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野:为给内阁续命,梅姨拿出了祖传秘方
关键字: 英国大选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英国首相工党保守党【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袁野】
当地时间4月18日上午11时许,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宁街10号召开内阁会议,随后宣布为了保证英国在脱欧过程中拥有一个强有力和稳定的领导人,将于今年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
按照这个节奏,英国又要大选了,不过梅姨此举可不是要退位让贤,而是要给她的内阁“续命”!
英国首相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众所周知,英国号称“议会之母”,是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滥觞,议会内阁制的老祖宗。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与议会下院的多数席位挂钩:全英国划分为650个选区,每个选区平均约7万选民,产生一名下院议员。各党都可以提出候选人,获得下院多数席位(也就是超过325席)的政党胜选执政,该党的领袖出任首相,并挑选其执政团队,也就是大概120人左右的内阁大臣和低级大臣们,整个过程几乎不受任何法律限制。至于被外界诟病的政治酬劳、裙带关系,这都不是事儿,哪个英国首相上台后都得这么答谢自己的支持者,民众和反对党都见怪不怪了,还是杜特尔特总统说得好,“在座的谁没有情妇?”
英国选举采用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制,简称“赢者全拿”。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代表,选民只能选一名候选人,当选者只需排名第一即可,不需要得票过半数。选民们选党不选人,所以一般而言,当选者不外乎英国两大党——保守党和工党的候选人之一。现在的英国政府,就是2015年大选打下的底子:卡梅伦的保守党赢得330席,得以甩掉之前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党独立组阁;工党232席,是“女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苏格兰民族党56席,自由民主党8席。
不过这套规则确立的时间其实并不久。1841年,罗伯特·皮尔才成为第一个单纯依靠选举胜利而上台组阁的英国首相,之前的首相全都依赖国王任命,而国王的好恶跟民意往往是两码事(1834年,威廉四世就不惜“政变”,不顾下院多数解散了格雷伯爵的内阁)。选举的输赢虽然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此时英国政治的重心仍在上院,政府总是能在下院临时拼凑出需要的多数(皮尔自己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直到1868年迪斯累利在输掉大选后即行辞职,下院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败选或是遭遇不信任投票后要下台,才成为英国的宪制惯例。
至于党的领袖怎么产生,又是另一个故事了。说出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英国百年老党,“天生的执政党”保守党的领袖,按照“由来已久的办法”,竟然是靠党内寡头闭门会议秘密协商推举产生的,百分百的“黑箱操作”。因为神秘色彩过于浓厚,英国人自己都忍不住尊称其为党内“魔术圈”。保守党对民主选举有天生的反感,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有毒思想”侵染党首产生。它相爱相杀的死敌、辉格党的后辈——自由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连美国学者劳伦斯·罗威尔(曾经当过哈佛的校长)都不禁评论:“英国政党所有的民主组织大都是假的,把会章看得太认真将是一种错误……党团大多是骗人的,是装饰门面的冒牌”。
相比之下,工党倒是从一进入英国议会开始就选举其党首了,而且是整个领导层(全国执行委员会)一起一年一选。不过米歇尔斯和麦肯齐说得对,工党形式上的民主一点也没有改变党内寡头统治的现状,工党领导层的人员稳定性反而比保守党还高,工党领袖不论执政还是在野,受党内挑战的威胁还不如保守党来得严重;哈罗德·威尔逊被批评为“总统一般的首相”,金诺克、史密斯、布莱尔三代工党党首更是几乎把工党的民主选举废掉了,英国退欧后工党影子内阁集体辞职逼宫、通过对党首的不信任案,科尔宾居然还能硬顶回去,实在令英国民主的赞颂者们无语。
相比之下,保守党毫不掩饰的党内独裁反倒还有几分真诚。不过时代变迁,纵是保守党亦不能免俗:1965年哈罗德·麦克米伦因病辞职,钦定道格拉斯·霍姆爵士接任首相,结果引发保守党空前内斗,不得已,才把党首产生方式改为选举。不过选举也是保守党在下院的议会党团选,由保守党议员来选,三百来名议员就能替几千万选民决定领袖,比美国选举人团制度还夸张。这样的状况居然一直延续到了1997年,保守党被工党击败后痛定思痛,才把普通党员纳入选举人,不过采取的依然是上下两院议员、欧洲议会议员和普通党员代表的三级会议模式,直到特蕾莎·梅上台,依然如此。保守到这个份上,真是不辱其名。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直到今天,保守党的党首也没有任期限制,一旦选定就不再改选,直到因为不信任投票被迫、主动辞职、因病或是死亡为止。工党领袖虽然每年改选,但同样可以无限次连任。真是比日本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安倍晋三费了多大力气修改党章也只能连任三届九年!同样的,英国首相也没有任期限制,只要能赢得五年一次的大选,理论上可以一直干下去,一直干到死(1809年至1827年,斯潘塞·帕西瓦尔、利物浦伯爵和乔治·坎宁三位首相也真的都“干到死”了,虽然帕西瓦尔是遇刺,利物浦伯爵是中风)。
如果首相不想干了,只需要在党内禅让一名继承人即可,最多只需要党内选举,不用重新举行大选。撒切尔夫人让位梅杰、布莱尔让位布朗、卡梅伦让位特蕾莎·梅,最近六位英国首相居然都是这个模式;事实上,自1916年的劳合·乔治至今,一百年来的24位英国首相中,未经大选而继任的足有12位,刚好一半。此次特蕾莎·梅毅然进行大选,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回应反对党“你不能代表整个英国,因为英国从来没有选过你”的指责。
祖传秘方保你江山永固
事实上,英国首相也不需要盘算着日子、等待自己五年任期届满然后投入大选。他们还有一个祖传秘方,可保本党江山永固,那就是解散议会、提前大选。这意味着首相可以在他或她愿意的任何时候竞选,可以自由选择最有利的开战时机;只要胜选,就又有一届新的五年,到时再择机故技重施,如此反复,理论上可以做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比星巴克的无限续杯还厉害。
这个招数是哪位前辈确立的,笔者也不确定。至少在1784年,小皮特首相就树立了一个惯例:当下院不信任内阁时,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诉诸选民裁决”。1831年格雷伯爵也如法炮制,一举多得了174票,以370票的绝对多数为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保驾护航。二战之后,这种做法也出现过多次,尽管有时候反而起了反效果。
1945年工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出乎很多人意料,但到了1950年,工党政府已经难以为继。1950年大选,工党席位大跌78席,下跌至315席,与保守党的298席相去不远。为此,仅仅20个月后,克莱蒙特·艾德礼首相就宣布提前进行大选(相比之下,特蕾莎·梅虽然也才上台不到一年,但上次大选毕竟已经是2015年了)。结果工党打错了算盘:尽管之前民调占优、大选总得票数也占优(48.8%、1394万票,对保守党的48.0%、1371万票),但席位反而输了(工党又丢了20席,295席对321席),结果失去了政权,丘吉尔卷土重来。
保守党此后连续执政长达13年,直到1964年大选无能的道格拉斯·霍姆败于哈罗德·威尔逊之手。可是工党这次又只赢了317席,只拥有4席多数(保守党304席,自由党9席)。所以这一年英国政坛一直风雨飘摇,所有人都知道早晚要再次选举。1966年2月28日,威尔逊终于忍受不了了,宣布将于3月31日举行大选。民调显示此时工党领先保守党11个百分点,最后的选举结果也终于没有再一次令工党失望:工党多得了59席,以364席的成绩赢得了98席多数,一举续命成功,得以执政到1970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45“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3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1“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1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94最新闻 Hot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
孙杨退赛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当地通报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