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双轨战略”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最终中国与德国方面达成合资的协议,相关谈判过程历时6年,最终于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正式签订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合同约定中德双方的投资比例各为50%,合同期限25年,从此开启了中国汽车企业跟国外汽车企业合资生产轿车的时代。
除了合资生产汽车并在中国市场销售之外,中国政府希望借合资生产汽车的机会来培育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并形成配套能力。中德双方在零部件的本土化供应问题上同样进行了复杂而耗时的谈判并不断取得进展,最终,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多地在德国的技术支持下获得了发展零部件企业的机会并在日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大众汽车成功合资的案例大大增进了中国政府在推动国内进口替代产业实现转型和技术进步的决心。事实上,在1988年《国务院关于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补充规定》中的第二部分,中国政府专门在“鼓励采用中外合资、合作方式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的标题下制定了政策框架,即“沿海地区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可以以现有的场地、厂房、设备、工业产权和企业自有资金等作为出资,也可以将国家安排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作为出资,采取与外商合资经营方式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出口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也可以采取与外商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技术改造;也可以将多余的场地、厂房、设备出租给外商投资企业。”
1984年10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的签字仪式。
政策还特别提到,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变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后,对企业多余的职工应按照有关劳动法规合理安排,也可以保持原企业的法人地位,用从合营企业分得的利润或获得的租金,发展其他生产经营,安置多余的劳动力。
因此,在1988年后,中国一方面在沿海地区多个城市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来料加工和承接生产外包为主的加工出口企业,另一方面对于本国的进口替代产业则采取了更加鼓励中外合资为主的转型战略,让本土的国有企业借助于与国外企业合资来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同时在合资生产中干中学,逐步获得技术开发的能力。
在图1和图2中,我们利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和《中国外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了1979—1997年间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在数量(个数)、投资项目数以及投资额的相对比重的变化。无论从企业数还是投资项目数来看,中外合资企业(包括中外合作经营)都是这个期间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
在图3中,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仅能计算出1997—2019年间的中外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投资额的相对占比,但依然能观察到,至少在2001年之前,合资企业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份额均超过了半数,而且这个份额在1997年之前更高。只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个比例才逐步回落,外商独资企业才逐步占据更大的份额。
另外,虽然到21世纪头十年之后,大多数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可以出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并非以出口为目标。事实上,由于中国在当时维持的高关税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措施,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几乎是外国品牌的产品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渠道。
现今总结来看,不急于过早开放市场,而是在早期对国内进口替代产业实施一定的保护并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推动其转型,对于在40多年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并拥有占绝对份额的进口替代产业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成功的战略。
这一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通过加快加工出口部门的扩大来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发展,对于小型经济体来说更合适。而对于中国这个大国经济,特别是还面临经济结构扭曲比较严重、技术起点比较低等初始条件,如果没有针对进口替代产业部门的转型战略,中国不可能在整体上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成功崛起,并在制造能力和技术开发与创新方面成功站到世界的前沿。
五、基本结论
中国在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成功,从全球最贫穷的经济体之一,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成就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到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仅如此,按照主流经济学的观念,以20世纪中国的基础条件要实现经济成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经济学家趋向于在发展经济学的框架里寻找中国经济成功的答案,这一努力延续至今。
本文认为,虽然发展经济学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两种战略的分析框架是有益的,但如果认为中国的成功只是因为它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了出口导向战略,则是不完全的。相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并没有、也不可能放弃进口替代战略。中国在1988年决定在沿海地区推行以来料和进料加工为主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只是为了缓解当时面临的外汇紧张局面,而且对整个经济变革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文章中的分析也指出,促进加工出口部门扩张的战略对制度质量的要求最小,政治上也更容易执行,因为它跟国内经济部门的联系比较弱、冲突小。
因此,虽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崛起和东亚模式的成功有相似性,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拥有占绝对份额的进口替代产业部门,并且处于计划经济下,经济体制扭曲较为严重,如果没有促进这一部门的成功转型战略,要获得整体经济的成功崛起是不可能的。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成功崛起是因为中国成功融入了全球经济,而融入全球经济的成功正是国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执行了可行战略的结果。回头来看,这个战略也是双轨的,即推动原有进口替代产业部门转型升级的战略与鼓励出口导向产业部门发展的不同战略并行不悖,并在最后阶段水到渠成,成功实现了并轨。
- 原标题:张军:中国经济崛起再探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彭宇萱 
-
“为中国争取这一地位时美资企业出过力,现在他们很担心...”
2024-11-30 20:1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全国首例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9.24亿值不值?
2024-11-29 22:00 观网财经-科创 -
韩机构:韩国尖端产业出口竞争力连续3年落后中国
2024-11-29 21:44 观网财经-科创 -
“成本压力很大”,红米高管称K80系列亏本卖
2024-11-29 19:30 观网财经-科创 -
突发:马云现身杭州阿里园区
2024-11-29 17:2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退出在华信用卡业务?汇丰回应
2024-11-29 14:50 观网财经-金融 -
网易否认深圳公司全部裁员
2024-11-29 14:44 -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罕见下滑,中国品牌逆势大增
2024-11-29 14:20 观网财经-科创 -
为退票伪造死亡证明?刑拘!
2024-11-29 13:00 观网财经-消费 -
中方公布对美加税商品第十六次排除延期清单
2024-11-29 12:14 中美关系 -
漂亮登场!vivo S系列与年轻人的“美美与共”
2024-11-29 11:37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第一时间核查资料,支持华为Mate系列手机顺利上市
2024-11-29 10:47 观网财经-科创 -
恒大启动退缴,要求退回部分理财佣金及工资奖金
2024-11-29 10:36 观网财经-房产 -
机构:中国大陆驱动芯片代工增长明显,明年HV晶圆份额将超台湾
2024-11-29 10:32 -
不用以旧换新,合肥今起发放最高6000元购车补贴
2024-11-29 10:06 观网财经-消费 -
中办、国办:鼓励电商平台、经营者等各类主体做大做强加快打造品牌
2024-11-29 09:35 观网财经-宏观 -
快手废止退款不退货服务规则,“仅退款”需商家同意
2024-11-28 23:2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两款国产推理大模型集中发布,实际效果却……
2024-11-28 19:16 -
中国手机厂商引领市场反弹,iPhone错失增长良机
2024-11-28 18:01 观网财经-科创 -
为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美科技巨头急囤中国零部件?
2024-11-28 12:51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26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1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6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4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2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