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野:在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想象中,二战是靠他们赢的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袁野】
虽然二战已经结束近80年,但它的硝烟从未真正散去,在某些领域还有愈发浓烈的趋势——认知战领域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认知域的战争虽然没有动用火炮和士兵,但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却绝不亚于二者。这场战争涉及到民众心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历史的记忆,比如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上一场大国之间的全面流血对抗。不夸张地说,不打赢当下这场围绕二战史的认知作战,下一场大国间的流血,恐怕也将不再遥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苏条约引发”?
认知战是对人大脑的争夺战,历史虚无主义和修正主义信息,是认知战的有力武器。事件、话题,电影、音乐、文学,奖学金、交流项目……种种形式和方式,都是影响或控制思想和行动的手段。
这种认知战不仅是对外,也是对内的。具体到二战史观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实力,首先就做到了对内“洗脑”。用《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伊尚·塔鲁尔的话说:
“在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想象中,二战是一场靠我们赢得的冲突。这场战争在诺曼底和硫磺岛的海滩上展开,在被夺回的法国城镇的废墟中进行,在纽约以棕褐色调的欢乐和年轻人的爱情场面结束。这场胜利是由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钢铁意志、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道德情操以及原子弹的强大威力铸就的。”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宣扬乃至标榜自己的贡献,只要不是太过分,本属无可厚非;但西方早已超出了合理的范畴,而是将二战历史武器化,大肆操弄历史修正主义,而且还贼喊捉贼地指责别人“篡改历史”。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对象。
苏联红军士兵将红旗插上纳粹帝国议会楼顶 资料图
英文世界里的二战史观已经被歪曲到了什么程度?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谷歌里用英文输入“二战 俄罗斯”,第一条搜索结果是维基百科词条,第二条“相关问题”的第一项则是“俄罗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点进去,只有三句话: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式保持中立,但与德国合作并向德国提供援助。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苏联与英国结盟。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苏联又与美国结盟。
维基百科词条的路数也差不多。内容的第一段就是: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寻求与纳粹德国和解。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署了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包括一项秘密议定书,将东欧划分为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预计这些国家可能会发生“领土和政治重新安排”。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于9月17日入侵波兰东部。与芬兰的冬季战争之后,苏联迫使芬兰割让了领土。随后,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
在下文中,“苏联的战争罪”(主要是强奸妇女)章节甚至排在了“纳粹德国的战争罪”(种族灭绝)前面。
用其他欧洲语言搜索,结果大同小异。不过法语维基至少开宗明义地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同盟国战胜纳粹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在欧洲战区。”
这种状况不止出现在网络上。中国香港《亚洲周刊》就写道:
“由于受到以美苏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对抗的冷战时代的影响,西方国家和不少依附美国的反共国家及地区(如台湾)在历史教科书里,完全不提苏联军队在二战的惨烈牺牲与贡献。这种有意漠视或刻意遗忘历史的冷战心态严重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他们一直不知道有苏军浴血对抗纳粹的史实,更不知道如果没有苏军的殊死奋战,则美英盟军是否能在西线战场击溃德军,乃是一大疑问。”
这种长期对内认知战的结果,就是英国舆观调查网(YouGov)在2015年的著名民调结果: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中,有6个认为美国对在二战中打败德国的贡献最大。认为苏联贡献最大的人不超过27%:在德国是27%,在英国和法国是15%,在美国只有11%。
