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亮:燕京学堂能担负起毁灭北大文明的责任么
关键字: 北大燕京学堂北京大学甘阳刘小枫张维迎静园支持燕京学堂中国学英文讲学北大校友中西教育燕京学堂观察如果您到现在还没有关心过北大象牙塔里的“燕京学堂”风波,那么现在值得关注一下了。已经有权威学者宣称,此事关乎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套用外媒最近的流行说法,那就是“如果燕京学堂建成,中国将成最大输家。”事关中华文明存亡,赶紧关注一下吧!
从普通校友到著名校友
北大普通校友已经为此事激荡了半个暑假,而昨晚,两位北大著名校友也参与进来——在人文知识界具有半壁导师地位的甘阳和刘小枫教授联名在《21世纪经济报道》和《澎湃新闻》撰文,名曰《北大的文明定位与自我背叛》。高屋建瓴之下,二位严厉抨击燕京学堂项目,痛斥其丧权辱国毁灭中华文明,痛斥其大办租界曲线投敌,要求坚决予以废除。行文洋洋洒洒铿锵激越如《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瞬间就让我们恍如回到袁世凯生活的时代。因为文字过长(一万二千字),以至于有一堆读者留言:“太罗嗦了,都没看出来讲啥。”“理由认同,但太罗嗦了”。
澎湃新闻读者评论截图
行文如此洋洋洒洒,必有大事。不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读者不免要奇怪:今夕何夕,还能再现百年前的救亡图存情景?
今夕何夕?可问甘阳与刘小枫先生。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面临“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甘阳先生在2003年就曾领衔撰文抗议,阻止张维迎主导发起的北大教授聘任制改革(把公司化引入高校,包括教师不升则离等等),以人文精神对抗市场主义,深得安心“无用之学”的知识分子敬重。其担当精神,至今令我敬仰。此番,他和刘小枫先生果断将燕京学堂与张维迎改革等同——“如今2014年的北大改革多少汲取了2003年的教训,知道正面强攻不如迂回,于是绕开土鸡们,先在北大内部建立一个鹤立鸡群的校中之校。这个把土鸡们都踩在脚下的超级豪华学堂凭什么牛呢?两个字:英文!”
且不说燕京学堂与2003年北大聘任制改革是不是同类,先随手摘一段两位精神导师级学者的文字供读者品味,比如:“在北大主事人心里,怎么可以对人家提出学中文这样的要求呢,他们能够来北大就已经很给北大面子啦,例如奥巴马的女儿,巴马奥的儿子,巴巴巴的外孙,奥奥奥的女婿……倘若他们肯来北大,那是我们北大多大的荣耀啊!学制当然不能超过一年,要人家正而八经来读三年书,那怎么行,谁还来啊,我们北大毕竟是土鸡大学,是求人家来啊,重要的是把人家招待好,住宿制是必须的,食宿必须超一流嘛!面对这些想象中的‘租界学生’,北大显得低三下四,要求降到最低,待遇提到最高,今日北大怎么会沦落至此?”畅快淋漓,却类似论坛吵架文体。要知道,甘阳先生和刘小枫先生外承古希腊柏拉图传统,内通五千年中国三统,一向行文处事审慎如政治哲人,而今竟一变至李承鹏文体,可见情感之澎湃,可见事情之严重,可见燕京学堂对他们刺激之深。二位都是我一向敬重的学者,此番如此激昂,不能不让我关注。
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燕京学堂风波。
燕京学堂(Yenching Academy)是北大规划中准备设立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广告高大上,号称将招收海内外学生100名,65个是外国人。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课程以英文讲授为主。所有100名学生都会得到北大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资金从社会募集。一度宣称选址静园。
明眼人也都知道,这就类似隔壁清华的“苏世民学者项目”,瞄准国际精英人士,希望培养中国话语的世界代理人。但因为选址北大“圣地”静园,并传闻要封闭教学,一下动了北大师生众怒。师生纷纷撰文抗议,从选址到学制到专业,批评调门越来越高,高屋建瓴直上博雅塔。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从《东方早报》到《人民日报》到《南方周末》,直到昨日两位重量级学者撰文批判。与此同时,北大网友制作的相关汇编材料已经多达几十万字,令人叹为观止(想拿这个做博士论文的可以点击这里下载)。我这里就不介绍那么多了,需要更详细了解事件细节的读者,可以参见观察者网夏令营制作的专题。
北大静园四院
这是个很小众的事件,虽然媒体反复睚眦必报道,但事件始终局限于“茶杯里的风暴”级别。昨晚当朋友圈里甘阳刘小枫文章刷屏,非知识界的朋友纷纷问我:这吵的啥啊?
吵的啥?就在昨日下午,北大校方已经开会宣布燕京学堂放弃选址静园,了却大部分北大师生心愿。但甘阳刘小枫先生此时出手,绕开北大师生魂牵梦绕的静园选址问题,直指英文教学这个点,一路猛进,直到亡国保种境界,事情立刻显得更加严重。
谁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文章太长,我来为读者做点简化梳理,看看二位学者如何由一个字头“英文”直取亡国保种之制高点。
全文“英文”一词出现171次,“英语”出现9次,一共180次。“中文”出现96次。
“从2003年的北大聘任制改革,到2014年的所谓燕京学堂,其实贯穿的是同一条改革思路,想达到的是同一个改革目标,那就是:英文!英文!英文!”虎!虎!虎!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甘阳先生来批判。凭一句话就成功地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这篇文章似乎做到了——北大还是那个一心想要彻底西化彻底市场化的北大,还是需要有识之士振臂一呼力挽狂澜的最后圣地。甘阳刘小枫先生认为,“北大当局”一直在用英文矮化中文,发展到今天就是建立“租界学堂”。他们认为,文明关乎文字,一旦“北京大学如果全盘英文化,不仅是北大的自杀,而且是中国文明的自杀!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一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不再用自己的母语思考写作,那就已经不再是一个文明,就是文明之死;一个国家的顶尖大学不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学术,那就表明这个国家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学术传统,表明这个国家不是什么文明大国。”
二位学者忧患意识溢于言表,放在中西文明冲突的今日,我理当击赞。在我看来,本文所讲的道理大方向完全正确。我关注甘阳刘小枫著作十年,也从中收益颇多。但是再对的大道理也要说对地方说对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那么这次说对地方了么?
