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力:“新零售”,到底新在哪?
关键字: 零售业电子商务新零售雷军新零售马云新零售
八、“效率革命”的核心是管理创新
“效率革命”只能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是“硬件”,管理创新是“软件”。科技创新主要是针对零售的“开源”,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零售的“节流”。
“开源”是毛利,“节流”是纯利。
经过了这么多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轰炸”,什么O2O、移动支付、快递、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等等等,使得能够上网的人都上网了、能够上网开店的都开了、能够上网销售的商品都卖了,可是传统实体零售,仍然雄踞超过86%的零售江山!可见对于网上零售来说,“硬件”的开源红利已渐枯竭。
曾几何时人们还认为,电商起码可夺零售的半壁江山,怎么说枯竭就枯竭了,原因何在?
原因固然很多。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电商把科技创新等同于“效率革命”,结果只关心“开源”,忽略节流,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网上与网下零售价格越来越接近。
一方面,“开源”日渐枯竭;另一方面;“节流”才刚刚开始。恰恰在这一点上,雷军和马云看到了“新机会”。其实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吴晓波,也看到了这个“新机会”,他说: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讲生产线管理。大家都说资本运作、品牌经营、销售渠道、互联网电商冲击,所有概念都是工厂厂区以外发生的变革。大家觉得这件事情(工厂管理——笔者注)已经结束了。但是就在过去两年里,工厂管理重新回到生产线。”
如果我们将工厂改为零售、生产线改为零售后场,再来读读这段话,就是我国零售业近20年来的真实写照: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讲零售后场管理。大家都说资本运作、品牌经营、销售渠道、互联网电商冲击,所有概念都是零售表面层发生的变革,大家觉得这件事情(零售管理,笔者注)已经结束了。但是就在过去两年里,零售管理重新回到零售后场。”
零售后场是什么?就是顾客看不到的零售核心层、盈利模式层、管理层,就是直接决定零售价格高低的“软件”。
九、“新机会”有多大?
宏观层面来看,荷兰病使得“旧零售”的管理效率奇低、运营成本奇高,导致我国物流成本极高。2015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6%,约11.4万亿, 高于世界平均值5个百分点,高出世界先进发达国7-8个点。试想,如果我们“仅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就可以在宏观层面节约3.45万亿元人民币。
宏观层面的浪费都是由千百万个微观层面汇合而来的。作为比较,不妨再举个微观层面的真实数据。
武汉某知名大型零售连锁企业于2013年开始,应用移动物联网管理平台,对门店进行了系统地运营管理创新,进得到大量的管理比较数据。在此仅对管理创新前后的三个数据。进行对比:
数据一,价签管理成本。
价签是商品的名片。价签管理由三部分成本组成:实际耗材(比如纸张等)、人工成本和隐形成本。管理创新后,纸张耗材成本节约了50万;人工成本节约了290万;隐形成本节约了70万,合计410万/年。这可是纯利。
数据二,“仓有柜无”的库存成本。
“仓有柜无”,就是指商品已入库,却没有拿出去上柜陈列,“仓有柜无”是令“旧零售”头痛地老大难问题。不上架陈列,怎么销售、何谈获利?商品资金空转损失点利息也罢,结果往往是商品过质保期,连本带利一起废掉。通过定位管理,很快确定“仓有柜无”导致成本浪费平均为6千万。
数据三,临期30天商品成本。
临期30天商品是指:从已过期到还有30天过期的所有商品。通过商品定位管理,就可以很快确认其金额为6千万。
以上的问题商品相当一部分退给上游供应商。上游供应商也不傻啊,“背锅”久了,它也要提价啊,毕竟“价值守恒”嘛。因此,最终浪费掉的价值。还是会叠加到商品零售价格中。最终还是零售企业自己背“价格贵”的黑锅。
(如果读者想进一步详细了解以上三个数据如何得到的,请查阅观察者网文章:《无人商店火了,但新增长点还不在那,而在我们身边》。 http://www.observersnews.com/Zhangli3/2017_07_20_419111_1.shtml)
仅将上述三个数据简单叠加,企业可以节流的流动资金轻松过亿。
宏观和微观数据同时告诉我们,“新机会”核心其实是“节流”,“节流”的核心又是什么,是定位?以上微观数据就是笔者通过“定位”管理得到的。“定位”是什么,就是物联网。没有“定位”,知道的数量再精准也没用,这就好比明明知道有一百个敌人入侵,如果不知道在哪,根本无法消灭一样。
总之,新零售的机会巨大,其经济效益规模起码在人民币万亿级以上。
十、他山之石——“新零售”环境下阿尔迪的启示
节流是手段,分配才是目的。
那么节流的“纯利”如何分配?还是来听听雷军推崇的德国阿尔迪超市(ALDI)创始人怎么说:
