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印度洋在世界变局中的地位及中国政策
最后更新: 2020-05-28 17:48:05【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文章全文近十一万字,曾以《印度洋长策:目标2049》刊发于《学术前沿》2014年10月上(总第59期),后以《印度洋与中国政策——目标:2049》为题收录于张文木:《印度与印度洋——基于中国缘政治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目录
一、世界海权体系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概括,中心就是印度洋
(一)“世界和平规划的基础必然是世界地理”
(二)地缘政治战略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关节点
(三)印度洋是世界海权的中心
二、印度洋是古今大国政治家密切关注的地带
(一)地缘政治的本质是资源政治
(二)印度洋成为大国争夺焦点 (三)没有制陆权的制海权是不完整的
三、印度洋是世界大国政治的汇合与转折地
(一)历史上所有全球性格局变动最先传导到印度洋
(二)印度洋也是世界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地
四、“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尼赫鲁忧虑的是后一种结局
(一)地缘政治学说对尼赫鲁的影响
(二)尼赫鲁主政时的印度外交战略
(三)尼赫鲁的悲观判断被部分应验
五、印度洋及其北岸的大国地缘政治:历史和现实
(一)版图由东向西逐次破碎化是印度洋及其北岸国家的重要特点
(二)俄罗斯和英国在大陆均势中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理论总结
(三)“均势”理论对世界版图的影响
(四)中国革命的胜利阻止了亚洲地缘政治欧洲化的进程
(五)印度是西方亚洲殖民政策的牺牲品
(六)印度洋将是拖垮美国的不归死地
六、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地缘政治板块间有着强烈的挤压式互动
(一)欧洲人还要重返印度洋和远东
(二)张伯伦的政治遗产与丘吉尔的悔悟
(三)撒彻尔、默克尔要为欧洲扳回乾坤
(四)欧亚大陆的力量挤压及其对印度洋的影响
(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七、中亚是世界霸权的坟墓,也是人民反霸斗争必胜的天堂
(一)帕米尔高原被入侵者视为“天狱”畏途
(二)平面与立体:认识地理距离的两个维度
(三)地缘政治的真正力量来自人民
(四)石油美元迫使美国对印度洋有更深的依赖
(五)美国的教训及其启示
八、北印度洋与中国安全有重大关联
(一)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带是中国西南安全的战略屏障
(二)世界视野中的“丝绸之路”
(三)缅甸之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四)东北亚对中国西南的联动作用
(五)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云南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桥头堡”地位
九、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规律与中国印度洋政策新构想
(一)基于“资本主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世界格局
(二)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国印度洋政策新构想
1.随时间节点逐步推进的政策目标
2.“三点一面”的空间布局与力量配置
(三)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
[内容提要]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是不切实际,对中国而言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分享才是守福之道。国家发展道路并非只有要么衰落要么崛起即行扩张的黑白两道,在这中间一定会有守中持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只能在分享繁荣中和谐前进:欧洲当为欧洲人民的欧洲,美洲当为美洲人民的美洲,亚洲自然也是亚洲人民的。中国未来应当在“一截遗欧,一截赠美”的愿景中为自己也为亚洲争取到“一截还东国”的前途。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节制性地运用国力既是保持国力持续增长的秘密,也是中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智慧所在。中国坚守“地区性守成”的政策既可帮助印度洋国家减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的紧迫感,也会让中国避免在印度洋地区不恰当地透支国力并由此保证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在21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发展。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 ,围绕“两个一百年” 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的宏伟蓝图,研究并提出时限于2049年的中国印度洋的政策构想,对于中国平稳步入世界大国的行列是有益的。
一、世界海权体系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概括,中心就是印度洋
(一)“世界和平规划的基础必然是世界地理”
海权和陆权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范畴。但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不能从分割孤立的角度来看海权问题,而要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海权。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3 的见解完全正确,他说:“世界和平规划的基础必然是世界地理。在全球战争的时代,军事战略必须把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且必须从所有战线的相互关系去考虑全部的战线。”4 实际上陆权也是一个世界体系,只是相对于海权体系来说,陆权因国家领土关系导致其分割性更大,关系更为复杂。比较而言,海权关系要单纯一点,因为它面对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公海。从经济体系上看,自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以来,历史就完成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5。这时的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与海权的联系更为密切。
