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若麟:舆论战靠“外交战狼”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更新: 2021-05-13 09:38:45导读“如果真有‘战狼’,那是因为‘疯狗’太多太凶。”
这是近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针对法国媒体对中国的污蔑,做出的有力回应。
因为难以接受中国抗疫成功、经济崛起的事实,西方政客和媒体加紧对中国的抹黑。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交也有所转向,有了更多的正面回击。
但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和媒体对西方的反驳,从理论到行动上依旧有所欠缺。对此,观察者网专访驻法20多年的媒体人郑若麟,从他的亲身经历谈谈如何与西方媒体“斗智斗勇”,外交官、学者、媒体三者之间如何打好组合拳。
文汇报高级记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郑若麟
【采访/观察者网 小婷】
观察者网:“战狼外交”是近年来西方对中国外交的概括。近日,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中国的外交人员,而不是学者媒体站在反击西方污蔑的第一线?您以媒体人的身份驻法20多年,怎么看这个现象?
郑若麟:这个现象我也早已注意到,而且一直在研究。应该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媒体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水平、能力问题,也有我们的体制短板,从制度上限制了媒体人发挥积极作用的因素。
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两大素养。这两大素养甚至可以说是能够反击外国反华舆论的先决条件。
第一个当然是对外国语言的掌控和表达能力。这个不言自明、勿须赘言。第二个是对驻在国政治和历史背景的深刻了解。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西方意义上的“政治正确”(Politiquement correct)概念。我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但是国内很多做外宣的人员也没有理解。
应该说,这个词翻译成“政治正确”是一种不得已的翻译法。我是第一个将其翻译成中文的记者,但我承认,这个翻译是有问题的。从字面上翻译确实就是“政治正确”,但由于“政治正确”在中文里有其特定的含义,因此很多人便望文生义,以为外国的“政治正确”与中国是一样的。比如有人曾说到,在欧洲,反对欧盟统一是政治不正确的,这就是完全曲解了“政治正确”内涵的一种说法,连中国人也说服不了:西方一向主张言论自由,连政府都可以批评,怎么不可以批评欧盟统一政策呢?这是误解了西方的“政治正确”。
西方的“政治正确”与中国的政治正确,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中国的政治正确是有一条原则底线的;而西方的“政治正确”则是“大多数人对某事件的一致看法”,这才是“政治正确”,才是西方媒体不可突破的底线。比如,在西方有人声称批评教皇没有问题,因为“不存在大多数人认为不可以批评教皇的一致舆论”。但是批评达赖喇嘛却是“政治不正确”的,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不能批评达赖喇嘛”。于是,到了西方媒体上,奴隶制主达赖便成为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
这种“政治正确”事实上更为可怕。它有两个特征,一是会变:今天是“政治正确”的人物或事件,明天却有可能会变成“政治不正确”,为什么?我认为因为这一切都有一只“幕后的手”在那里控制着(资本?世界统治集团?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二是“大多数舆论”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则是一个谜,到底是先有“大多数舆论”,还是先有被制造出来的“媒体上的大多数舆论”?也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有没有媒体在私底下控制着大多数舆论”?
因此,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政治正确”的内涵时,我们就明白了,“政治正确”是西方真正的统治集团手中一个极其有效的洗脑工具。它一方面规范着西方媒体的政治底线,另一方面则非常有效地洗西方民众的脑。
所以,中国的政治正确,是透明的、公开的、永恒的;而西方的“政治正确”则是隐蔽的、无法解释的,而且事实上是有人在暗中控制,因此一直在变化之中的。对所有涉及政治的人而言,都是最为危险的。一旦被扣上“政治不正确”的帽子,在西方就是走上了一条政治的黄泉路,永世不得翻身。
对此,我们的媒体人很少理解。在不了解西方“政治正确”的背景下,我们的媒体人就很难在西方的媒体上发言。因为几句话一说,不慎露出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立即就会引起西方媒体的注意,而不再邀请你参加辩论了。这也是很多在法国的中国媒体人经常问我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老请你呀?我的外语并不比你差,他们就是不请我……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的媒体体制在对外宣传方面,也确实缺乏一种推动作用。驻外人员参加任何西方媒体的公开辩论活动时,是得不到任何报酬的,既没有稿酬,也没有任何“车马费”。他们的理论是,让你在电视上露面,对你已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广告。广告收费多高啊, 所以请你参加辩论就是为你提供免费广告的机会。问题是,中国记者在外国要广告做什么?
而在国外媒体上参加电视、电台辩论,也得不到任何国内政治上的支持。至少我当年(2008年至2013年)在法国电视台最活跃的那段时间是如此。我曾经把我在法国媒体上为国发声的经验写成报告,希望能引起重视、推广,让中国的声音能够传播给更多的外国民众,但有关方面的反应是,“这人是否想在国内找工作?”
