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野:为给内阁续命,梅姨拿出了祖传秘方
关键字: 英国大选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英国首相工党保守党1974年,轮到保守党焦头烂额、诉诸提前大选放手一搏了。这一年之内竟然举行了两场大选,整个英国都被折腾得够呛。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希思首相被罢工和每星期供电三天折磨得计无所出,只好在2月7日悲壮地请求选民做出大裁决:“这个国家现在是否要选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并委托它在今后五年内坚决地执行反通胀政策”。2月28日大选举行,结果英国在战后首次出现没有一个党赢得绝对多数的情况:工党赢得了301席,保守党297席,而且总得票数是37.9%对工党的37.2%,所以希思拒绝辞职,而是找到握有14席的自由党领袖杰里米·索普谈判,试探能否联合执政,结果索普拒绝,希思被迫辞职。提前大选的战术又一次玩砸了。
威尔逊十年之后重夺首相宝座,可是工党只有4席优势,和1964年一样悲剧。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自然是什么也干不了的,所以当威尔逊在1974年9月20日宣布解散议会、提前大选时,手上都没有政绩可以拿来宣扬,只能通过施政声明忽悠选民支持。附带一提,这届政府也是英国自1681年以来最短命的一届,自3月11日女王宣布议会开幕到解散,仅仅持续了184天,威尔逊也因此在英国“最短命首相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仅次于仅仅当了100天首相就病死了的乔治·坎宁,和他倒霉的继任者戈德里奇子爵(144天)。
所幸祖传秘方发挥功效,工党又多赢了18席,席位数达到319席,总算可以执政了。虽然这个微弱的3席多数仅仅坚持到次年2月就不复存在(因为补选失利,工党沦为少数党政府),但工党还是颤颤巍巍地坚持到了1979年。
1978年夏天,威尔逊的继任者,詹姆斯·卡拉汉的经济政策总算有了成效,英国的国际收支、英镑汇率、失业人数、通货膨胀等指标均呈现好转趋势,民调也居于优势。可是卡拉汉却犯了一个明显的政治错误,他没有抓住宝贵时机发动技能、提前大选,而是认为应当继续实施限制收入政策、巩固已有成果,似乎忘了自己是根基不稳的少数党政府。结果很快愤怒的工会就与政府决裂,罢工席卷全国,1979年1月公用事业工人举行了为期六周的大罢工,整个英国陷入瘫痪,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趁机发难,1979年5月工党以269席对339席惨败下台。
撒切尔夫人执政长达11年,不过刚一开始局面可一点都不美妙:英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失业率飙升,保守党政府风雨飘摇。谁料天降祥瑞,马岛战争爆发,铁娘子迅速出兵南大西洋,战争胜利也把她的声望推到了一个顶点。这简直是教科书一般的操作,撒切尔夫人迅速于1983年6月宣布提前大选,结果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以397席的席位、144席的多数碾压了工党,稳稳地拿下了第二个任期。这可能也是第二代铁娘子如今所神往的。
发动技能颇有门道
据统计,从1945年战后首次大选到2011年“固定任期议会法(Fixed-term Parliaments Act)”生效,英国平均举行大选的间隔期是3年10个月,远远低于5年的标准任期,可见各位英国首相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把提前大选的技能玩得飞起。这也的确是首相所握有的一大利器:1959年,麦克米伦领导的保守党就意外地没有受到苏伊士运河危机惨败的影响取得大胜,这是战后保守党的连续第三次获胜,媒体就评论,因为可以挑选最有利的大选日期,“超人麦克”好像是发现了永远执政的秘诀。如果首相愿意为了本党利益主动让位,那么提前大选的效果就更好了。二战后,保守党曾先后连续执政13年(1951—1964)和18年(1979—1997),工党也自1997年起连续执政了13年,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英国两党制的钟摆停摆了。
首相们启动提前大选的依据,往往是一系列特定的政治信号:下院补选的战绩、地方市政选举的结果、民调、经济状况,或是突发事件,比如马岛战争胜利,或是英军成功从雷场救出一条狗(当然,只有吉姆·哈克首相会这么做,毕竟在政治上,一个星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赢得选举,英国政府经常突击颁布政策,这种赤裸裸的政治腐败再一次令拥趸汗颜。还是超人麦克的例子:为了1959年大选,保守党政府不顾财政压力削减所得税、降低购买税、啤酒减价、豁免战后贷款,以便让首相向选民证明:好日子到来了。
当然,误判也不少。如果说被动应战是无奈,那么主动宣战、结果被打脸的案例也是存在的,1970年的工党就是典型。此时的英国英镑稳定、利率下降、国际收支首次出现顺差,地方补选获得胜利,还夺回了传统的堡垒苏格兰。工党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民调和舆论也一致认为工党将会获胜,因此威尔逊决定提前大选。结果,却是“本世纪最富有戏剧性的、最出乎意料的选举变化”,保守党大胜,夺得330席,工党则丢了76席,跌到288席。多重温一下英国选举的结果和民调的不靠谱程度,卡梅伦首相也许就不会轻言脱欧公投了。
除了英国,很多议会内阁制国家都有类似的“秘技”,虽然不一定像英国首相用得这么频繁。在德国,1982年12月,凭“建设性不信任案”上台的科尔就为了能够把总理当得更加“名正言顺”,主动提出信任投票,希望议会否决自己、从而提前大选,结果众多议员认为此举违宪,全靠联邦宪法法院驳回起诉,科尔才得以如愿。2005年施罗德遭遇不信任投票后故技重施,结果又有一众议员上高法,宪法法院又得再做一次判决。在印度,人民党总理瓦杰帕伊2004年1月时见经济起飞、州选举大胜、与巴基斯坦也达成了和平协议,觉得形势大好、机不可失,就把原定下半年举行的大选提前到4月举行,结果竟然是目送曼莫汉·辛格上任。在日本,安倍首相2014年11月就解散众院提前大选,把任期续到了2018年年底,目前他还在向着第三届首相任期奋斗中。
回到英国。2011年通过的“固定任期议会法”对首相提前大选施加了限制,该法案规定,英国大选每5年举行一次,具体日期是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只有当2/3的议员表决支持解散国会,或是下院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两种情况下,国会才会被解散。按理说,这剥夺了首相解散国会的权力;但目前看来,国会的诸君似乎都太把这个法案当回事,齐齐发挥了英国政治优良的“灵活”精神:保守党自己不算,官方反对党、第二大党工党也立即表示将投票支持提前大选,科尔宾发推特表示“工党将为选民提供一个替代保守党的有成效的政党”。自由民主党领袖蒂姆·法隆也发推特:“这次选举是你们改变英国方向的机会。”苏格兰民族党倒是愤怒地反对大选,称此举是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是“巨大政治误判”,可他们只有56席。
因此目前看来,这次提前大选本身不会遭遇什么困难,谁将获胜似乎也没有悬念。保守党目前握有16席多数,尽管不多,但民调显示保守党的支持率领先工党21个百分点(44%对23%),特蕾莎·梅自己的受欢迎程度更是远远甩开科尔宾。这倒不是她有多优秀,而全要归功于科尔宾太不受欢迎:根据民调,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科尔宾是英国首相的最佳人选。
可以预见,保守党将有很大概率赢得此次大选,特蕾莎·梅将借此一举排除反对党的“政治游戏”,获得新的五年任期专心退欧,并完成退欧的善后工作。英镑在提前大选消息公布后的大涨,也说明了市场对此举的认可,以及对保守党获胜的预期。
当然了,连特朗普都能当选总统,选举的胜负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2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14“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8“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