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媒称中餐扎根美国占据美剧:变成美国人家常便饭
关键字: 中餐扎根美国占据美剧中餐扎根美国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台媒称,100多年前,中餐漂洋过海到美国,本是为了安抚华人移民的思乡之胃。100多年后,尽管美国的中餐厅几乎“全变了味”,但依然在全美各角落向下扎根。在华人口中,中餐永远有“家”的感觉。在“老美”眼中,中餐不只是填饱肚子,也成为高级餐饮的新选择。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31日报道,纽约饮食博物馆展出资料显示,美国第一家中餐馆1849年在旧金山开业,第二年就增至四家,1851年再增加至七家。许多华工进入美国,是造成中餐厅增加的主因。尽管这些中餐厅可以满足中国移民的思乡之苦,餐馆菜色也力求“原汁原味”,但受限于美国食材,不得不做出本土化的改变。
1890年以后,中餐馆为了讨好美国顾客,开始在食材和做法上有了明显调整,生意也渐入佳境,但1882年美国颁布《1882反华法案》,在美华人减少,中餐的生意也变得冷清,甚至无以为继。但二次大战美国人的仇日情绪,让中国餐馆抓住了翻盘的机会,并随着进入美国的华人移民和游客有增无减,中餐在美国的餐饮市场站稳一席之地。
报道称,100多年来,前往美国的华人不再限于福建人和广东人,湖南人、四川人、上海人、北京人都来到美国,开餐厅成了新移民最易上手的生存之道,于是上海移民带来了榨菜肉丝,北京人卖起了北京烤鸭,四川人端出了宫保鸡丁。
中餐厅虽然在美国越开越多,味道似乎越变越远,或者说越来越符合美国人口味。中餐馆在美生存,不能只考虑华人的胃,针对美国人的菜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美国人对水果接受度高于蔬菜的习惯,中餐馆的厨师尝试以价格不高的水果罐头取代糖醋进行烹饪,反而引起美国人对于中式酸甜口味菜肴的追捧。让糖醋肉、陈皮鸡类似口味的菜超级受欢迎。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中国人希望透过投资餐厅获得在美国长久生活的机会。
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31日题为《中餐占据美剧 晋升老外家常便饭》的报道还称,如今很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从小就会用筷子,中餐不光只是吃,更成了“老美”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
报道称,中餐馆是美国移民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且已自成一派,诞生了一系列的“美式中餐”,例如左宗棠鸡、陈皮鸡、酸甜肉等。这些在中国几乎吃不到的中国菜,全成了美式中餐馆超受欢迎的招牌菜。
美式中餐不断调整适应美国人的口味,也逐渐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怪兽电力公司》等美剧和美国电影里,中餐外卖一直是出镜频率颇高的道具。
报道称,美剧《欲望城市》其中一位女主角米兰达,每天都会点同一家中餐厅的同一道外卖当晚饭,以至于餐厅服务员接起电话,听到她声音就知道她要什么。生动说明了中餐馆在美国餐饮业中的重要性,更显示中餐不再只是饮食的一部分,而是像说中文、学中国功夫一般,逐渐融入更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 原标题:台媒称中餐扎根美国占据美剧:变成美国人家常便饭
- 责任编辑:林西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