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亮:论平壤的表象——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二
关键字: 朝鲜朝鲜旅游一九八四平壤万寿台朝鲜人的衣着羊角岛酒店朝鲜军人朝鲜农民朝鲜现状十多年来,在很多高B格朝鲜游记里往往有一个标准表述:朝鲜的一切都是演戏。比如香港卫视记者秦枫的文章开宗明义:“朝鲜,冷战留下的‘奇葩’国家,有着做戏本能的统治者的国家。”更是宣判“朝鲜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九八四》,朝鲜政权鼓吹的,正如《一九八四》的描述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我的朋友小李不顾同学反对去朝鲜,回来之后也陷入与同学的辩论中(请参见李沅的游记)。他同学们的观点基本和之前提到的女大学生游记一样——“可我们走进的到底是个大剧场,切忌入戏太深。”
青年才俊们还没有去过朝鲜,就已经入戏了。最懂出戏的张爱玲说过:“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这些生长在公知文化中的知识青年,总是先满脑子《1984》,然后满世界去寻找1984。我甚至有些怀疑他们已经离不开1984——一切都是戏,一切都是表象,好吧,我也借叔本华老人家的牌子来论一下朝鲜的“表象”好不好?
朝鲜旅游路线固定、项目雷同。大部分游记对初始印象的描述都八九不离十——淳朴美丽的导游、简单美味的饭食、类似中国七十年代末的服饰、反差强烈的建筑之类。接下来,随着格调不同、眼光不同,有的写成质朴简单的游记,也有一大堆以“揭穿”朝鲜虚伪为宗旨的游记。带着平常心和带着批判心去朝鲜收获当然不一样。以我这双一向擅长批判的眼睛,在朝鲜又会看到什么?
万寿台,戏台?
下午近5点我们终于出了火车站。上了大巴,一见到迎接我们的金导游,同伴脱口赞叹:“好漂亮!”金导游穿着鲜艳的传统服装,脸庞瘦削,脚下是一双高跟鞋(二寸跟那种)。
朝鲜导游的汉语都很好。以下省略金导的欢迎词五百字,涉及政治的部分我会在续篇谈。
大巴直接去万寿台。万寿台好风景,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元帅父子俩的超级大铜像有点喜感,颇具以前《人民画报》里那种写生漫画风格。二人举手远眺,笑看三千里江山。对面果然养眼,平壤一览无余,远近建筑似亭台阁榭,高丽王朝今在此。向友邦领袖献花自愿,二十元一束。知礼节是中国人的好传统,我和团里十来个人献花并按照朝鲜习惯一鞠躬。
两位美丽朝鲜导游在照片里,我也在照片里
万寿台前的风光
一对身着传统服装的朝鲜新郎、新娘正在给铜像献花。导游说平壤的新人在婚礼之后都会来这里献花。这时,一队飒爽女子整齐地穿越广场,一色黑白正装短裙、高跟鞋,高挑美丽。她们欢快地给新人鼓掌喝彩,脚不停留走下山去。我们惊为天人,问导游,说是附近的工作人员之类。
一对朝鲜新人向领袖铜像献花
网上大学生写游记,标题叫做《平壤掩饰下的朝鲜》,说:“传说中‘假结婚’更是不厌其烦地上演”,这些新人都是演员,要不然为什么“傍晚了还结婚?”这么一说,好像在路边自愿打扫卫生的红领巾少年也是演员,那美丽的女子队伍看来也是演员了。朝鲜真要为每一群游客动用这么多演员,那是服务有多周到啊,女大学生该多付钱才对。先我一步去朝鲜的小李是在冬天的中午到达万寿台,也看到了新人献花,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合影。即便是文科生,只要简单算一算就知道,三百万人口的平壤一年有一万对新人结婚也不算多(两千五百万人口的上海2011年有11万对新人登记婚姻),365天平均每天有几十对新人来鲜花,随时遇到很正常。
不过这场被“1984”笼罩的认知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树立巨大的领袖铜像是不是个人崇拜?我认为是的,阅读朝鲜的官方文件比如我续篇会谈到的《金正日谈主体思想》,都能感受到他们对领袖的重视。这里先不详述,只提醒一点,我们外人的观感会添加很多我们自己的情绪。在朝鲜,对已故领袖铜像鲜花,可能就像我们国家的善男信女给观音烧香一样,已经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轻松的信仰。不过我们的公知如何谈论别人,从来只关乎自己的心中垒块,并不能提供关于朝鲜的实际认识。
离开万寿台之前的一刻,我的目光无法离开坐在一旁长凳上的那位朝鲜婆婆,身旁放着垃圾袋。简朴又和善快乐,笑呵呵看着我们。
朝鲜婆婆
大街上
从万寿台去羊角岛酒店,一路透过车窗看街道,看行人,看他们的服装,看他们质朴又现代的脸庞。说朝鲜像我们的1970年代不尽准确。朝鲜市民的衣着多种多样,不过大部分人穿正装,尤其是男人。女人衣着花色多些,接近中国的县城时尚(如果你小看中国的县城,那就是你的错了),尤其爱穿高跟鞋挎皮包。马路上车不太多,比较悠闲。那些公交车就仿佛是从我们童年的《看图说话》里驶出来一样,红白油漆久经风雨却擦得很干净。大约是为了节能,常常两部公交车连起来开,火车一样逶迤。
