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瓦尔·赫拉利:谁在为资本主义的增长买单?答案是“穷人”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10亿中国人和10亿印度人都希望过上像美国中产阶层一样的生活,而如果美国人还是开着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逛着购物中心,他们实在找不到有什么理由不去全力追求梦想。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能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每年,处理这种双重竞赛的挑战都会越来越艰巨,因为只要在德里贫民区的居民更接近美国梦一步,都是在把地球进一步推向末日的边缘。
好消息是,人类已经享受了几百年的经济增长,却一直没有成为生态崩溃的受害者。许多其他物种没能撑过这个过程,人类也曾面临一些经济危机和生态灾难,却总能化险为夷。但是,没有任何自然法则能够保证未来依旧一帆风顺。究竟科学能否永远拯救经济免于冰封、地球免于沸腾,实在没人说得准。而且由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犯错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小。以前可能只要一个世纪发明出一项神奇的产品便已足够,但现在可能每两年就得设法拿出一项奇迹。
我们还应该思考,生态末日对于不同的人类阶层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后果。历史从无正义可言。每当灾难发生,就算这场悲剧实际上是由富人引起的,但穷人承受的苦难总是远远大于富人。在干旱的非洲国家,全球变暖已经开始影响那里穷人的生活,这些人受影响的程度远比富裕的西方人大得多。充满矛盾的是,科技的力量越大,带来的危险也会越大,原因就在于这让富人自鸣得意。
把未来人类的希望,寄托于假设未来的科学家能有些现在不可知却能拯救地球的发现,这种想法真的理性吗?目前让整个世界正在运转的大部分总统、部长和首席执行官都是非常理性的人,但为什么他们愿意下这样的赌注?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赌的不会是自己个人的未来。
就算情况极度恶化,科学再也无法阻挡洪水侵袭,工程师也仍然能够为上层社会打造出一艘高科技的挪亚方舟,至于其他几十亿人就随波而去吧。对于这种高科技方舟的信念,是对人类未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如果有人一心相信自己死后能上天堂,就不该把核武器交到这种人手中;同样,在决定全球生态议题时,也不该交给相信这种高科技方舟的人。
穷人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不抗议?如果洪水真的来临,穷人将付出所有代价;如果经济停滞,穷人也首当其冲。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穷人的生活唯有在经济增长时才可能改善。因此,如果一定要放慢当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减少未来的生态威胁,并不太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保护环境是个很好的主意,但如果有人连房租都交不起,对于没钱的恐惧就会远远高过对冰层融化的担心。
为什么我们总想要更多?
就算人类动作够快,能够同时应对经济和生态崩溃的危机,这场竞赛本身也是大有问题。对个人而言,这将造成极度的紧张和巨大的压力。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历经数个世纪,我们至少会以为在那些最先进的国家应该能够享有平静与和平的生活。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我们责怪自己、责怪老板、责怪贷款、责怪政府、责怪学校,但罪魁祸首其实不是他们,而是这份现代契约,即我们在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然签字画押的契约。在前现代的世界里,人类就像是在职级系统里的低级别职员,每天只要一打完卡,就只需等着别人去做点什么事;但到了现代,人类自己成了需要承担责任的老板,也就会时刻感受到压力。
对整体而言,这种竞赛表现为不断的动荡。在过去,社会和政治制度能够历经几个世纪而不衰,但现在几乎每个世代都会打破旧世界,被新创造的世界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说得精辟,现代世界就是“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各种固定的关系和古老的偏见都遭到扫除,而新的结构等不到固定便已经陈旧,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在这样混乱的世界中,生活本已不易,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现代性要求我们更加努力,以确保人类不论是个人还是整体都不会退出这场竞赛(虽然这场竞赛正是所有紧张和混乱的源头)。为此,现代性继续高举增长的旗帜作为其最高价值,要求我们为此冒一切危险、做出一切牺牲。
就整体而言,现代性鼓励政府、企业和组织以实现增长作为成功的标准,并将稳定视为洪水猛兽;就个人而言,现代性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就算目前的生活已经令我们相当满意,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争取更多。昨天的奢侈品成了今天的必需品。曾经,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一辆车,加上一部台式计算机就已经能让你相当满意;现在,你会想拥有一套五居室的独栋住宅,车库里有两辆车,再加上许多的iPod(苹果公司开发的系列便携式数字多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要说服一个人“想要更多”并非难事,因为人类很容易贪婪,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说服国家或教会这种集合体,让它们也遵循这种新的理想。几千年来,社会在努力抑制个人欲望,以使欲望达到某种平衡。大家都知道,虽然人人都想得到更多,但如果饼的大小是固定的,那么唯有克制才能让社会和谐,而贪婪就变成一件坏事。现代性让整个世界是非颠倒,让整个人类以为平衡比混乱更可怕,而贪婪因为能促进增长反而成了一件好事。于是,现代社会让人们开始追求更多,从而破坏了长久以来抑制贪婪的纪律。
混乱造成的焦虑,大部分因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而得到缓解,而这也是资本主义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资本主义思想家不断安抚我们:“不用担心,一切都会没事的。只要经济增长,其他一切都交给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行了。”资本主义就这样批准了一个贪婪而混乱的系统,整个系统飞速增长,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是自己正在前往何方。(计划经济也同样相信增长,并认为能够通过国家计划来避免混乱、控制增长。计划经济虽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作用,但最终还是要转向自由市场经济。)
