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二十八期: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关键字:【苏联解体大致分两步,知识精英、政治精英被西方话语洗脑,在他们看来,仿佛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理想的彼岸,就是美国、就是欧洲,就是西方。
东方卫视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每周一晚21:30持续热播。每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比较中西文化,建构中国话语。
在7月30日的第二十八期节目中,张维为教授讲述苏联解体的原因。观察者网整理节目演讲与对答部分,以飨读者。】
张维为: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重要的也比较沉重的话题,就是苏联是如何解体的。大家知道苏联是列宁创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思考,算是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先讲一段我的个人经历。记得应该是1992年,当时我在日内瓦大学做博士,大学举办了一个讲座,请来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Jeffrey Sachs。大家可能知道他是苏联、俄罗斯改革进程中“休克疗法”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我后面会谈及所谓的“休克疗法”是如何摧毁了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的,Sachs演讲结束后开始互动,这时候当时正好在日内瓦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前苏联资深学者站了起来,他没有说话,直接走到讲台上,用手指着Jeffrey Sachs教授,非常清晰地用英文说了一句话,“我的国家已经解体了,你高兴吗?”,说完拂袖而去。当时还没有手机,否则如果拍下来的话,会是一幅极有震撼力的照片。毫无疑问,多数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上了美国的当而走向崩溃、对自己人民数十年创造的财富被华尔街洗劫一空,至今都耿耿于怀。当然Sachs教授本人后来很少提及他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最近美国在围堵华为公司,Sachs教授出来说了一些比较公道的话,但是立刻遭到了美国右翼势力的围攻。所以人有时候确实挺复杂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今天时间有限,我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视角来跟大家一起探讨。我们知道苏联不管有多少问题,但它毕竟在短短二三十年内,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变成了二次世界大战时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并为此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人口减少将近14%,相当于两千六七百万的军民阵亡,每个苏联人家庭都有人牺牲。苏联曾经也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说过一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苏联给了中国宝贵的援助,包括156个大型项目。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概念,比如“五年计划”、“民主集中制”等等,实际上都是苏联共产党人发明的。问题是,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一度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怎么就一下子轰然崩溃了?
苏联解体给大多数俄罗斯人带来的是比较凄惨的或者相当凄惨的一种生命体验。据统计,二次大战的时候,苏联GDP是减少了22%。但是苏联解体后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跟1990年相比,下降52%,一半还多,这几乎是毁灭性的。因为苏联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产业分工已经相当专业化,比方说,汽车的发动机可能是在乌克兰生产的,轮胎可能是在哈萨克生产的,结果国家一解体,整个前苏联的经济协作网络全部崩溃,所以经济走向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二战时,虽然德寇摧毁了苏联很多工业设施,但同时苏联军工产业在拼命地生产机器、坦克、大炮、机关枪、弹药,所以就GDP总量来看,下降得还没那么多,俄罗斯老百姓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社会急剧动荡,人均寿命下降非常厉害。男性平均寿命由原来60多岁降到了50多岁(注:1992-1993年,男性寿命从62岁降到58岁)。今天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俄罗斯人仍然支持普京,恐怕和1990年代这段悲惨记忆有关。而且大家看到虽然苏联共产党垮台了,苏联国家也解体了,但西方还是不放过,北约还在继续东扩,直接大军压到俄罗斯边界。所以俄罗斯人觉得很难接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所作所为。我上个月访问俄罗斯,双方进行智库交流,一位资深的俄罗斯政治人物跟我说,戈尔巴乔夫时期,我们真的以为我们即将进入天堂了,结果发现我们掉进了地狱。俄罗斯电视台一位资深主持人采访我,趁摄像师在调试灯光的时候,我们简单聊了几句,我问她如何评价苏联解体到现在的经历,只是她个人经历,她说一言难尽,但仍说现在还是最好的时候。我问为什么?她就回答一个单词“稳定”,只有经历过过多的动荡和战乱,才能理解稳定和和平是多么宝贵。