平壤的公交车
导游开始介绍大街名字,什么千里马大街、胜利大街,还问:朝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被美帝国主义战争分裂你们都了解吧。哈哈,我们太了解了。然后主要是介绍女交警。金导说:“因为我们平壤的女交警又漂亮又能干,所以平壤没有交通事故!”“故”字说的很顽皮,让我放下这是夜郎自大的怀疑。平壤车少,行人又守规矩,还真是没啥交通事故。大家一路抢拍女交警。金导说:“拍到脸,奖励,拍到屁股,罚款!”大家哈哈笑。金导后来还有不少幽默段子,续篇再说(有读者抱怨:续篇续篇,你还要多少续篇?!)。
高速中拍摄,把平壤女交警给拍成平面体了
街上行人疏朗,时而看见军人提着公文包走过。之后两天,也常常看见军人在路边义务劳动。在一处公共建筑外面,遇到一群少先队员在护理花坛。几个少年围着下水井,打开井盖,一个男生很自得地做出难度动作,从下水井里提水出来。没人能不喜欢这样的少年。
少先队员
先放一张路上女士的照片,续篇会集中整理朝鲜女人的高跟鞋照片~~
大饭店
酒店在羊角岛上,羊角岛在穿越平壤市区的大同江江心。羊角岛酒店很漂亮,一楼大厅天花板45度倾斜下来,吊灯灿烂,地砖照人,游客如织。很多西方人宾至如归的样子,有点电影《大饭店》的感觉。晚饭菜谱和小李同志汇报的一样。鸡鸭鱼肉都有,花样不多材料好,大同江啤酒好喝!吃完上楼,电梯关门太快,有点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里的感觉。 大同江两岸 房间在21楼,可以眺望夜的平壤。平壤普通高楼多,摩天大楼少,定格在1990年代。没有商务楼,高楼都是居民楼。站在窗口,空气清冽。夜幕下的平壤也算得上灯火阑珊,有红有蓝有霓虹灯。但是整体光线昏暗。河对岸马路上的路灯一闪一闪。远近大楼上开的灯都比较少,不像中国的大楼晚上灯火通明。整个平壤的灯光水平就是中国二十世纪末大县城的水平。空气中隐约传来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音。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在爷爷家——1990年代的皖南县城。我在茶厂的山上看山下县城里远近灯光星星点点。耳畔仿佛响起《自新大陆》交响乐。对于某个窗子后面的朝鲜少年来说,这一刻未免不是心中充满青春的忧郁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酒店眺望夜平壤
秦枫记者说了,“革命样板城市平壤缺水断电”。这个基本属实,导游的房间就是限电的。朝鲜的能源匮乏,物质不丰富。我们游客在酒店感受不到朝鲜普通居民的物质匮乏,但设施老化还是能感觉到。我们房间淋浴的拔销坏了,水管的外保护层也破损了。不过朝鲜人很注重保养,想想白天看到的公交车、马路、花坛,简直是一尘不染。搞得我一闭上眼,就能看见一个红领巾拿着抹布在那里擦啊擦啊擦。
反过来说,夜晚的灯光够用就好;公交车虽旧,比轿车环保节能。这一切倒是蛮符合环保分子的理想。我实在不明白,既然环保已经成为中国有志青年的政治正确和必备格调,既然那么多环保青年每年3月末都会要死要活非要地球熄灯一小时,那他们不就应该来朝鲜吗?天天都可以熄灯一小时。但为啥面对朝鲜的时候又非要鄙夷人家落后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藏剑
-
最新闻 Hot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
欧盟拒绝回应,贝森特补刀
-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
美方直说了:中国太强,“金穹”是为了做准备…
-
“谈判毫无进展!建议6月1日起对欧盟征50%关税”
-
特朗普撂狠话,苹果盘前跳水
-
“华盛顿死了2人,但加沙死了5万人,昨晚又有多少孩子被饿死?”
-
“战场转向,中国将再次占据先机”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
“中美关系缓和新迹象”
-
“前所未有”,韩国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
-
普京再提“缓冲区”:在推进了
-
1票险胜!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过关,债务上限+29万亿
-
美华裔教授: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自己的民族被迫卖房
-
石破茂与特朗普通话45分钟:他打给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