如今,知识界常常抨击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确实,由于资本主义主导了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尽全力了解它有何缺点,以免末日就在眼前。但在批评资本主义的时候,我们仍应看到它的优点与成就。如果我们暂时忽略生态可能会在未来崩溃,并以生产和增长作为成功的标准,资本主义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
于是,这份现代契约承诺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力量,而且也确实实现了,但代价是什么呢?为了换取力量,这份契约要求我们放弃意义。这种令人心寒的要求,人类该如何应对?遵守要求,可能会带来一个黑暗的世界,丧失道德、美学或同理心。但从目前的事实看,人类不仅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而且也更为和平,合作也更为愉快。人类是怎么做到的?在一个没有神、没有天堂、没有地狱的世界上,道德、美丽甚至同理心是如何保存下来并且发展蓬勃的呢?
当然,资本家又会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但市场那只手不仅我们看不见,就连它本身也是盲目的,仅凭它绝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事实上,如果没有某些神、国王或教会也伸出一只看不见的手,别说整个市场,就连一个市集也难以维持。如果万物真的可以买卖,包括法院和警察,那么信任就会烟消云散,信用也会荡然无存,商业则会无以为继。所以,究竟是什么让现代社会免于崩溃的命运?拯救人类的并不是供需法则,而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 原标题:与“现代”的契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1日
2025-07-01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30日
2025-06-30 17: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9日
2025-06-29 19:5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8日
2025-06-28 22: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2025-06-27 16:4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2025-06-26 16:2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2025-06-25 21:4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2025-06-24 18:3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2025-06-23 21: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2日
2025-06-22 22:5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1日
2025-06-21 20:3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0日
2025-06-20 20:53 抗战史上的今天 -
她不是詹周氏,她是周惠珍
2025-06-20 08:07 电影之城新传奇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9日
2025-06-19 21:4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8日
2025-06-18 16:2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7日
2025-06-17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6日
2025-06-16 23: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5日
2025-06-15 22:20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4日
2025-06-14 15:1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3日
2025-06-13 17:50 抗战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
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188“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1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16“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没客户!”获47亿补贴后,三星在美芯片厂推迟投产
-
约翰逊急着表决,民主党领袖连续讲了6小时,还没停…
-
“六代机机密会议,扎克伯格突然闯入”,白宫回应
-
8年后,默克尔吐槽特朗普:真装!
-
美军评估又变了,“不是几个月是两年”
-
“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政策也不会变,中日韩要合作”
-
“船到桥头自然直”,印外长回应美议员
-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
-
“在越南的中国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
他倒戈后就躲起来了,电话都不接,同僚评价:聪明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
“印军将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
-
美国和盟友闹掰?“本质没变,中国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声,英财相当场落泪,“哭崩”市场
-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
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