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人生沉思录41| 没有重工业,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
最后更新: 2020-06-02 10:16:46【作者按:这篇《人生沉思录》,从1996年开始写,已有一千多条,都是些思想火花:包括人生感悟、读书体会,好句摘抄等方面的内容;既可作思想记录,又可作今后写作的素材。点点滴滴,受到学友的喜爱。下为最新修订稿,以25为节,与朋友分享。】
(本文为《人生沉思录》第41部分,其余部分请见作者专栏。自即日起,为了答谢大家的长期厚爱,张文木老师委托观察者网赠送由《中国投资》杂志社承印、有作者盖章签名的《人生沉思录》[第一册和第二册]。随书还将附赠《中国投资》2015年5月和6月号,当期刊载了张文木老师的封面文章《亚投行的时代意义——世界权力体系转移及中国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和《明末的人祸和天灾——从张居正改革谈起》,共50套。点击链接,了解赠书活动详情。)
1626. 大版图,尤其是具有主体板块的大版图国家之所以有较久的历史,并不在于它们的扩张能力,而在于它们深厚的防御能力。俄国是世界各国中最大版图,因而战略防御纵深最广大的国家,这一特殊的地缘政治特点又使俄国在世界各国中成为防御而非进攻能力最强,因而几乎是打不垮的国家。
1627. 19世纪是以帝国群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乃至中华帝国,印度帝国等——大面积坍塌和毁灭结束的。对此,恩格斯在1887年曾有精彩的预见。他针对德国的未来结局说道:
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大破坏集中在三四年里重演出来并遍及整个大陆;到处是饥荒、瘟疫,军队和人民群众因极端困苦而普遍野蛮化;我们在商业、工业和信贷方面的人造机构陷于无法收拾的混乱状态,其结局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1]
国家政治,如果是浮夸式地增长,当这种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如果遇到一丁点外力,它就会象一堆堆吹起的气球,瞬间破灭并回归到其本原形式——正如电脑将格式文件还原到无格式的文本状态一样,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就是这样一个迅速回归文本的政治。
恩格斯的预言是准确的。20世纪初,一堆庞大且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只通过一次大战,就纷纷解体,历史真是回到了“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的时代。
1628. 外资拉动型经济发展与沙俄帝国的大毁灭
在俄日战争之前,俄国国内经济政治因迅速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而获得巨大的发展,同时也因这种片面发展而形成巨大危机。
19世纪最后几年的世界经济高涨,是在重工业空前加速发展下推动的:世界的煤采掘量增加了65%,生铁熔量增加70%以上,而钢产量增加将近两倍。[2]从1890~1900年,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跃进”[3]——这次“工业跃进”可以说是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的先声。“在维特推行的俄国经济政策中,对重工业的鼓励占有突出的地位”,“财政部负责进行庞大的铁路发展计划中,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到特殊的重视。俄国消费和重型金属制品市场的稳定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而由于俄国于1897年建立了金本位制,同时又借助法国贷款对财政进行了全面调整,于是它就成为一个有利和可靠的投资市场”[4]。
但是,俄国工业这时的巨大发展并不是基于国内民族资本和国内消费的拉动,而是“整体上得益于外国特别是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慷慨资本流入。如果没有这些资本,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将会十分缓慢。”[5]1891年至1903年间的资本投资总额达30亿卢布,1900年投入工业的外国投资有9.11亿卢布。[6]时任财政大臣的维特在回忆录中说:“在我管理财政期间,我增发了将近十亿卢布的国债,用于修筑铁路和向国家银行支付无息债务”;“我国借到了数十亿(不少于30亿)卢布的外资”。[7]当时有人反对外资大量流入,维特回应道:国家银行中能够发放的工业贷款“总共不到五六千万卢布,想用这么些钱来人为地兴办俄罗斯帝国的工业真是贻笑大方”。[8]
另一方面,俄国将这些巨量投资兑现为内化的国内生产力的效果却是有限的。19世纪90年代,俄国消费品市场迅速扩大,但它多是靠政府大量的铁路和海军军事设备和原料订货维持的。“如果没有政府设备采购的刺激,市场仍然是有限的。”作为支撑工业的城镇,一半以上的地区是用木头建立起来的,“它们的扩张是工匠的事而不是现代工业的事”[9]。结果导致俄国工业能力严重过剩。“外国贷款的过分膨胀和突然紧缩,当然会引起经济的衰退”,“这种不景气或经济衰退虽然不是很急剧的,但却一直持续到日俄战争之时”[10]。关于19世纪90年代发生在俄国的这场工业化运动的后果,美国历史学者巴巴拉·杰拉维奇评论说:
虽然俄国自己在19世纪90年代也进入工业化时期,它的内部结构反而迅速地退化。经济上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和政治的不安,而没有增加国家的力量。导致1917年俄国政权崩溃的正是这种军事上的衰弱和政治上的失调。[11]
1629. 列宁论工业化改造俄国意义
