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瓦尔·赫拉利:谁在为资本主义的增长买单?答案是“穷人”
资本主义深信“增长”这一最高价值,可以说其第一条训诫就是:投入利润,促进增长。在人类历史上,王公贵族多半是把利润虚掷在华丽的狂欢飨宴、豪奢的楼台宫殿,以及不必要的战争冲突中;又或者是把金币放入铁箱密封起来,深埋地底。今天,虔诚的资本主义信徒会用利润来雇用新员工、扩大工厂规模或开发新产品。
就算自己不懂这些事,他们也会把钱交给那些懂的人,比如银行家、风险资本家,再由这些人把钱借给各种需要钱的产业。
拿了贷款,农民种新的麦田,承包商盖新的房屋,能源公司探索新的油田,军火业者开发新的武器。这一切活动得到的利润,让这些产业能够连本带利地偿还贷款。于是,我们现在不但有了更多的小麦、房子、石油和武器,而且银行和基金里还有更多的钱,能够继续借出去。这是个永不停转的巨轮,至少资本主义是这么认为的。资本主义绝不会在某个时刻忽然说:“好啦,增长已经够了,我们轻松点吧。”如果想知道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巨轮绝不会停止,可以花一个小时,与一个手上有10万美元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朋友谈谈。
他会向你抱怨:“银行利率这么低,活期年利率才0.5%,我才不想把钱放在银行账户里。如果丢到国债里,大概可以赚2%。我有个表哥,去年在西雅图买了一套公寓,现在涨了20%!或许我也该去搞搞房地产,可是大家都在说房地产市场也要泡沫化了。你觉得股市怎么样?也有朋友说,现在最好是买新兴市场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比如巴西或中国。”在他中间喘口气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为什么你有了10万美元还不满足呢?”他的解释能让你知道为什么资本主义永不停息,绝对比我说得更清楚。
通过各种无所不在的资本主义游戏,这种概念甚至已经深深根植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里。比如国际象棋这种源于前现代时期的游戏,假设的就是一个停滞的经济。你在开局的时候有16枚棋子,等到游戏结束,也绝不可能多出任何1枚。虽然极少数情况能让你把兵变成后,但就是不会有多出来的新棋子,也不可能把马升级成坦克。所以,国际象棋玩家永远不用考虑投资这回事。相比之下,许多现代桌游或计算机游戏都把投资增长当作重点。
其中特别有趣的是模仿文明的战略游戏,如《我的世界》(Minecraft)、《卡坦岛》(The Settlers of Catan)和(锡德·梅尔策划的)《文明》(Civilization)。这些游戏可能被设定在中世纪、石器时代或某些想象的童话王国,但原则永远相同,而且一定源于资本主义。玩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座城市、一个王国,或者一种文明。
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很简陋的基础,可能只是村庄和附近的田野。你手上的资产能提供最早的一批小麦、木材、钢铁或黄金,而你必须好好投资这笔财产:有些资产用来购买没有生产力但必要的工具,比如士兵;有些资产用来购买一些生产资料,比如更多村庄、田野和矿藏。这里的制胜策略,通常就是把生产资料尽可能最大化,至于那些没有生产力但必要的工具则勉强可维持就行。
只要能盖出更多村庄,就代表下一轮你能有更多收入,于是不但可以购买更多士兵(只有在必要的时候),还能继续扩大对生产的投资。很快,村庄就能升级为城镇,能够建造大学、港口和工厂,能够探索海洋、建立文明,最终赢得游戏。
方舟综合征
然而,经济真能永远保持增长吗?会不会有一天耗尽资源,最终停止呢?为了确保永远增长,我们必须找到永不枯竭的资源。
方法之一就是探索并征服新的土地。几个世纪以来,不论是欧洲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扩张,确实都严重依赖于帝国在海外的征服行动。然而,地球上的岛屿和大陆只有这么多。虽然某些企业家确实也打算探索征服新的行星甚至星系,但现代经济还是需要找到更好的扩张方式。
这时,科学为现代经济提供了可选择的答案。在前面的例子里,狐狸经济之所以不能增长,是因为狐狸不知道如何让兔子变得更多;兔子经济之所以停滞,是因为兔子不知道如何让草长得更快。然而,人类经济之所以能够增长,是因为人类可以找到新的原材料、新的能源。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用得越多,剩下的就越少;但知识是不断增长的,用得越多,反而拥有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如果我投资1亿美元勘探石油,而且成功地在美国阿拉斯加找到一片油田,我手上会有更多石油,但我的孙子能拥有的石油就少了;相比之下,如果我投资1亿美元研究太阳能,而且成功地找到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方法,我和我的孙子都能拥有更多能源。
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知识。如果石油公司相信已经找出了全球所有的石油,就不可能再浪费时间与金钱去做勘探;同样,如果人类文化觉得已经知道了所有应该知道的知识,就不会费心探究新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之前,这正是大多数人类文明所持有的立场。
然而,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这种天真的信念,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从而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一代接着一代,科学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能源、新的原材料、更好的机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到此时此刻,人类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远超以往,整体产能一飞冲天。蒸汽机、内燃机和计算机等种种发明,打造出了过去从来没有的全新产业。展望20年后的情形,我们可以信心满满,预期20年后的生产和消费都会远超今日。我们相信纳米科技、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能够重新定义“生产”,在我们这个不断扩大的“超市”里开辟出新的商品区。