我们都知道,中国高校主事者一味求洋的毛病一直都存在。但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北大还是那个北大么?按照甘阳刘小枫先生的论述,“北大当局”还是那个“北大当局”,当然,由于北大当局一直没成功,所以北大校园还是那个北大校园。在甘阳刘小枫看来,北大改革走了一条不断退化的道路,似乎甘阳刘小枫在自我论证十年前的保卫战不过是一时的延缓,从来挡不住北大乃至中华文明的颓势。2003年之北大保卫战只是一次知其不可违而违之的辜鸿铭式守护,而西化道路则是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终于发展成今日之“文化租界”,北大将陨,国将不国,真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又遇到一次。于是,他们不仅再次踏进2003年的河流,更是一步踏进1900年的河流与梁启超同在,踏进1927年的河流与未名湖畔的王国维同在。就好象在北大,你总是能随时踏进过去的那条河流。
网上那些事
从网上材料来看,北大校方反而是一再后退,哪有什么西方文明浩浩汤汤不可抵挡之势。连续召开师生交流会,王仰麟副校长在沟通会上被学生不断呵斥,被逼到甚至说出:“说老实话我估计说什么我说的都不对”,“也请尊重我一下”这样的话。连参加交流会的学生都感慨校方平等姿态令人惊讶,连一向挑剔的《新京报》都感慨:“北大此次不管是从重视程度上,还是沟通形式上,都可圈可点,还公布了专门的沟通电话,这些被称为‘近年来并不常见’”。我不清楚二位学者看了多少这次事件的材料。
恕我直言,读二位敬重的学者文章,但见张维迎、租界、迂回、殖民……一顶顶论断被快速扣在燕京学堂头上,然后再接着往下论述。恰如有所谓经济学家写稿子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创新”,预先给中国扣了个没有创新的帽子;恰如有媒体先扣帽子说某学者抄袭,然后用几大版面的报纸批评他抄袭;恰如有媒体先说某学者引进施特劳斯学派那他就是法西斯学者,然后再论述他是怎么成为法西斯学者。二位先生以往深受其害,而今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我只能理解为气急所为,非存心为之。亦可能是被网络舆论携裹,分不清网上轻重。
网上有很多甚嚣尘上实则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北大论坛上有位国关学院的学生,本科刚毕业马上要去留学,牛叉哄哄写长文支持燕京学堂。甘阳刘小枫引用他的话,“这个事情,很多北大人都看得很清楚,碍于情面,讲不出来。我反正离开北大了,我来讲,任何改革都会有哭泣者,北大要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当然要淘汰无法用英文做研究的学人。”这位学生还指名道姓举抗议燕京学堂的辛德勇教授为例,“根据辛的学术履历,恐怕很难达到与国际学人同行对话的英文资质,那他就可能是北大改革方向的牺牲品。”此君令人生厌之处远比甘阳刘小枫引用的多,比如一上来提到燕京学堂外方院长何立强,说:“当我今年三月九日与我的朋友何立强先生共进午餐时”,腔调非常芮成钢。但一个大四学生跑到网上说的话,被二位先生当作北大校方精神代表,拿来严加贬斥,未免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甘阳刘小枫文中诸如高额奖学金超北大师生工资、完全封闭教学之类,都是一个月前的网上传言,早就被辟谣或者被北大校方改正,但文章处处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无视校方的改进和辟谣,不知是因为缺少信任,还是由于拘泥纸媒写作节奏,没赶上网络变化?
甘阳刘小枫先生称“今日的‘英语至上主义’根本不是对英语思想学术传统的尊重和研究,只不过是公文化程式化的英文制作而已――这次对北大英文学堂最深刻最激烈的批判,恰恰首先来自北大英语系多位优秀学者,很能说明问题。”这里估计也是没仔细看网上材料。不妨看看这次英语系学者所追求的是什么吧,兹引两例:一位希望燕京学堂“像‘斯坦福中心’那样高贵冷艳地伫立于校园核心区的外围”。另一位则称“经典的美国大学校园常以一座四方院(the Quadrangle, 简称 the Quad)为核心。譬如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就是这样,校园中心区西班牙罗曼式的建筑群以四方院(Main Quad)为核心,八处花坛分布其中,毕业典礼等隆重仪式常在此举行。庭院南边的正中央坐落着纪念教堂,除了教堂之外,环绕四方院的正是斯坦福大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各系的家园,有回廊将这些家园一一相连。我常觉得静园之于北大,好比四方院之于经典的美国校园,象征着大学所追寻的谐和的精神秩序。”也就是说,这边甘阳刘小枫先生痛斥北大要唯哈佛是瞻,那边他们盛赞的英语系学者却要求北大唯斯坦福是瞻,这其中有多少差别?
标签 北京大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19“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6“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7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