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晓雯:妹子游轨交展| 宅男不可欺
关键字: 高铁轨交地铁车模轨交展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南北车合并超级电容车低地板车在“三大件”旁,一个嘴唇干涸的眼镜小哥吸引了我的注意。见我将目光投向他,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直言自己只是研究缓震车钩的工程师。问起这个车钩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生涩的小伙子瞬间就“燃”了,竟然谈起了7·23动车事故,“比如两辆车相撞,缓震车钩能吸收相撞的能量,尽可能减少伤亡。”最让他得意的是自主化生产后的成本降低,“之前列车车钩上的电连接器坏了,就这一个零件日本厂商问我们要价20万元。现在自己攻破了这个技术,价格嘛……”他一脸“你懂的”。
传说中的缓震车钩
北车展示的酷炫高铁模型(会跑的哦~)
北车的地盘上,一张轨交操作台前挤满了观众,我凑到跟前,一个穿牛仔服的青年操着浓重的口音抛出一个个问题,“现在就假装是要开车了,第一步怎么做?”“电压多少?”“直流还是交流?”原来这是未来的地铁司机在现场教学。这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出学校将面临的是一周四天连续工作,单程短则50分钟长则1个多小时的专注行驶,真是一点马虎不来的。
未来的地铁司机们正专注地听讲
看完北车,必然要到访他的老对手。这次南车最得意是最新研发的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站台30s快速充电,沿途不再铺设空中电网。更环保、更美观的设计将取代地铁,为二三线城市提供成本更低的交通方案。“车内100%低地板的设计,水平高度和路牙的高度差很小,方便老人、残疾人上车。”相较于高铁,有轨电车的轨道要求更低,但城市路面情况复杂,低标准轨道产生的大噪音要怎么降低?为此,南车在转向架轮对的金属解构中嵌入了降噪装置,就是下图截面上的黑色箭头——看看这些细致的体验,“宅男”还真点“暖男”的风采?
有轨列车的专向轮对截面
加了减震降噪架构的铁轨
一系列铺设在铁轨之下的减震降噪装置
走出南车的展厅,在此行将告结束的时候,一对巨大的转向轮就在我不远处飞转起来。金属轮被架在距离地面一人高的空中,通过一个普通电动车橡胶轮驱动。
“这是在干什么?”我摸不着头脑,只好向一旁花白头发的工程师发问。“检测轴承”老先生酷酷的。我厚着脸皮又问“每辆车下线前应该都要检测吧?”答“不是‘应该’,是‘必须’”。“不检测会怎样?”工程师的脸上不减冷峻,“出了意外就会燃轴,列车颠覆。”“出轨?”“不是,轮子会飞出去。”
我估摸着自己这个门外汉快把老先生惹恼了,没想到他竟打开了话匣子“铁路放闸的地方,不是有工作人员吗?标准操作规定他们要在列车驶过时注视列车转向轮,有任何发红的情况,就要迅速报告,让列车停下。列车到站之后,工作人员逐个用榔头敲车轴也是这个道理。对于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知道有没有故障。”
他拿出设备简介,“你看,我们这台是设法加了负载,更接近真实工况。”可以听得出他语气中的骄傲,“我有点遗憾,没有把我们十几项专利列在介绍书上。我活到这把年纪,就算专利被别人学走又怎么样?我把实惠留给子孙后代了。”
老先生的动情让我有些始料不及,交谈中得知,从二十岁的小伙子到退休,他已经在轨交行业工作了45余年,从车床工人到技术管理人员。问及坐高铁的感受,他说“我们年轻时根本想都不敢想。”
“想都不敢想”这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或许有些陌生了。对地铁司空见惯,乘高铁也是家常便饭,即便是超级电容车,160km/h的速度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走出这个场馆,我想我会换个角度看这些原本“理所当然”的交通工具,因为每一重便利的背后,都有一群可爱的“宅男”在为你绞尽脑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9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