因此,资源短缺的问题看起来很有可能被克服,但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是生态崩溃。不论是科学进步还是经济增长,都发生在地球这个脆弱的生物圈里,而随着追求增长的大举启动,生态稳定受到冲击。如果想让全球每个人都过上像美国人一样的豪奢生活,我们得多几个地球才行,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最后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要付出代价的不会只是吸血蝙蝠、狐狸和兔子,智人也无法置身事外。生态崩溃将造成经济崩毁、政治动荡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下降,还可能对人类文明的存在造成威胁。
想防患于未然,方法之一就是放慢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脚步。如果投资者今年想要6%的回报率,或许过了10年,他们可以学会只要有3%的回报率就很满足;过了20年,只要有1%的回报率就会满足;等到30年后,经济将停止增长,而我们对现状依旧心满意足。
然而,增长的信条绝对会坚决反对这种异端想法,反而认为我们应该加快脚步。如果我们的发现让生态系统失去稳定、危及人类,那就该赶快再发现一些什么来保护自己。
如果因臭氧层变薄而增加了罹患皮肤癌的风险,就该发明更好的防晒油、更佳的抗癌疗法,这样也能刺激新的防晒品和抗癌治疗产业的增长。如果这些新产业污染了大气和海洋,造成全球变暖、大规模生物灭绝,那么我们应该赶快打造虚拟世界和高科技避难所,就算地球变得像地狱一样又热又干且污染严重,也不妨碍我们继续享受一切。
- 原标题:与“现代”的契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1日
2025-07-01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30日
2025-06-30 17: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9日
2025-06-29 19:5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8日
2025-06-28 22: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2025-06-27 16:4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2025-06-26 16:2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2025-06-25 21:4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2025-06-24 18:3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2025-06-23 21: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2日
2025-06-22 22:5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1日
2025-06-21 20:3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0日
2025-06-20 20:53 抗战史上的今天 -
她不是詹周氏,她是周惠珍
2025-06-20 08:07 电影之城新传奇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9日
2025-06-19 21:4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8日
2025-06-18 16:2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7日
2025-06-17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6日
2025-06-16 23: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5日
2025-06-15 22:20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4日
2025-06-14 15:1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3日
2025-06-13 17:50 抗战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55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09“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 124“不如申请成中国一省” ,德国锂企竟如此激将欧盟 评论 126最新闻 Hot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
“印军将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
-
美国和盟友闹掰?“本质没变,中国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声,英财相当场落泪,“哭崩”市场
-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
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
“还想阻挠大陆武统?美国太晚了”
-
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齐同生被提起公诉
-
“美国占一半,中国分四成,欧洲...”
-
李在明最新涉华表态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宫整活,北约秘书长:惊喜且有趣
-
私自留存涉密材料,宋立强被开党籍
-
印度外长在美表态:要这么对中国
-
中国紧盯贸易协议,“若谁联美抗中,必遭反制”
-
“美国人自豪感急剧下降,特别是民主党人”
-
“富士康要求中国员工从印度撤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