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民主未来:法西斯主义?新进步主义?新社会主义?
究竟要什么样的民主?这一内部困惑恰恰是当下美国式民主面临的根本问题。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并非来自外部,而是美国社会内部。亨廷顿关于“我们是谁”的追问也是“民主困惑”的一个表现。[全文]
-
南海维权不等于“称王称霸”
随着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坊间开始给中国外交赋予越来越多的使命,只要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极尽指责批评之能事。正如当年毛泽东引用《红楼梦》中王熙凤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来形容美苏一样,今日中国也有同感。中国外交不允许像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快刀斩乱麻,稳字当头,对捍卫新时期的大国利益来说至关重要。[全文]
-
马航事件暴露亚洲安全协调漏洞
由于情报隔阂、缺乏协调以及体制差异等因素,马航失联飞机的搜救行动并不理想,暴露出亚洲地区安全缺乏协同的严重缺陷,集中体现出亚洲区域安全行动缺乏游戏规则的缺陷。马航事件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如果不及时解决区域安全架构问题,此类事件还将令中国外交应接不暇。[全文]
-
白宫与媒体:共治美国的欢喜冤家
总部位于纽约的“保护记者协会”称华盛顿正严厉追究所谓的“泄密者”,对记者和揭秘者形成巨大心理震慑。这并不让人意外。对白宫而言,很多问题被媒体曝光只不过是危机管理失败的产物。尼克松实施“策略”,让民调机构与政府合作。而杰斐逊在当选总统前后的“两面派”,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已十分普遍。[全文]
-
别只盯着斯诺登的去向,忘了他的爆料
这两天,斯诺登又曝美监听38国驻美使团。当世界像观看好莱坞大片一样,关注斯诺登去向的时候,陆续曝光的消息提醒我们,与斯诺登的个人遭遇相比,“棱镜”计划本身需要得到我们更多严肃的关注。现在已经到了白宫和美国政府给世界一个说法的时候了。[全文]
-
美国大选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在2012年大选中,中国议题成为美国大选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在总统大选辩论中首次将中国议题列为专门的讨论话题,而且不时有政治人物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威胁论”等问题。在辩论中,奥巴马第一次使用了“对手”来界定中国,在很多问题上表达了对中国强硬的立场。从两党辩论情况来看,在两党中间已经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共识”。 [全文]
-
赵可金:建设性领导与中国外交转型
随着建交国的增多和外交规模的扩大,中国外交的专业化程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外交已经成为普通人难知深浅的学问; 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外交越来越关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非外交机构和部门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可见,外交统筹跨国社会交流与社会交流日益渗透国家外交的互动格局已经确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如何妥善处理国家驱动的外交与社会驱动的外交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国家和社会两个轮子的积极性,特别是为社会驱动的外交探索合理的制度实现形式,引导非外交部门和非官方机构有组织有秩序地参与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紧迫问题。[全文]
-
中国外交出问题了吗?
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目前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和困难时期。一个是受到国内压力越来越大,中国领导人感受到来自老百姓的压力非常大。第二,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国际上对于中国的压力也很大,包括前几天美国驱赶孔子学院教师的事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意味着如果不能有效突破这个瓶颈的话,中国外交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的牵制。[全文]
-
赵可金:中国要敢于做美国的“先生”
在与美国交流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分歧、争论和质疑,但只要是开诚布公的平等讨论,最终或多或少能取得一些共识。有人可能会想,这样的交流不是有助于美国人搜集对华情报、更有利于他们遏制中国吗?笔者认为,这种“情报-遏制”逻辑的出发点当然是对国家利益的严重关切,但却是一种简单化、单向型的冷战思维。正如中国过去几十年曾派大量官员赴欧美学习先进经验,未来肯定有越来越多的欧美官员来华学习“中国经验”。中国早已开始培训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员,并不担心他们“搜集情报”,为何面对欧美官员不能有同样的自信呢?也许一个大国真正的自信,就在于既能当学生,也敢当“先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