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宝:一场社会学年会折射了整个学术圈子的运营规则
关键字: 社会学年会学术圈子去行政化茶话会【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小宝】
记得那年我才刚开始读博,有幸参加了社会学年会,各个分论坛加起来也有二十几个之多。然而,特邀发言的嘉宾们虽然大多是名声如雷贯耳,讲稿的内容可不一定都名副其实。我与几个同行的博士新生都能听得出来,不少“大佬”们可能已经很久没有在一线做研究了,经验质感明显不足,也就提不起多大的兴趣把所有的分论坛都跑一趟,于是早早离场,回寝室与师兄们煮火锅去了。
那次年会是老师参与承办的,结束不久后,我也在私下里请教过:这种并无多少营养的事情,难道只是为了把每年的会员费和老师自己的课题经费花掉而已吗?
得到的回答大意是:办会的内容并不重要,请来的人才重要。每年的各种基金、课题的评委都会在此时集中亮相,有需要提携后生的导师要趁这个机会带着弟子好好挨个拜会,否则两年内拿不到省部级基金的博士后就不能顺利出站、发不出A刊的青年讲师们无法晋升副教授。
哪怕教授们自己也不能例外:当年有“面上”和“重大”项目要申请的,也得跟学部委员和历年“高中”的同行们这些“当然评委”套套近乎,后面进京答辩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赢面。平时大家都是天南海北地在各个学校、机构里忙着自己的事情,一年到头也就指望着在这一周不到的时间里办完这么多重要的事情。
因此,分论坛多办几个也是应该的,这都是用来昭告“我来了”、“我上了”的窗口,办会的钱花得再多也值,都是为了整个“学术共同体”的繁荣与发展。
总而言之,学会成了学术圈子的一次年度社交茶话会。当然,后来我也慢慢明白,事情并不尽于此:学术沙龙请来的讲座人,可能是某某课题结项的评审组成员之一;新从国外签约的客座教授,可能是为了把他的名字放进新项目的国外合作方名单里,等等等等。凡事皆有第二层意义,也就把事情本来的面目淡化得不是那么清晰了。这也并不仅仅是专属于社会学会的问题,也不是仅发生在人文社科领域,恐怕是当前国内很多学术圈子共通的现象和惯例。不久之前,退休的北大郑也夫教授毛遂自荐,公开登报声明要参加2017年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的竞选,新闻在社会学会之外一时间甚嚣尘上,但是圈内却仍旧是平静如故。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里说:郑先生是“预想能够唤醒一些麻木于理念宣讲的人们,可能会被同行间公开竞争的输赢吸引,会激起一些风浪”,然而“一个月内未接一个同仁的电话,博客里自荐书下只有10个人回复”,中国社会学会也按部就班地更新着2017年年会信息,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郑也夫(图)毛遂自荐2017年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圈内反应平淡
读到这里,想到郑先生以前常常以“超脱体制”自况,而这次可能是他真的是超的太久也太远了,都已经忘记这套体系是依照着一种怎样的逻辑来运转的了。
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对于很多新闻吸引而来的围观群众来说,他们可能满心期待着以为这将会是一出:“各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好戏,就等着学界的各个山头、大佬们,出来回应郑先生这个突然冒出来搅事的“旁门左道”,而郑先生自己则应该高擎“学术独立”这一杆大旗,与各怀鬼胎、利益纷杂的“当权派”唇枪舌剑一番。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147“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86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46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9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