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李熙玉: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而非政客
关键字: 中国模式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中国性程序民主实质民主优质民主【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教授与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于2014年11月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就中国政治和民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两位学者对话的全文刊登于2015年第一期《成均中国观察》季刊(Sungkyun China Observer),新华网和《红旗文稿》于3月10日刊载。】
李熙玉: 首先感谢您对成均中国研究所的访问。听说您是时隔很久之后再次访问韩国,不知您感受如何?
张维为: 20多年前我曾访问过韩国,这次再到韩国,再来首尔,感到很亲切。首尔与20多年前相比变化很大。我感到韩国学者和公众了解中国的愿望很强,我接触到的韩国民众都很友好,我们在成均中国研究所的会议也进行得很顺利。
《中国超越》 张维为 著
李熙玉: 看您过去的经历时,发现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比如您曾为中国领导人做翻译,又比如在欧洲的日内瓦等地从事多年的研究教学活动后重新回到中国定居等,这些经历可谓不同寻常,十分引人注目。过去您为中国政治领导人做翻译时,不知是否经历过有趣的轶事或有过比较特别的感受?另外,不知可否请您谈一谈在欧洲活动多年后决定重回中国的背景?
张维为: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给中国领导人做英文翻译的,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因为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中国面临许多困难的时候。当时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展现了罕见的远见、勇气和智慧,为今天中国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我可以算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当时中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客人,谈的话题大都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后来到欧洲留学、做研究,重点也放在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过去这三十多年,对中国的预测有悲观的,有乐观的,有意思的是,悲观的几乎都错了,乐观的几乎都对了。我属于乐观的,这可能也是受到了邓小平的影响,他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看到机遇。当年,苏联解体、东欧崩溃,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也不行了,但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机会来了,他认为很多人没有看清这一点,所以苏联解体还不到一个月,他就“南巡”,到处讲“要抓住机会”,“要改革开放”。邓小平对“大势”把握的非常之准,也善于营造和推动“大势”,“大势”一旦形成,就势不可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我判断中国和世界事务也是看“大势”,所以过去20来年我对中国的预测也比较靠谱。我虽然在欧洲生活多年,但每年都回国多次,到许多地方实地考察中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的势头和规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只能用“激动人心”四个字来形容。我一直看好中国,看好上海,并早就考虑回上海定居,我的作品在国内也有大量读者,所以我回国定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回家的感觉非常之好,当然,我在欧洲生活得也很好,只是回到故土,感觉更好。
张维为教授与李熙玉教授对谈
李熙玉: 您的书在中国国内极为畅销。韩国的中国研究者也主要是通过您那些书来了解您的研究情况。《中国震撼》与《中国触动》以及最近出版的《中国超越》似乎可以视为系列丛书,不知您执笔写作这一系列丛书的背景是怎样的?
张维为:中国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去20来年,我走访了100多个国家,自然有很多感受和思考。我关心的是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话语。自己一路走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我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迅速发展给世界带来的触动乃至震撼。我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付诸于笔端,不回避任何尖锐的问题,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先是写了《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中国震撼》所受的欢迎程度出乎我的预料。有人甚至说,《中国震撼》震撼了中国,这应是夸张之语,但我知道这本书确实影响了不少人。2014年我又出版了《中国超越》,主要探讨中国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包括经济总量、百姓财富、政治制度和政治话语等方面的超越。出版后也很受欢迎。这三本书构成了我的“中国三部曲”,其中《中国震撼》已经有了英文版和日本版,韩文版不久也将出版,希望韩国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了解中国。
李熙玉: 您的研究引发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很多讨论。从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到中国模式是否可以持续,以及是否可以普遍适用等等,学者们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在韩国,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当中。不知您对中国模式持何种见解?
张维为:我想中国模式指的就是中国自己的一整套做法、思路和制度安排。无疑,中国今天的巨大成功,背后是中国模式。这个模式是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的,所以我认为它的生命力非常强。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开放,中国愿意汲取别人的一切长处,但绝不失去自我。这是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模式。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模式,西方认为它那个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到处推动“颜色革命”,但看一看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带来的内战,看一看“阿拉伯之春”变成了“阿拉伯之冬”,看一看西方自己也陷入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他那个模式怎么可能是普遍适用的?中国模式当然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但一个模式真的成功了,别人会来向你学习,今天中国周边的多数国家,从俄罗斯到中亚国家到印度到越南,都在借鉴中国的经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非洲和拉美。但中国不会像西方那样到处推销自己的模式。所谓普遍适用的模式基本上是西方一神教思维的产物,福山先生的“历史终结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当然也根本站不住脚,我在上海和福山先生辩论过,我的观点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民情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道,它可以借鉴其它模式中有益成份,但照搬别人的模式必然失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模式,像其它模式一样,有自己的问题和缺陷,但它能够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它纠正问题的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得多。
- 原标题:谁在实现民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