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亮:把方方日记埋在春天里——谈当代中国“良心”戏
最后更新: 2020-04-01 16:46:27再说文学。
灾难时期需要相应的文体,公开的日记杂谈具有“陪伴”的心理治疗功能,也能发挥社会批评功能。很多人批评方方道听途说,我倒觉得这没啥好争的,人家就是要替城市记日记。
方方文学自有其脉络。很早以前看过她的小说《风景》,描写底层残酷人生。我记得写一大家人睡一间小屋子,小伙子只能睡床底下。我小时候家里也只有一间屋,能够体会。后来学了文学史,知道那被称作“新写实主义小说”,诞生于1980年代末期,当宏大政治理想退场,文学家开始强调对生活原生态的写实,喜欢讲市井芜杂生活,家长里短,这风格倒是契合疫情日记。同一批的还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写机关单位里那点官场破事,人物灰头土脸。有着这样压抑情绪的小公务员最容易反体制又常常离不开体制。方方自己似乎还继承了一点文革末期伤痕文学的路子,伤痕文学虽然主题是批判文革带来的人道主义伤害,但气质仍然是满满的文革风,非此即彼、控诉批判。
她后来的作品我没有看过。我不是针对谁,坦率的讲,是几乎所有当代文人作家的作品我都不看了,因为不值得看。他们说要讲人性复杂,要讲内心丰富,要讲写作技术,但他们不明白,他们那点文人生活内容和认知水平是憋不出来什么丰富人性和技术的,只是小资人性的循环发酵而已。
现在主流文学圈评价最高的当下小说,要不就是文人写文人,要不就是文人根据网络段子写弱者。读那些小说不会增加知识,不会提高认识水平,甚至也没有多少快感,不如去看爽文。读历史、技术史、人物传记都比读他们能开拓想象力。不要忘了,新世纪最伟大的中国文学不是由文人而是由一个电厂的小工程师完成的。
他们说这个工业化、商业化、官僚化的世界太功利,需要有人来守护人文精神,来拯救人们的灵魂。这想法也没错,但问题是你们有多强大丰富的灵魂?就比如P大的文人们,天天批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每个人都在批评别人,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还那么洋洋得意。
新一代人看网络文学和二次元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意味着,我即使再温柔和平,也不会忘了斗志。他们喜欢《三体》,前方没有乌托邦,是选择躺下岁月静好,还是战斗到最后一刻,没有必然答案。1976年北岛写下“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我喜欢他的诗,但如果世界真的毁灭,北岛并不真的知道如何“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因为他“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当下理科生写的《临高启明》却可以告诉我如何从头开始修路、建厂、造船……并且团结群众。
新写实主义文学从此就没法再振作起来,不是说作家们就不想,只是新的振作理想到来了,他们感受不到,或者不愿接受——没有启蒙过的中国怎么就能崛起呢?你说星辰大海,他就说是痴人说梦,你说奋发图强,他就说是国家主义。你学会了国际斗争游戏规则,他就说你是政客互怼,你说中华复兴,他就说他只在乎小民的尊严。仿佛小民的尊严和国家强盛没有关系。他们只会割裂,只会文革式的二元对立思维。他们无法理解新的复杂世界。
方方是成功的,但她的成功却是人文学科的失败。
一个意大利作家在疫情中写下犀利文字:“我们知道,当你们被要求足不出户,有些人会引用福柯和霍布斯。但很快,你们就会有其他事情要做。你们要吃饭。这不仅仅是因为烧饭是你们还可以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
福柯、霍布斯以及种种西方理论,就是我们人文学科的看家本领。不会做别的也没什么,理论、话语技术也有用得上的地方。比如病毒命名的斗争,这是重要的话语工作。美国人故意称“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拒绝称新冠病毒,用心险恶。而为万物命名,本来就是人文社科专业的任务,结果只有宁南山和袁岚峰这样的工业、科普党在勉力为之。一堆人文社科教师忙着夸赞日本“风月同天”有文化嘲笑中国人没文化,或者忙着粉方方。还有的教授,平时理论高深,概念繁复,到了关键时候就给我们谈谈人道主义良心和方方的“正义感”。
归根结底,文人还是有一种本事——明明在写墓志铭,却像在写激情的生活诗。
真正的冲突是什么?
