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蒙:大潮下的暗流——日蒋“桐计划”
关键字: 七七事变对日“和平”运动桐计划蒋介石今井武夫反法西斯战争宋美龄宋子良【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阿蒙】
抗战开始后蒋与日一直采取各种秘密渠道联系,到了40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也更为艰苦。同时国际上纳粹德国一路凯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日蒋和平运动”有何影响呢?日蒋又采取了哪些渠道进行为了“和平”而努力的工作呢?
冬季攻势
面对日寇的伸出的“橄榄枝”,蒋介石一方面剿共给日本人看,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蒋介石有了新的想法。1939年5月中苏签订《中苏通商条约》,7月26日美国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8月23日德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于3日对德宣战。9月19日,美国在东京公开表示坚决反对“东亚新秩序”。
10月29日,国民政府在南岳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蒋介石在讲话中介绍了国际形势,认为“我国的抗战局势,已临到胜利的一个大转机,国际外交形势,亦随之一天一天好转”,“足以助成我抗战的胜利”。“我们的战略,应该是见到敌人的破绽、见到敌人厌战怕战不敢前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采取攻势,决然攻击前进。所以我们今后的战略运用和官兵心理,一定要彻底转变过来,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于是1939年国民党军队发动“冬季攻势”。
日军战史承认:“这次冬季攻势的规模及其战斗意志远远超过我方的预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战区的反攻极为激烈。”“敌人的进攻意志极为顽强,其战斗力量不可轻视。在战术上,鼓励采取夜战,隐蔽中接近和包围我军据点,善于利用工事和以手榴弹进行近战。武器弹药充足,补给能力也很强。”还认为:“这次冬季攻势,对于缺乏进攻作战积极性的日军来说,也是一次教训,使之有机会重新估计敌人的战斗力量。”
但是结果用曾遭到中国第三、第五、第九战区同时攻击而陷于困境的日军第11军话说:“就此次攻势的结果看,敌用了约71个师的兵力却未收复尺寸土地”,而日军“各守备队以寡兵完全守住了阵地”。1冬季攻势的效果使得蒋介石重新思考军事打击的效果,自此以后的时间国军再也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攻势作战,日本也重新估量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能力。这样双方大有一拍即合的态势,双方谋求“和平”解决中国事变的想法越来越接近,决定蒋介石抗战决心的不仅有敌我双方的实力等因素,还有各位洋老爷的态度。
苏联援华物资经萨雷奥泽克-乌鲁木齐-兰州运输军火(图片来源见水印)
远东慕尼黑阴谋
首先看抗战前期援助中国数量最多的苏联态度。整个抗战期间苏联一共提供给中国2.5亿美元贷款,中国实际应用为1.7亿美元贷款购买苏联武器,美国外交文件说是五亿美元,这是苏联援助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价格。1938年6月9日,孙科到巴黎后跟顾维钧交谈说,他从莫斯科所得到的新贷款1.6亿卢布“在国际上这实际是4亿卢布”,“苏联给中国订货所定的价格特别便宜,只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例如每架飞机价格折算美金仅3万元,装备每一中国师的费用仅合中国货币150万元。”
孙科说的还少了一些。1937年9月孔祥熙向英国购得飞机20余架,法国44架,全付现款,而且价格比苏联的飞机贵了一倍。不仅如此还有一大部分飞机直到1939年才运到中国。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闻名天下的崔可夫将军曾任苏联驻华武官,来华前斯大林对崔可夫说;“崔可夫同志。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的束缚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入侵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2一方面积极援助中国,一方面避免过分刺激日本,一切皆源于国家利益。
美、英、法对华态度:武汉会战后英国大使克莱琪说:“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拖延时间,期待双方完全筋疲力尽,允许我们帮助实现这个悲剧的合理解决。”美国也赞成英国的态度。这一切源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8,967.5万美元,1938年为23,957.5万美元;1937年对华仅为4970.3万美元,1938年3,477.2万美元。美国对日的石油出口从1931年的2,281万美元增加到1940年的3,530万美元,占日本进口石油的一半。
1937年美国对日废钢铁的出口是1931年的40倍,价值达3,741万美元,占日本废钢铁进口的90%。就投资而言,据1940年5月估计,美国在日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另外美国资本还持有日本一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公债。美国驻日大使、对日绥靖派代表约瑟夫.格鲁声称:“我们的切身利益在于,日本应在和平、公正、稳定和安全条件下,保持一个强大、繁荣和富有生产力的国家。我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和其他关系在未来应该像过去那样蒸蒸日上。”3
英国向日本的出口额占美国对日出口的20%,不仅如此还在1937年提供了日本把军队和军需物资运到中国所需的船舶的40%,1938年也大致如此。
此时日本正与柏林、罗马进行谈判,准备结成全面军事同盟。因此罗斯福和赫尔相信,如果美国在远东采取强硬的措施就会加强日本国内主张签订轴心国盟约条约的鼓吹者地位。5
1939年2月9日,路透社重庆电称,中国官员昨对路透社记者发表谈话称:“中日问题将由列强以压力加诸中日两国之,中建议‘维持中国领土完整,中国尊重日本在华之条约权利’,并说,‘讨共问题,将成为一争点,此一错综事件,至今未获妥善之解决方法。”(注:十一日上海导报社论对中国官员谈话评称:“今天中国之所以继续抗战,而不能造成远东慕尼黑前途,完全是因为讨共问题无法解决,如果没有共产党,中国早可接受日本条件而‘媾和’了。”)6
法国不仅与日本有经济利益还因为德国入侵法国自顾不暇,也和英美一样希望牺牲中国的利益以保障其殖民地的安全。
反应在具体事件上就是《有田一克莱琪协定》,1939年6月,日军突然封锁英国在天津的租界,强迫英国签订了协议,规定:“英国政府完全承认正在大规模战争状态下之中国之实际局势,在此种局势继续存在之时,英国知悉在华日军为保障其自身之安全与维持其侵占区内公安之目的计,应有特殊之要求。”同年日寇抢走国民党政府放在英租界的白银。
英美一方面少量输送援华物资,比如美国通过“桐油法案”借给中国2500万美元,英国也少量援华;一方面英美对日绥靖,希望日本陷在中国这个泥潭,牺牲中国的利益,保留自己在远东的利益,以便自己全力对德。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英美法等国对日“和平”氛围越来越浓。
1940年美国前国务卿塞亚赴菲律宾就任高级事物官,4月30日到神户,自5月2日至6日与外相有田举行了三次会谈。探听日本对华和平条件。据《畑俊六日记》记载:那是美国受蒋介石委托以个人身份以下述和平条件探听日本真实的行动:(1):日本尊重长城以南的完全独立。(2)关于承认满洲国问题的商谈(或者不触及承认问题而暂时搁置起来,或者就承认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协商。但是,有田外相等日本首脑对赛亚的要求并不想积极加以利用,5月6日会谈失去了这个机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