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高:谁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关键字: 房价6平米信贷增长房地产货币紧缩资产荒
而资产荒的成因,则主要是我国稳增长政策的推进不力。我国经济增长已连续下滑数年,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更是跌至6.7%,距离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所需的6.5%增长底线仅一步之遥。
而今年上半年的宏观政策纷争,又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带来了对政策前景的不稳定预期。于是,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大幅降温。
另一方面,在政策多目标导向之下,地方政府也无所适从,投资积极性减退。于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增速进一步减慢。实体经济的投资项目是金融体系资金配置的标的资产。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意愿,金融体系自然难以找到资金配置对象,资产荒由此而生。于是,包括房价在内的资产价格自然上涨。
事实上,资产荒的现象始于2014年。2015年A股的大牛市就是资产荒所致。而去年股灾之后,股市资金大量撤出,流向债市和房市,又形成了股票市场之外的泡沫。
尽管此轮房价上涨的逻辑与股债一致,都缘于资产荒,但地产市场的风险远小于股市和债市。正如前面所述,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背后有坚实的基本面因素。此外,由于我国较高的首付比率,我国地产市场的杠杆率还是远低于股市和债市。而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还只有16.6万亿元,占我国贷款余额比重仅为16%,占我国GDP的比重也只有25%。
今年所谓的信贷资金向地产行业的集中,也主要是因为地产之外的行业太过疲弱,所以令相对稳健的地产行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如果再考虑到一线城市已经再次收紧了限购政策,而广大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依然温和,我国地产市场整体风险可控,远不是有人所渲染的危如累卵的局面。
抑制房价上涨要以疏为主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的房价高涨正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的表现。一线城市房价的高涨,正说明一线城市地产供不应求,所以要通过高房价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
而且,房价上涨只是深层次问题的表现。强行抑制房价最多只是把问题掩盖起来了,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就像一个人体内有炎症、导致体温升高一样。面对这样发烧的病人,医生应当用药消炎,而不能仅仅粗暴地降温。对这个病人兜头一盆冷水浇过去,可能确实把他的体温给降下来了,但人命估计也就去了不少了。
在地产供需矛盾叠加资产荒的背景下,抑制房价上涨的釜底抽薪之策是加大土地供应。不过,对垄断了土地供应的地方政府来说,这无疑会要减少其来自土地的垄断收益。因此,增加土地供应的政策会面临巨大阻力,就算能够推出,进展也会相当迟缓。因此,当前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还只能着眼于地产需求来做文章。
要抑制地产需求,既可以通过限制性的政策来堵需求,也可以另辟蹊径,将需求的力量疏导出去。这两者中,疏是更适宜的政策。所谓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化解资产荒,将资金从地产市场分流出去。这需要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只有政策发力把经济稳住,把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给重新树立起来,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才能重新焕发。而随之而来的上马投资项目将分流资产市场的资金,降低房价上涨的动能。
相反,如果再出台全国性的地产紧缩政策来调控房价,很容易适得其反。这是因为今年房价的上涨还是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产投资的复苏,多少起到了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如果强力调控房价,必然会打击地产投资增速,令经济增长面临更强下行压力。
在那种情况下,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会更加低迷,随之而来的实体投资项目的减少、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低迷背景下的倒逼放松,会导致更多资金流入地产市场,带来更强的房价上涨压力。其结果就会像去年上半年的A股一样:经济越差,资产价格反而因为货币宽松越涨,最终以崩盘收场。
所以,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当然,这样的政策无法改变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但是,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1] 徐高,2014年2月26日,《房价上行趋势难逆转》,http://xugao.blog.caixin.com/archives/68196。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微信号guanchacaijing,分享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好故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