在这方面,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做了开创性的贡献。第一个把世界地理纳入政治体系来看待的学者是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年),他告诉人们:“世界是一个整体,它已经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体系。”在另一个场合,他又说:“没有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小于或大于整个地球表面。” 6紧接着就是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年),麦金德评论马汉的理论说:“这个单一连续的乌黑分散的岛状陆地的海洋,当然是制海权最终统一的地理条件,也是马汉船长和斯潘塞•威尔金森7先生等这些作家们所阐述的当代海军战略及政策的全部理论的地理条件。” 8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贡献也相当突出,他在其名著《和平地理学》中说:“目前由于地缘政治学所研究的任何国家都处在这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世界上一个地区发生的事件能影响到遥远地区的实力关系,所以进行这种分析的地域单位必须是全部的地球表面。现代国家不论是在战争时期或和平时期都要以全球的观点来进行政治的和战略的思考,才能保持住它们的实力地位。” 9当然,在麦金德和马汉之前还有马克思。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是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这些都是近代市场经济尤其是欧洲的市场经济走向世界舞台以后留给世界的重要的认识遗产。同期的中国人的眼光还是区域性的,那时我们更多的是从亚洲范围思考问题。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不太适应从世界体系思考问题。只是在一百多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眼光才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全球战略思维、世界战略视野等概念这时也更多地进入政府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10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更具划时代的意义。过去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站在本土的立场上看世界,现在是胸怀祖国、胸怀世界,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中国。这个思想用邓小平的话来表述就是“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11 。从“三个面向”到“两个大局”,中国人已有了从世界体系看待和解决中国问题的视角。如果从世界体系的思想提出问题,我们看问题尤其观察国际问题的视角就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美国、苏联早年也是从国内看问题,有事先看国内地图;后来随着它们的经济走向世界,有事时政治家们就先拿起世界地图,从世界情势的变动中理解国内政治。比如美国的国务院所关注的多是其他国家外交部管的事。未来中国的学者乃至军人,也要学会从世界体系的视角观察问题,目前中国的发展已进入这个阶段。这是一个全新的视野。
海权研究必须有世界体系的坐标,这样才能理解地缘政治所包涵的道理。比如最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受到大国的关注。只要瞥一眼亚洲地图就不难看出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两个地方是东南亚地缘政治的中心地带。印度尼西亚地形破碎且地域广大,本身就是一个四战之地,南边有澳大利亚,北边有菲律宾和越南,这使得印尼的安全形势非常脆弱,其国防成本及远交大国的外交需求也相应增大。所以从自身考虑,远交近防是其外交的优先选择。同时,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还是马六甲海峡的三个共管国。从这些角度看,印度尼西亚可作为中国在东南亚国家中的战略支点国家。支点国家不单是受惠国家,而且是必须重视的国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宋煜昊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关推荐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评论 10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评论 97美乌终于签了矿产协议,最后一刻仍在“拉扯” 评论 239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评论 127“损失惨重的100天”,他俩会掰吗? 评论 88最新闻 Hot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
无罪判决被撤销,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
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
-
日本急着跟特朗普签协议:中国都说你不可靠啦
-
美乌终于签了矿产协议,最后一刻仍在“拉扯”
-
黄仁勋劝特朗普:得改,中国紧追其后
-
爱尔兰瑞安航空想买C919,美国有人先跳起来
-
特朗普:他们都讨厌我
-
“美国鼓励印巴合作”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
“如果没有人口大国愿意派遣兵力,这一计划将是死路一条”
-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胜利日阅兵式?俄方回应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纺织业是过去式,美国不需要”,业界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