“我们的顾客都很奇怪,同样的商品,为什么在我们店比人家便宜20%?是不是我们的进价比别人低?不是这样的。其实,由于我们店规模小,进价往往比别人高。那么为什么同是100元的进价商品,别人卖150元才盈利,我们卖120元就能盈利?这得归功于我们日常工作的效率高、成本低。这样就可以将节省的30元,通过零售价格返还给顾客。顾客就都来了”。此次讲话发表于1952年,是阿尔迪创始人唯一的一次公开发言。弥足珍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阿尔迪怎么做呢?继续听创始人“泄密”:
1.“把经营种类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与其他公司相比,我们的额外开支很低。”——限制商品品类。
2.“我们必须非常节约地花每一分钱.......。广告开支所占的比重甚至还不到0.1。低价就是我们所有的广告。”——节约。
3.“由于每种商品只提供一种选择的方法,对我们的售货员而言就更加简便、快速。顾客可更快地作出决定,他们只需选择买或不买。”——简单。
4.“当购进价格下降时,就算我们还没有买进新一批的商品,也会立刻下调现有商品的出售价格。我们的观点是:进攻比防守更有力。……再也没有比我们这里更便宜的价格了。”——让利。
5.“核算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看我们的价格最低多少钱可以卖,在低价的前提下,我们的价格最高可以标到多少”。——先顾客、后自己。
6.“我们的公司差不多只以低价格为指挥棒,别的促销措施都不用。这一点长期以来都是毋庸置疑,毫无争议的”。——务实。
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从1952年到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商品和科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阿尔迪来说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持零售初心不变,并得到了丰厚回报。今天,与电商相比,阿尔迪的价格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不信?请看一个德国市场上高压锅价格比较例子:阿尔迪PK电商亚马逊。
下表是高压锅的对比数据和价格、以及服务:
注2:质保一般为一年。笔者在亚马逊网页上没有查到。
注3:2016年12月中旬笔者在https://www.amazon.de查到的、与ALDI同规格中最便宜的高压锅。如有遗漏,恳请原谅。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哪的商品质高价低、买后放心,就会在哪买,管它是实体店还是网店;是旧零售还是新零售。
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商“横行”的今天,阿尔迪仍然高歌猛进,在西方发达国家“狂”开店的原因。比如在美国,阿尔迪门店数量,将由2016的1500多家,增加到2018年的2000家;在英国,将由2016年的540家,增加到2022年的1100家。
还需特别强调一点的是,阿尔迪应用“先进技术”原则与我们正好相反:首先是能否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才是能否提高销售。道理很简单,成本吃掉纯利,降低成本就是等于增加净利。反过来如果销售增加了,成本没有控制好反而亏损。
秉承这个原则,阿尔迪应用新技术往往落后于竞争对手。比如阿尔迪几乎是最后一批应用条码收银机的德国超市,比许多中国超市还晚;比如直到2016年才在美国的1500多家店接受信用卡支付;比如直到2017年才在美国开网店。
可见,就应用新技术而言,ALDI不是敢为人先,而是敢为人后,不是自己抢着去 “探路”,而是在别人探好路的基础上,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原来时至今日,阿尔迪不断成功的全部秘籍,就是始终如一地实践简单、节约、标准、务实这些基本原则。进一步说,就是无论何时都准确地摆正零售五个层面的关系:零售初心决定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决定管理层,管理层决定技术应用层,最终从零售初心出发实现初心:为终端顾客提供“生活必需、质高价低、买后放心”的商品。
这就是“新零售”环境下,阿尔迪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如果读者想进一步详细了阿尔迪是如何具体运做的,请查阅笔者在本网站刊文。链接如下:
(上)这家德国超市,为何能拳打家乐福,脚踢沃尔玛?http://www.observersnews.com/Zhangli3/2016_04_03_355863.shtml
(中)如果“供给侧”改革在超市动刀,能给我们省下多少钱http://www.observersnews.com/Zhangli3/2016_04_13_356839.shtml
(下)中国超市能“还利于民”吗? http://www.observersnews.com/Zhangli3/2016_04_20_357570.shtml
十一、马云的“新零售”叫做“新商业”更准确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零售区别于其他商务的唯一标准是面向“终端顾客”。而淘宝本身,并不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说上淘宝购物,其实是在淘宝驻店的千万家零售网店购物,所以网店是零售,淘宝本身不是零售。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