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亮:聆听人民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思考政治经济学的现世魅力
关键字: 政治政治经济学人民大学人大经济学院经济学放假马克思主义北京的会多。3月27日罗辑思维召开网红papi酱的广告招标沟通会,赚足了眼球和荷包。同一天,中国人工智能开发精英齐聚北京召开“新智元”智库成立大会,与远在深圳的IT领袖峰会遥相呼应。3月28日,商务印书馆也凑齐了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三教九流七嘴八舌,在圈内也算热闹。而在这些热闹活动之前的一天——3月26日,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了一场几乎不为人知的会议: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
严格说来,papi酱的广告、人工智能产业、一带一路战略,无论成色如何,都体现了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变化,都属于政治经济学的思考范畴,不过作为学科的政治经济学已经陷入冷门多年。
冷门与热风
过去一年我数次来到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聆听讲座,曾大篇幅报道过诸如一带一路论坛、国企改革研讨、拉美经济学家集体告诫中国等等主题会议。在这里能听到一些在大众媒体上不容易听到的严肃声音。我说过,区别于媒体光环下的主流经济学家,人大经院走出不少担当要害部门实务的学人,比如国开行、一带一路办公室的骨干岗位,富有实操经验,听他们说起一线轶事非常有意思。
由实干官员来论述经济,无论如何比部分媒体经济学家翻来覆去的老三篇强,无论是左的老三篇还是右的老三篇。
很多时候,官员学者的谨慎低调也影响了传播。我接触到一些张良樊哙之辈,干活很霸气,但见了媒体特别小心(这也难怪,你懂的)。但是只做不说,难免常被别人说,有人总想搞个大新闻,把他们批判一番。而且实践的成败经验如果不能转化为理论和价值观,就无法具有指导意义。林毅夫、陈平、周文等经济学家一直呼唤能体现中国经验的经济学,这就需要各种具有实干经验的人能够表述自己的经验。所以近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重视言说和传播。
这一次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第六年发布,底气比以往足。会场上,演讲者多人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讲话。
人大经济学院张宇教授在开幕词当中说:“去年1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书记对政治经济学发表了重要讲话,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此后多位发言人继续相关讲话,“学习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为了把握经济规律,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现在经济学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更是我们经济指导的方针。”还提起中央领导人的其他相关论断:“在中国指导经济建设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可能是别的科学”、“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也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高层的方针清楚,给了做事的人鼓舞。
我觉得有趣的是,在一个人人号称追求小众知识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变成了真正的小众。因为工作关系,我常有机会和学子谈阅读书目,大多数人都阅读过那些标榜自由独立精神而实际很流行的肤浅读物,能深读马列经典的则十不存一(政治课上学的那一点不能算)。
沦陷于日常生活的人们都认为自己讨厌政治,却又无往而不在政治当中。一个房价就体现了多少政治经济学。政府政策前后摇摆,房产商的代言人则想尽一切办法遮掩自己在政治经济结构中的痕迹,主流经济学家一味简化经济关系的论述,看似不讲政治,矛头所指却分外清楚。
不过在学界,一直有人在坚持严肃的政治经济学工作,人大经济学院算是一股力量。
危机与反思
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邱海平教授说:“全国高校的经济学院或者经管学院里面,政治经济学队伍已经是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甚至有经济学专业、有经济学硕士点、博士点的一些学院,政治经济学的专业教师几乎为零!”
人才都去哪儿了?我转头看学生们年轻才俊的脸,心想你们是周末自愿来听讲的吗?再想想平时无数年轻人喜欢经济学,但需要那么多以西方经济学为业的人吗?如果不需要,为什么大家又趋之若鹜?
除了主流经济学形成学科霸权之外,“能指导生活”,这是我听到学生对主流经济学说的最多一句话。这可以理解,市场化时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东西就是生活的表述,不一定对,但是让人觉得熟悉。
政治经济学的坚持者们稍稍吐气,却发现百废待兴。于是《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连续做了6年学科发展报告,希望有志政治经济学的人都来看看。
主办方的新闻通稿我只引用一段:
《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报告(2015)》共分为六部分,包括:1、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3、“十三五规划”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政治经济学研究,4、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5、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新进展,6、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赵峰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晨副教授、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张开副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蔡万焕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齐昊助理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刘凤义教授分别介绍了报告的内容。
对普通读者来说,这些人的名字恐怕都没听说过吧。不过不知道名字也没太大关系,能合力促成大势就好。
几位发言人详细报告了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视野广阔,美国学者皮凯蒂、大卫·哈维、大卫·科兹,日本学者置言信雄都不断出现。关于新时代的地租理论、劳动价值、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等方面都有新研究成果。
本文不打算详细介绍这些具体观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主办方发布的报告电子版),笔者更被邱海平的一段话吸引:
“政治经济学长期以来被边缘化,固然有各种复杂的客观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检讨我们政治经济学本身的教学、科研,各个方面确实存在很多局限,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我们不能把责任都归结为什么阴谋论,也不能把责任都归结为西方经济学,我们自身是有问题的。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别的不说,至少有一点很突出,就是缺乏规范性。我们看政治经济学的文章,很多人写的文章的确没有文献的梳理,上来只谈自己的观点,也不知道你的问题从哪来,前人做了哪些研究,国内外学者到现在什么状况,都没有。所以造成大量重复,大量雷同,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这个反思还是比较委婉的。专业人才不多,但是混这一行的不一定少。高层一吹风,总会有跟风的。会间闲聊,有学者告诉笔者:很长一段时间,圈内说到经济学就只有西方经济学,而没有政治经济学。不过现在高层一吹风,又出现另外一个形势:大报纸、大网站都在讲什么什么政治经济学,大家好象一时之间都变成了搞政治经济学的人。
另外,邱教授提出“规范性”要求,则是学术范畴的反思。作为学院外人士,我考虑的是话语传播能力和对个人的影响。
一种自觉而成功的话语,要抓住自己的对象。我认为大致有两个方向:如果是面对学科和政界,不需要太考虑趣味,而是要考虑逻辑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是要面对学院外更多读者,就要考虑传播性和生活指导意义。分开来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最新闻 Hot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
欧盟拒绝回应,贝森特补刀
-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
美方直说了:中国太强,“金穹”是为了做准备…
-
“谈判毫无进展!建议6月1日起对欧盟征50%关税”
-
特朗普撂狠话,苹果盘前跳水
-
“华盛顿死了2人,但加沙死了5万人,昨晚又有多少孩子被饿死?”
-
“战场转向,中国将再次占据先机”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
“中美关系缓和新迹象”
-
“前所未有”,韩国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
-
普京再提“缓冲区”:在推进了
-
1票险胜!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过关,债务上限+29万亿
-
美华裔教授: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自己的民族被迫卖房
-
石破茂与特朗普通话45分钟:他打给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