哥的事情。
两人在一起之后,日子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对杨姐来说无非是多了一副碗筷吃饭。但对李哥来说却是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感觉,所以李哥也格外珍惜。平时有个小矛盾也都让着杨姐,杨姐父母农村老家需要整修时李哥也都卖力气干活,偶尔接到零工赚的钱还能给杨姐补贴一部分。遇到什么需要两人一块出面的事情比如说某一方的亲戚结婚、过寿等等,杨姐也都在外面给足李哥面子,所以两人很少吵架,也没闹过解决不了的矛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黄言元植  黄言元植 
-
31省份昨日新增本土45例:广西37例、广东4例、北京3例
2022-02-07 09: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37例,本土无症状5例
2022-02-07 08: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新增3例本土确诊:其中1例为地坛医院医生
2022-02-07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广西百色新增37例,全员居家隔离
2022-02-07 06:5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春走基层|列车上的机械师 手机里的“奥特曼”
2022-02-06 20:51 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幸福司莫拉:“农文旅”融合迈入新征程
2022-02-06 20:48 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丨“棚二代”种上了“五代棚”
2022-02-06 20:46 新春走基层 -
广西百色:第一轮检测初筛阳性98人,全市交通管制
2022-02-06 19: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新增2例本土确诊,均来自管控人员
2022-02-06 18: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微博:人身攻击运动员、引战互撕,93个账号被禁言
2022-02-06 17:24 北京冬奥会 -
【新春走基层】攀登吧!巾帼不让须眉的“车梯女孩”
2022-02-06 17:00 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丨“南菜园”里春来早
2022-02-06 16:58 新春走基层 -
今晚中国女足冲击亚洲杯冠军,主教练水庆霞:韩国是亚洲劲旅
2022-02-06 16:58 中国足球 -
“飞”进决赛!“小栓子果然没吹牛”
2022-02-06 15:32 北京冬奥会 -
北京冬奥组委回应“一墩难求”
2022-02-06 15:23 北京冬奥会 -
孙春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首金致贺电
2022-02-06 13:11 北京冬奥会 -
“我的眼睛就是尺”,哈哈哈哈给我把王濛焊死在解说席!
2022-02-06 13:06 -
陕西本土确诊病例清零
2022-02-06 10: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3例
2022-02-06 09: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开幕式上流下热泪的战士,找到了
2022-02-06 07:59 北京冬奥会
相关推荐 -
“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93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64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69“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35“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43最新闻 Hot
-
“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
结束全球化?“不是按个开关,美国就能变成工业国家了”
-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特朗普在贸易上已经彻底疯了
-
特朗普“汽车关税”也落地了,“日本GDP将萎缩0.3%”
-
“白宫已接近批准”,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关税还念念不忘:我说的话,安倍秒懂
-
“没有美国这么对朋友的!但…”
-
连企鹅都不放过!特朗普向无人岛征税10%
-
美媒感慨:面对特朗普威胁,中国毫不退缩
-
美对等关税清单竟将台湾列为“国家”
-
前谷歌学者罗剑岚加入智元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
-
辽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欧盟少一半,英国乐了
-
这个时候,澳企紧急喊话:必须对华合作,这是当务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华,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风?白宫、马斯克双双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