与19世纪维特依托外资和国外现成技术推进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列宁关于苏维埃俄国应建立在重工业基础上的思想既继承了俄国近代——实际上从彼得大帝就开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维特时期主要靠资本和技术引进带来的教训,同时也吸收了德国李斯特经济理论及其在德国产生的成就[12]。在革命胜利后不久就提出著名的利用国家垄断强力推进的“电气化计划”和用重工业装备俄国的方案,列宁认为这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1920年12月22日,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说:“如果我们不能恢复我国的经济,那么我们就落在而且将来还要落在资本主义列强后面,我们就会挨打。”[13]那么,新的俄国将在什么样的起点上发展经济呢?列宁回答说:
国内敌人是靠小经济来支持的,要粉碎它,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国家经济,包括农业在内,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转到现代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只有电力才能成为这样的基础。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不然我国仍然是一个小农国家,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比资本主义弱,在国内也比资本主义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一定要努力把经济基础从小农的变成大工业的。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14]
列宁将这个电气化计划称为布尔什维克的“第二个党纲”,这实际上是将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说:
我们党的纲领不能始终只是党的纲领。它应当成为我们经济建设的纲领,不然它就不能作为党的纲领。它应当用第二个党纲,即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计划来补充。没有电气化计划,我们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建设。[15]
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但是不能局限于这个一般原理。必须把这一原理具体化。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16]
我们的希望就在这里,而且仅仅在这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个比喻说——从一匹马上跨到另一匹马上,就是说,从农民的、庄稼汉的、贫苦的马上,从指靠破产的农民的国家节约的马上跨到无产阶级所寻求的而且不能不寻求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沃尔霍夫水电站等等马上。[17]
列宁把发展重工业看做是关乎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他几乎用与李斯特同样的话语告诫俄罗斯:
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重工业。[18]
列宁在临终前还口授日记,对苏维埃俄国的新发展道路从哲学的角度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他说:
我们的敌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我们在一个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培植社会主义是狂妄的事情。但是他们错了:我们没有从理论(一切书呆子的)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我们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先于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19]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20]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怎样,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21]
1630. 斯大林论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对于苏联的意义
与美国立国不久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关于国家发展道路的争论相似,[22]列宁去世后,苏共党内关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出现了大争论。斯大林针对苏联版的“造船不如买船”观点(即一些思想仍停留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新反对派”所主张苏联应是生产原料和粮食并从国外输入机器的农业国,因而苏联应利用“道威斯计划”[23]压榨德国低价向国外出售重工设备制造品的时机,装备苏联重工业的观点),指出苏联工业化“总路线”对苏联所具有的生死存亡的深远意义,他说:
我在报告中谈到我们国民经济建设方面的两条基本路线,即两条领导路线或总路线。我谈到这一点,是为了说明关于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保证我国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问题。我在报告中谈到我们的总路线,我们的前途,意思是说要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什么是农业国呢?农业国就是输出农产品和输入装备而不能自力生产或几乎不能自力生产这种装备(机器等等)的国家。如果我们停留在只输入装备和机器而不能自力生产装备和机器的发展阶段上,那我们就不能担保我国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属品。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抱定在我国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的方针。[24]
