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宝:一场社会学年会折射了整个学术圈子的运营规则
关键字: 社会学年会学术圈子去行政化茶话会如今,郑先生投下这颗石头之后,学术江湖里波澜不惊,群众与新闻界都是大失所望。然而,对于学会所代表的广大群体来说,保持沉默本身就是胜利:如今恰逢盛世随着国力蒸蒸日上、科研经费这块蛋糕也越做越大,既然无关生死存亡,正忙着分蛋糕的时候又何必管你外面的几声无关痛痒的杂音呢?日子久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临退休的、体制外的“刺头”不时地跳出来,把整个“学术共同体”批判一番,搞个大新闻。
只要学会内部能够上下一心,以不变应万变,任他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没有后续发酵的事件终将归于沉寂,然后会照开、酒照喝,直到下一个必然会出现的“刺头”出现,形成了一个轮回循环。固然并不光彩,可是既然大多数人并无利益损失,那么你凭什么要多说呢?反过来,愿意出头的这些人,大多数是已然不靠体制、而且是得不到体制好处的那一批早就被排除在体制外的“异己分子”,他们的话早就是耳旁风了。
所以,尽管我们可以一再按照理想主义的路线高喊着:要学术与行政、学术与政治分开;但我们必须正视学术与行政、政治已经是血肉交融的现实。改革学术圈,倘若政治权力不有所动作,指望垄断利益的学会自我改革,这是要等着上上下下的衮衮诸公同时良心发现?
当然,这里绝不是没有任何将郑先生的义举,视作是“退休前的一位与体制无甚瓜葛的老人在放空炮、甚至是沽名钓誉”的意思,恰恰相反,郑先生不仅一直是我与老师长期以来所敬重的一位“学界大牛”,郑先生所道出的字字均为现实,我们同门均深以为然。
也并不是说,这种批评只是毫无建树的空谈,据我所知,不仅仅是郑先生,包括同已跳出体制外的应星教授等等,批判的声音从未停止过,只不过如今郑先生又再往前更进一步付诸行动了。而要论为什么某些机构和个人端着“雷打不动”一般毫无反应和不予理睬的态度,板子也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打到郑先生身上的。
“学术圈子的‘体制内’气氛搞得太差,该变、也迟早是要变的”,其实早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了。然而,正如电影《师父》中的那个武行江湖:在这个规矩严密的江湖,其二字潜移默化地决定着所有人的名誉与归宿,规矩构成了一切行为准则、才保证各门各派得以正常运转,在一片井然有序的规矩之下,人们各取所需;但也正是因为“规矩”的存在,才导致外表一片繁荣之下,内里早已人才凋零、摇摇欲坠。
电影《师父》中,郑山傲(下图右)深知武学圈“潜规则”对整个行业有着致命的伤害,从白俄女人跳舞的大腿中(上图)嗅到了危机感
故事里,年事渐高、行将隐退的宗师郑山傲作为头牌,冒着风险去坏规矩的原因,是看到白俄女人的舞步与拳理同妙,迟早功夫的秘密要被洋人破解,不教真的不行了;然而,整个学术圈子的几十万知识分子,跟着“西方中心主义”、“经济学帝国主义”、“唯论文导向”等等“魔棒”起舞已经几十年了,“规矩”的深厚、“利益”的顽固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人谋事,先安己”,要想去干这种触动整个行业、得罪所有大佬、自断本人生路的事情,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掂量一下:自己的角色究竟是郑山傲呢、是陈识呢、是邹馆长呢、是林希文呢、还是耿良辰呢?
我想起当年从年会跑出来之后的那顿火锅。大师兄、二师兄都是经历过大场面的:当年在酒桌上,他们见证了卸任的老院长拉着新院长的手说,“某某学会常务理事的位置我是交给你了,这一块的学术内容也等着你领头去做,今后要把学院这些同志、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们带好”。听完几个新生的牢骚,大师兄说:“一个知识分子改变不了什么的”,二师兄淡淡地接了一句:“一百个也不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366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54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401最新闻 Hot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