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方远:从“同学”到“同志”——陈明忠先生对我的质问
最后更新: 2019-12-06 15:25:37三
和陈明忠先生相处的过程中,还记得几件他讲过的事情,印象特别深,当时对我的冲击也很大。
其一,陈先生1987年第二次出狱,当时台湾出现了“统”与“左”的分裂,他说自己百思不得其解,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主要是年轻一辈,怎么会对于统一采取消极、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呢?
其二,他出狱后有次赴美国演讲,一位“台独”听众坚持“二二八事件”时高雄有30万人被杀,但陈先生说,当时高雄人口只有15万,“就算都杀光,你要哪去找15万人来杀?”
其三,2010年陈先生在《两岸犇报》周年酒会上致词,一开头就谈了他对“普世价值”的看法。他说:“我对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本来就有意见”,他认为“普世”就是普遍世界通用,但是非洲连年内战与饥荒,人民要的是和平与面包,而不是“人权”;台湾有很多父母失业,烧煤炭自杀,他们要的是工作与生活,也不是“人权”。所以“人权”虽是重要且理想的价值,但不是“普世价值”。陈明忠说,“人权是美国人硬加给其他国家的,美国自己也做不好人权的工作”。
“台独”、“二二八”、人权、普世价值,这些在台湾早已成为不可挑战的政治正确。于我而言,我经历了1990年代以来台湾“国族”意识建构的过程,后来成为一名政治学学徒,在主张追求客观中立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民主、自由、人权价值却又被推上了神坛,透过冷战秩序的遗留,形成了一种“普世价值拜物教”。陈明忠先生从自身经验所得来的批判与反省,其实不只对他个人是相当痛苦的思想挑战,对我也是一种相当痛苦的思想“解放”的起点。
而这些问题,同时又与新中国建国后的历程尖锐地镶嵌在一起,同样在扣问着陈明忠先生,如何回应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他透过理论的不断探求,配合他对于现实的理解与思考,于2011年编著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相当特殊的见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的体制,是社会主义的预备阶段,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中共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求索,也涉及到了“民主化”与“自由化”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与西方之间争论的敏感症结点。对陈先生来说,既然中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是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重视和利用资本主义来创造其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的阶段”,那么中国需要的不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走向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符合中国实情的民主”。
这几天重新翻看当时读书会的笔记,陈先生以东西方人不同的体格为比喻,东方人擅长跳水、桌球,而西方人擅长篮球比赛,那么对于民主的思考也应该着眼于国情的不同。
老实说,无论是陈先生的思考模式还是他给出的想法,对于长期受到反共思维制约的台湾是相当陌生且隔阂的,初听的我也不例外。但在我思想转折的过程中,陈明忠先生的探索无形中促进了思考,我后来到北京大学念书,有一门课“中国政治专题”,透过深入讨论新中国建国初期历史,才更进一步隐约地感觉到自己慢慢能够走进有别于台湾的“三观”。
其实台湾(或者包括香港、西方世界)与大陆最大的鸿沟也是在这里,永远听不懂、看不懂中国大陆说的话、做的事,而用着自以为的“普世价值”去衡量一切,从而忽略了话语背后的结构关系,用着各种主观臆测和猎奇眼光去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
陈明忠先生过世那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聊起了陈先生的思考和实践,他说知道自己身上原有被灌输的那套反共意识形态有问题,但就是很难走出来。我当下想起吕正惠教授的一篇文章《我的“接近中国”之路》,吕老师花了30年的时间摸索出自己的历史观,以此过程“接近中国”,汪晖教授对此提出了一个很形象、也很动人的总结:“幸福是和再生相关的,也是和信念相关的”。
我在想,陈明忠先生正是以民族意识、参与台湾社会变革运动,当然也包括着他在政治牢狱中的种种苦难,去“接近中国”、去获得“再生”,在这个意义上,他也是“幸福”的。而台湾当下所需要的,尽管不一定是要去认同陈明忠先生的主张或立场,但一定程度的“接近中国”却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陈明忠先生,以及他这条路线上几代台湾人的启发,我自己正走在“接近中国”这条路上。在这个过程中,陈明忠先生的一生,对我而言都是无法绕过去,从而必须直面的不断质问。
2011年6月28日,陈先生签赠《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书,他以“方远同学”称呼我;到了2014年7月24日,他在《无悔:陈明忠回忆录》书上签名,则以“张方远同志”来称呼。从“同学”当“同志”,对我来说是偌大的肯定与鼓舞,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
2016年4月15日,《无悔:陈明忠回忆录》简体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陈明忠在会上发言。(作者供图)
陈明忠先生说过,“没有关系,大形势是挡不住的,我已经知道,统一不成问题”。他没有遗憾地远行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这一年,光荣地完成了生命最后的斗争。
陈さん,永别了,但您所见证的一切、您所走的道路,仍然不断地质问着我,质问着台湾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香港一水塘附近发现137升化学品,或为中大失窃物
2019-12-06 15:19 香港 -
这里有份解读香港局势的精品攻略,请查收!
2019-12-06 15:08 -
餐费不够,停奶减荤?杭州部分学校降低伙食标准
2019-12-06 14:46 -
正开展部分大豆、猪肉等自美采购商品的关税排除工作
2019-12-06 14:19 中美关系 -
13277亿斤!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2019-12-06 14:15 聚焦三农 -
法国全国大罢工80万人上街,黑衣人“点燃”巴黎
2019-12-06 13:15 法国见闻 -
港警“一哥”来北京了,出发前喊话“民阵”
2019-12-06 11:31 香港 -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接受审查调查
2019-12-06 11:23 廉政风暴 -
尹弘任河南省代理省长
2019-12-06 11:16 高层人事 -
【中国稳健前行】中国制度的科学阐释
2019-12-06 11:05 -
-
“优质市场在哪里,外商投资就在哪里”——来自一线的稳外资观察
2019-12-06 10:1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2019-12-06 10:1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不满20岁的女孩被淘宝告了:1个月网购退款624笔
2019-12-06 09:54 -
上海大学回应张杰入职:属于特聘,符合学校规范
2019-12-06 09:54 明星那点事儿 -
暨大公布招收香港学生简章:要求无犯罪记录
2019-12-06 09:20 香港 -
匈牙利冰协及辱华运动员都道歉了
2019-12-06 08:51 -
仅剩78人! 泪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老人
2019-12-06 08:50 -
深圳中小学讲座资料内容涉性别歧视 教育局回应
2019-12-06 08:47 性别政治 -
《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逝世
2019-12-06 08:47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