道威斯要求的是什么呢?它要求德国从国外市场,主要是从我们苏联市场榨取金钱来偿付赔款。从这里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呢?从这里应得出一个结论:德国将卖给我们装备,而我们将输入这些装备,并向国外输出农产品。这样,我们,也就是说我国工业,也会处于依附欧洲的地位。这也就是道威斯计划的基础。[25]关于这一点,我在报告中曾说,道威斯计划损害我国的利益,所以它是建筑在沙地上的。为什么呢?我当时说:“因为我们决不愿意变成受其他任何国家(其中包括德国)支配的农业国”,因为“我们自己要生产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我们应当设法使经济工业人员的全部思想和意图都集中到这一方面,即集中到把我国从一个输入装备的国家变成一个生产这种装备的国家。因为这是我国经济独立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样就能保证我国不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品。索柯里尼柯夫[26]不愿意了解这个简单而明了的道理。他们这些道威斯计划的制定人,想使我们只生产花布这种物品,但是这对于我们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仅要生产花布,而且要生产制造花布所必需的机器。他们想使我们只生产汽车这种物品,但是这对我们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仅要生产汽车,而且要生产制造汽车所必需的机器。他们想使我们只生产皮鞋这种物品,但是这对于我们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仅要生产皮鞋,而且要生产制造皮鞋所必需的机器。[27]
斯大林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作为弱国崛起的前提条件,他曾对俄国历史上的外贸垄断制度作过积极的评价,他说:
伊凡雷帝[28]的英明之处在于,他始终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不允许外国人进入自己的国家,从而防止了外来影响向国内的渗透。
彼得一世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但他对外国人过分纵容,国门开得过大,听任外来影响向国内渗透,听任俄国德意志化。叶卡德琳那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再往后看,难道亚历山大一世的宫廷是俄罗斯的宫廷吗?难道尼古拉一世的宫廷是俄罗斯的宫廷吗?不,他们的宫廷是德意志的宫廷。
伊凡雷帝采取的一个令人称道的措施是,他第一个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制。实行这种制度,伊凡雷帝是第一个,列宁是第二个。[29]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全力救治109天 四省医护接力救回的小伙回家了
2020-05-30 11: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总书记与我们在一起丨听党指挥 闻令而动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英雄军队
2020-05-28 09:30 2020两会 -
某法律团体曲解香港国安法,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发表声明
2020-05-27 06:43 香港 -
教育部:不盲目追求来华留学生规模
2020-05-26 11:42 中西教育 -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2020-05-22 10:00 2020两会 -
多年来,习近平始终惦记着这些“小事”
2020-05-22 08:4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第一观察 | 两会前夕,总书记作出一个重要指示
2020-05-21 08:2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民政部:整治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
2020-05-20 19:25 婚姻故事 -
中国人喝的鸡汤,一代不如一代
2020-05-18 07:42 -
应对疫情要靠“政治能力”,它从何而来?
2020-05-17 08:34 -
担心中国或学习中国,是硬币的两面
2020-05-17 08:20 这就是中国 -
著名作家叶永烈去世,享年79岁
2020-05-15 16:29 -
虎门大桥今天上午9时恢复交通
2020-05-15 09:18 安全生产 -
复苏,衰退,还是大萧条?我们讲述的故事,影响着经济危机
2020-05-12 11:35 -
广州一男子持刀与疫情卡点人员打斗,已立为刑事案件
2020-05-04 08: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电影局:今年票房损失将超300亿
2020-04-29 18:25 中国电影 -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主演伊尔凡·汗去世
2020-04-29 16:27 -
“修缮”7年却始终停留在纸上,千年辽塔快塌了
2020-04-20 13:27 -
故宫能否全部开放?院长回应
2020-04-18 18:10 -
收视率造假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2020-04-15 06:56 中国电视剧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