方方及其中老年粉丝和对手的冲突,主要不是什么左右之争,而是新旧之争,是两代人对于重大政治主题的感知的冲突,是情感和趣味的冲突。当然必须说明,新与旧不全是按照年龄段来划分。老人中也有新人,年轻人中也有旧人,新中有旧,旧中有新。
每一代人的心灵都被那一代的重大历史政治事变所塑造。上一代人经受过文革和改革开放的双重冲击,他们感知的是左右拉锯、国家与个人的纠葛。新一代人则经历从南海撞机、大使馆被炸、奥运火炬之辱直到美国贸易战。一边体会着实实在在的大国崛起,一边在中西冲突中看清了丛林世界的真相。
两代人的情感模式也差异巨大。老人们沿袭了革命的怒目斗争,那是一种“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式的情感及其喜剧式模仿。新一代人虽然处于激烈大国博弈时代,却又同时深受消费娱乐文化熏陶,没有那么怒目圆睁。他们是用表情包战斗的一代,是戏仿欧美版方方日记的一代,拥有的是“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式情感。
新一代人有很多“奇怪的知识点”是老人不理解的。微博上一位叫做“凯申物流总经理”的网民和方方发生了争吵,方方不知道“常凯申”正是正常爱国青年对蒋介石的戏谑称法。不能怪一个老人不理解新段子,只是越不理解就越是愤怒。
所以这是一个不甘油腻的中老年油腻中国与一个生动粗糙年轻中国的碰撞。前者挣扎着不想把自己的正剧渐渐变成喜剧,后者却在自己的喜剧里渐渐生出了正剧。
我们的体制和社会问题很多。反对方方的人同样也在倡导改革、批判灰暗面。正义感并不是方方们的专利。但年轻一代认识到,主导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中西国际秩序之争,是命运共同体与霸权等级格局的竞争。西方列强打着文明旗号却不断教我们做人,不去掌握秩序就会死。解决内外矛盾,需要高度的认识能力和平衡能力,放在全世界比较,中国已经做得相当好。这方面不在这里多说,新一代思想者们已经说了很多。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没有办法。
我们处在春天里,春天也会疾病丛生。这场天启般的疫情让大国博弈、社会治乱、个人得失、不同时代主题搅在了一起。这是命运安排的多声部大戏。愿把握住我们的正剧,欣赏局部的喜剧。就让方方日记埋在春天里。
标签 方方日记- 原标题:余亮:把方方日记埋在春天里——谈当代中国“良心”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驻英使馆驳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2020-04-01 16: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7天后解封的武汉,今年能否保住GDP全国前十?
2020-04-01 16:3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乱港分子秘鲁宣传“港独”后滞留,求助中国大使馆
2020-04-01 16:12 香港 -
浙江考察看生态,深意不止在山水
2020-04-01 15:5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习近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0-04-01 15:4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外交部:明日增加临时航班赴英国
2020-04-01 15: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0-04-01 15:3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呦,罗冠聪从美国“逃”回来了
2020-04-01 14:49 香港 -
海报 | 清明不忘防疫 祭祀不忘文明
2020-04-01 14: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人民网评:雄安蹄疾而步稳,化蓝图为实践
2020-04-01 14:40 中国经济 -
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经济聚焦)
2020-04-01 14: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外交部发言人就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答记者问
2020-04-01 14:36 海外华人 -
无人机航拍:茶山村的春天
2020-04-01 14:36 -
【地评线】东湖评论:中小企业勇立潮头,创新发展逐浪前行
2020-04-01 14:32 -
独家特稿丨绿水青山的安吉余村样本
2020-04-01 14:32 -
上海目前没有处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
2020-04-01 14:21 上海观察 -
香港一出生40天的男婴初步确诊 父母均无病症
2020-04-01 13: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广东:新增境外输入10例 省外输入1例
2020-04-01 13: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36例,无症状感染130例
2020-04-01 12: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58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2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5“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3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