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耀彤:法官为什么会辞职?
关键字: 司法改革法官基层法官司法法制法治法官辞职坦率的说,在整个公务员系统中,法官的工资相对来说还要稍微多一些,毕竟有点聊胜于无的法官津贴。待遇太差的主观感受来自于与律师同行的对比,同样吃法律这碗饭,自己挣的收入跟不上人家的零头;也来自于同其他技术人士的对比,比如医生、学者。这种强烈的反差是对基于法律技术性的法官脑力劳动的不尊重,从而导致法官心理失衡。但法官收入的低下并没有进一步减少。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中央强力反腐和房地产形势的变化,法官到手的工资就算没有变化,其消费力也会有相对提高。在钱变实的时候强调待遇低对法官离职的激励作用,多多少少影响了其说服力。事实上,有很多法官离开以后并没有到有更高收入机会的行业里面去,他们选择了收入甚至更低一些的党政机关。
在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或者不食肉糜的官僚主义眼里,法官的工作就是在法庭上实现以法律为代表的公平正义,他或者她也常常为这种法官理想(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幻想,理想是一种对现实进行批判性改造的积极力量,而幻想只能是幻想)而激动颤栗。然而,真正从事一线工作的法官都很清楚法官的职业环境是什么,他们会立刻在心里涌动起因吵闹、辱骂、讽刺、挖苦、推搡、扯拉、撒泼、网上炒作、上访等等行为所激发的负能量。这的确构成了法官离职的理由,但法官职业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而且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最高决策层也给出了相当大的改善空间(比如与法官职业压力息息相关的信访考核制度变化),法院应对以上行为的胆气也逐渐有了一些,无原则的息事宁人已经越来越不被看好——职业环境已经开始了逐步向好,法官为何恰恰在此时压力感骤然增加,从而加速了离开的脚步?
有朋友在与我讨论此事时,说这是因为司法责任制的建立,裁判者要为司法结果终生负责,这种责任制增加了法官的压力感。在笔者看来,这种望文生义式的理解违背了基本事实。我们的法官从来就没有过对自己的裁判不承担责任的制度授权,裁判者应当对自己的裁判承担责任,也是权利义务相统一基本正义观念的起码要求。引发关注的数起法官“蒙冤”事件都能从侧面证明了我们此前对法官的裁判行为(非裁判过程中的贪腐行为)有着严格的责任追究。中央在本轮司法改革过程中强调司法责任制,也没有在制度层面上加重了法官的责任负担,它与其说是对承办法官的一种责任强化,毋宁说是一种职业保障,因为它突出的是对各种“打招呼”者的责任追究的态势——其效果如何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司法责任制作为法官出走的原因,从而放缓责任制的步伐,偷着乐的肯定不会是法官。
这些都构成了理由,但这些还都不够。疑问在这里出现了:这些理由为何会如此流行以至于广为接受?有没有试图在回避什么?
(四)
和娜拉出走一样,法官选择离开法院并非就是因为生活窘迫的过不下去。把原因归结为法官的物质待遇甚至腐败利益上面,其实是一种懒惰和逃避,是对法官需要层次一种下意识的羞辱。众所周知,尊重与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的高级阶段,那么我们给了法官足够的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机会了吗?
不少朋友讨论与法官有关的职业尊荣问题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法院的外部环境说话。笔者承认这是影响法官尊严感的重要因素,但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法院和法官的区分。法院的压力不完全等于法官的压力,法院可能会在并无压力的时候“无事生非”给法官创造相当大的压力。坦率的说,法官的压力感、受挫感更多的是来自法院内部而不是法院外部,即便是外部有压力也是通过法院这个小系统而几何级倍增的。
和企业一样,法院系统内部也存在员工(一线法官)与管理层之分,两者同属于法院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很多场合有着共同的团队目标和利益诉求,但由于二者在法院系统内的地位不同,因而仍然有着统一内部的对立。对法官来说,在诉讼法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形成判决是他的法定义务,然而管理层却要求法官们不分难易大小的在开庭某某日内必须出判决(所谓的审判流程管理的节点控制);对法官来说,尽到其对法律的忠诚与对当事人的责任感最大限度的执行案件就足够了,然而管理层却以各种方式胁迫他们的执行率必须到达多少多少(于是就有大量的数字注水,但不要指望上级在发现注水后为你承担责任)——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基层的法官都能够倒出一大肚子的苦水。更极端的是,在中央已经开始用法治的态度对待信访的时候,已经不再提倡无原则的花钱买平安的时候,司法管理高层依然没有把这种职业空间释放给基层,各种息诉罢访考核并没有变化。还有上级对法院的办公经费又有多少能到了法官手里?还有多少法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被告知“自己想办法”去——前几天有个地方的法官到外地查封案件,当事人承担了费用被曝光,难道是他们法院没有钱吗或者法官愿意给单位省钱吗?
这大概也算是奥卡姆剃刀,或者算是异化。司法管理层设立的初衷是为一线工作服务,从而间接的为法治、为人民服务,然而它已经异化为一个经常是剥削一线法官的怪兽。这让法官无奈且没有尊严。
更严重的是,本轮司改加剧了这种受挫感。地方化被作为一个假想敌去掉了,坊间传阅的各地试点方案显示司法管理高层的利益得到制度性强化,一线干活的法官则要面临进一步强化的审判管理与责任追究——知屋漏者在宇下,虽然司法管理高层言必称保障法官权益,让审理者裁判,然而这些举措还是让法官感到了彻骨的寒意。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开。
(五)
转捩就在不经意之间。中央已经开始要求进入员额的司法管理层必须办案,而且还专门提到了“不办案、少办案,挂名办案”等让同志们不服气的行为。讲话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给一线法官多留出几个名额,而是让管理层亲身体验到办案是怎么一回事,让管理层转变观念,从而理解、进而尊重法官。
尊重是一切道德感的来源,也是自我实现感的基础。而且,当办案能力成为司法管理层的考察标准的时候,会办案的法官的上升空间也就更加广阔,他们也会觉得留下会有更多的希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