第聂伯河水电站,苏联经济力量的一个体现,建于1932年。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那么要了解苏联解体,就先要了解一下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苏联实行是高度的计划经济,这个模式确实是有问题的,但也有当时特殊的原因,因为苏联面临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包围,所以亟需发展重工业,发展国防产业,某种意义上它的代价就是牺牲了轻工业。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最开始搞战时共产主义,也就是打仗时搞消费品配给制、产业国有化、粮食征集制和义务劳动等等。这一制度后来被证明难以为继,列宁做了一些务实调整,提出“新经济政策”。这个新经济政策开始承认商品经济,允许外商到苏联来投资,所以我们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邓小平就说苏联过去实行过新经济政策。邓小平1926年这一整年都在苏联留学,当时列宁已经去世了,但他的新经济政策还没有完全终结,所以邓小平对苏联当时采取的比较灵活开放的新经济政策有切身体验。社会主义可以不完全是国有经济,可以有私营经济、民营经济,也可以有外资。但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转成了我们后来熟知的苏联模式,包括实行企业国有化、中央计划经济等,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科技力量的迅速发展,但后来这个体制越来越僵化,尤其官僚化,经济缺乏活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消费品奇缺,也就是所谓的“短缺经济”。苏联人的很多日用品都要凭证供应,购货排长队,这给了西方一种巨大的心理优势。
我记得80年代中期曾看过一个美国人拍的纪录片,一个美国记者采访当时的苏共宣传部副部长说,你看我们美国的制度为美国人创造了丰富的消费品,你们的制度为苏联人民创造了什么?这位副部长一时失语,无话可说。美国记者也够损的,把特写镜头就对着这位非常尴尬的苏共官员。这和中国完全不一样,今天中国随便拿出一个二线城市,哪怕三线城市都可以,其繁华程度都超过洛杉矶、旧金山,甚至可以叫板纽约。
苏联的其他政策也有失误,比如坚持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当时美国核武器非常多,可以毁灭地球100次,苏联就跟它竞争,也拼命发展核武器,要发展出毁灭地球101次的能力,这在现在看来是非常不明智的,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中国从来不参加军备竞赛,而是确保有效威慑力,或者说强大的止战能力。其实,当时苏联和美国都实行扩张主义政策,两个国家都想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美国搞全球霸权,苏联搞全球输出革命,结果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苏联解体前,经济改革失败,商店里几乎没有东西可买
我第一次去苏联是1990年,切身感受到了苏联经济的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现在如果大家去过俄罗斯的话就知道,红场有个很大的百货公司,当时我去莫斯科红场,那个地方叫“古姆”,商品之少超乎想象。因为1990年时,中国市场已经实现初步繁荣,几乎什么商品都有,只是质量高的不一定很多,但苏联市场的货架上几乎空空如也。我记得我是6月份去的,当时天有点凉,我想买一件风衣,一问说必须有护照,还必须有你所在那个酒店的派出所开的居住证,而且只能买一件,买了之后护照上还要敲一个章,实行严格的计划供应。当时陪我一起去的是一个苏联社科院的小伙子,我们一起逛,看到有个电视机商店,我就走了进去,只是好奇想看看电视机价格之类的,但这个苏联小伙子说,“张老师,苏联电视机你可千万别买,那是专门为我们敌人设计的,看的时候容易爆炸”。苏联产品质量不好,这也是当时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最后更新: 2019-08-04 10:13:05
-
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从容书写外交华章
2019-08-04 10:00 中国外交 -
19岁嫁入豪门后,她从乖乖女变成黑社会骨干
2019-08-04 09:45 扫黑除恶 -
黎智英等包场密会外籍人士,狂言“局势很好”
2019-08-04 09:36 香港 -
今日份迷惑:男子无证驾驶被查 抠出假眼球向交警示威…
2019-08-04 09:31 中国雷人秀 -
-
司机连撞5车后冲进围墙,然后车上跳下一条狗…
2019-08-04 08:50 -
车辆侧翻村民搬空33吨井盖 警方:没人看护不算抢
2019-08-04 08:49 -
这部让人泪目的电影 台词出自《新闻联播》
2019-08-04 08:46 -
美领馆外,香港市民怒吼:搞自己国家去,别搞中国!
2019-08-04 08:42 香港 -
老人小区里打“井”,引水回家用水冷式空调
2019-08-04 08:26 -
抓到了!在电梯里掐女孩脖子的人年仅14岁
2019-08-04 08:22 依法治国 -
暴徒竟拆国旗丢海,港府强烈谴责
2019-08-04 08:05 香港 -
鹤壁公安回应"瓜农倒赔偷瓜者300"
2019-08-04 07:15 基层治理 -
“谁破坏‘一国两制’谁就将受到历史审判”
2019-08-04 07:12 香港 -
梁振英悬赏100万港币缉捕拆国旗暴徒
2019-08-03 22:42 香港 -
有人煽动下周一罢工罢市罢课,梁振英警告
2019-08-03 22:16 香港 -
新华社:香港警察执法权不容挑战
2019-08-03 22:01 香港 -
人民日报海外版:坚决支持特区政府止暴制乱
2019-08-03 21:53 香港 -
香港9万市民集会撑警反暴力,何君尧现身
2019-08-03 21:07 香港 -
联合国贸发会议官员: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2019-08-03 19:25 外媒看中国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