“您认为哪个国家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德国的贡献最大?” 统计自2015年4月
舆观调查网表示:调查结果与法国投票机构1945年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形成鲜明对比,该调查发现,57%的法国公众认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最大,而认为是美国的为20%,是英国的为12%。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竞争升级,西方“重写历史”的势头也是甚嚣尘上,一些欧洲国家公开指责俄“不是二战战胜国,而是与纳粹德国同为侵略者,应对二战爆发承担历史责任”。
哈佛大学戴维斯中心冷战研究项目主任马克·克莱默202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颇具代表性:
“欧洲战争始于1939年8月23日,当时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了一份盟约……根据该条约的条款,德军于1939年9月1日进入波兰西部,苏联红军在16天后大规模进入波兰东部……(英法)未向苏联宣战在当时是有争议的,似乎为苏联的征服提供了全权。”
“苏联和德国军队在各自地区建立了残暴的占领政权,并强行将数十万波兰公民转移到强迫劳动场所。9月22日,苏德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举行了联合阅兵式,庆祝对波兰的征服。”
“就在红军对波兰东部实施苏维埃统治的同时,苏联军队也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于1940年6月下旬占领并吞并的前罗马尼亚领土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也是同样的模式。”
“如今,我们必须牢记这段历史,因为苏联在战争中的作用已被神话所掩盖……实际上,苏联从一开始就是(二战的)主要参与者,与纳粹德国勾结了近两年时间。”
“苏联在欧洲的伤亡人数最多,有近2500万人丧生,但按人均计算,波兰实际上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残暴令人发指,但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早期占领德国和东欧时,红军和内务人民委员会也犯下了系统性暴行……苏联士兵在与德军作战时表现出的巨大英雄主义是不可否认的,但苏联战争努力中更为黑暗的一面也是不可否认的。”
这样的诛心之论,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美国之音”宣称,“死亡人数和伤亡人数不应被视为一定反映了击败纳粹的关键所在”;军事史学家伊恩·约翰逊出版专著称,“没有苏德秘密军事合作,德国就不可能发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苏条约引发”;“苏联的军民伤亡人数最多,但这是因为他们的领导人无能”……
对于一个在战争中付出2700万生命代价的国家的国民来说,看到这些言论,很难不暴跳如雷。
标签 二战历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他们高喊“美国去死、以色列去死”
2024-05-24 14:06 伊朗局势 -
“和中国电车竞争的窗口期只剩两三年,再不抓紧就很难生存”
2024-05-24 13:08 -
美军被曝3名士兵在加沙受伤,1人重伤送医以色列
2024-05-24 12:34 巴以恩仇录 -
“修改领海基线草案”引北约多国不满,俄方撤回但不解释
2024-05-24 11:24 俄罗斯之声 -
美经济学家动歪脑筋:盯着中国桌布没意义,应对中国造苹果手表下手
2024-05-24 10:25 中美关系 -
“虽同美日韩交好,但继续对华接触更好”
2024-05-24 10:11 -
“我没要求对华加税,反而被吓一跳”
2024-05-24 09:19 -
耶伦好意思啊: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得在中国面前竖一道墙
2024-05-24 08:31 中美关系 -
伊朗发布首份直升机事故调查报告
2024-05-24 07:42 伊朗局势 -
美众议长“执意邀请”他去演讲,国会吵翻了
2024-05-23 23:19 巴以恩仇录 -
“近300架波音飞机面临空中爆炸风险”
2024-05-23 23:19 波音危机 -
“不可接受,匈牙利不执行”
2024-05-23 23:12 巴以恩仇录 -
伊朗总统莱希的葬礼在马什哈德举行
2024-05-23 22:48 伊朗局势 -
普京签署总统令,允许使用美国在俄资产补偿俄方损失
2024-05-23 22:32 俄罗斯之声 -
“布林肯催了:美武器攻俄禁令,得赶紧解除啊”
2024-05-23 22:25 乌克兰之殇 -
“中国大到无法被忽视,投资者必须在那里做生意”
2024-05-23 22:02 -
15年来首次,“但若非中国,美议员懒得关注”
2024-05-23 21:16 非洲之窗 -
丁薛祥出席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
2024-05-23 20:40 -
他赴日再提目标:2045成为发达国家
2024-05-23 20:35 -
卢卡申科任命新任白俄总参谋长
2024-05-23 19:53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82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55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60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评论 60“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