我们深知,国家需要我们这种对外的声音,需要我们对国家的政策、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实、以及有关中国的一切,向外用普通西方民众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述说、解释。但是我们却得不到官方体制的任何有力支持,得不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支持。而这恰恰是学者、媒体人员没有或不愿意站在第一线反对西方反华舆论攻势的一个重要负面因素。说到底,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今天还能得到网友们的点赞,当年连网友的支持都没有,因为没有人会报道。
第二个负面因素是,在西方媒体上发声,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我们都知道,作为媒体人和学者,一定要有自己个人的观点和声音,才能以理服人。但是,我们官方机构和体制却对稍有偏离官方话语的说法,几乎执零容忍态度。一些“关键词”一旦触及,便会被“枪毙”;一本长部专著,如果里面有几句话突破了某些话语框架,就不得出版。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人和学者当然便会为了保险起见而拒绝在西方媒体上发声,久而久之,便形成今天只有外交人员发声而没有媒体人和学者发声的奇特局面。
所以,我目前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确实应该让媒体人和学者站到对峙西方舆论战的第一线,但我们一是要对媒体人和学者进行相应的素质培育,二是在体制上要对他们的言论尺度适度放宽、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特别是应该因人而异、一事一人,有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样才能进行有效作战。
2008年,法国部分人士抵制奥运圣火传递。郑若麟(前排左一)在巴黎参加当地电视台的辩论。(电视截图)
观察者网:您一直战斗在反击西方反华舆论的第一线,在法国时应邀到几乎所有电视台、电台参加辩论、采访,还出了专著。但我们知道,西方对华人媒体和学者的声音一直不重视,甚至不乏像BBC、CNN那样的断章取义、故意歪曲。您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是如何化解的?
郑若麟:这种情况遇到得太多了。西方媒体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它既要“有不同的声音”,但又不能“政治不正确”。为什么他们特别欢迎我呢?因为我对他们了解比较透彻,我很少突兀地说出一些西方“政治不正确”的话,但在必要时我又会坚定地力挺自己的国家,说出中国的真相,在一定程度上将某些“政治不正确”的话用“政治正确”的方式说出来。这是很多法国人欢迎我的重要因素,而观众的欢迎,又会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视台等媒体的选择。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西方媒体内部不乏支持中国、支持说出一切真相的记者。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法国电视四台Canal Plus邀请我去参加一次节目,谈的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浦·戴赛尔蒂纳(Philippe Dessertine)所撰写的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这部小说讲的是发生在重庆美国领事馆一次中国高级官员的叛逃事件。由于其反华性质,小说受到海外某些反华的华人组织的支持和欢迎。
这家电视台的收视率非常高,他们请我去,当然是想我说小说的好话。他们知道我与作者认识,曾一起做过多次有关中国的辩论节目。然而这时电视台内部的编辑却提出,既然请我来参加节目,就应该同时也介绍、评论我在法国用法语撰写的《与你一样的中国人》一书。我评论戴赛尔纳的书,他评论我的书,这样才平衡。
我到了编辑部,这位我不认识的编辑私下对我说,他对法国电视台经常诋毁中国已经非常不耐烦,读了我的书后非常喜欢。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便提出要同时介绍我的书,没有想到编辑部里支持他想法的编辑记者非常多。结果这期节目我完全喧宾夺主,成了主角。节目播出后一个周,我的书在大多数书店均告售罄(法国书店里一位非畅销书作者的书一般只在十来本)……这是题外话。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人民日报:治理“饭圈”乱象 净化网络环境
2021-05-13 09:38 明星那点事儿 -
量子密钥分发与后量子算法实现融合应用
2021-05-13 09:25 科技前沿 -
31省份新增确诊9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5-13 08: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统计局副局长:我国总和生育率1.3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2021-05-13 08:15 -
习近平河南行丨功在为民 万世医宗——首站走进医圣祠
2021-05-13 07:52 -
10元可买“写真”,未成年“福利姬”参与线下色情交易
2021-05-13 07:50 -
时政微视频丨瞰河南
2021-05-13 07:50 -
第一观察|这件大事,总书记扭住不放
2021-05-13 07:48 扶贫攻坚战 -
“从年轻小伙到两个孩子的爸,我已经成了‘上海叔叔’”
2021-05-13 07:25 -
“仿佛我是天外来客,却有到家的亲切感”
2021-05-13 06:57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成都49中高二学生校内坠亡调查详情公布
2021-05-13 06:55 观察者头条 -
国务院常务会议:延长稳就业政策
2021-05-12 21:04 -
新华社调查: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生孩子?
2021-05-12 20:56 婚姻故事 -
浙江余姚:多名女性在政府常用软件上被骗数百万
2021-05-12 20:48 打击网络诈骗 -
普查少儿人口数与历年出生人口数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回应
2021-05-12 20:05 -
大美河南更出彩
2021-05-12 20:04 -
习近平在河南南阳考察调研
2021-05-12 20:02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河南南阳考察调研
2021-05-12 19:57 -
习近平在河南南阳考察调研
2021-05-12 19:46 -
让人牵挂的电梯烧伤女婴,有好消息
2021-05-12 17:59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5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0“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5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1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8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