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当选 是美国社会三重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
关键字: 美国 矛盾美国 社会矛盾特朗普 社会矛盾美国社会 撕裂【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修木】
按照西方“主流”社会原本的预期,2016年美国大选之后特朗普本该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注脚,没想到他却新开一章成为叙述的主角。
虽然特朗普已经当政多日,但这一章之后将如何展开与终结现在还难以预料,他不但没有从政经验与成熟的政治主张,说起话来不大顾忌逻辑一致,做起事来也不大遵守规矩。直到今日,不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民主与共和两党的建制派,都被他弄得晕头转向。也因此,理解特朗普的崛起需要超越民主与共和两党之间通常的分歧与争执,从美国社会的矛盾及其历史的演变之中寻找脉络。
美国社会有三重矛盾。第一层在贫富之间,这在任何国家与地区都有。第二层在种族之间,特别是白人与黑人之间,是美国较为特别的地方。第三层表现在文化之上,普通民众对文化人怀有敌视。三重矛盾纵横交错,随着社会环境的演变影响美国的政治格局。
第一重:贫富差异
美国人的自我认同有相当大一部分建立在与欧洲人的对比之上。传统的欧洲是典型的阶级社会,血统优良的贵族高人一等,天生就拥有财富,垄断政治,走在大街上的平民遇到贵族时要低头表示尊重。在美国却是人人平等,不论出身都有靠个人努力出人头地的机会,超越欧洲的阶级对立。所以在美国人通常的认知之中,阶级不是问题。1959年,时任副总统尼克松出访莫斯科,在电视镜头前与赫鲁晓夫辩论时,就声称美国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1]。
没有血统高低的美国,还是有贫富的差别。传统上说早期殖民者前往新大陆为的是追求宗教自由,实际上却多半是风险资本赞助之下的商业开发,前往荒芜的北美寻找皮草,种植烟叶,捕鱼,或是伐木,即使登陆麻省的清教徒也是遵循这一模式[2]。以当时北美生活环境的艰苦,对旧世界民众的吸引力有限。前往北美的人有冒险家,也有逃避迫害的清教徒,大部分却只是英国社会不想要的人:服刑的罪犯,被捕的妓女,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是欠债还不起而只得卖身的奴仆。申请开发北美的倡议书中,时常提到新大陆荒凉无垠,正好当作处置游手好闲、穷困潦倒、作奸犯科人等的垃圾场。殖民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上边是风险资本的代理人,下边是扔往新大陆的“人渣”。
十九世纪《大英百科全书》上的木刻,讲述从英国运来的女囚犯,在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下船后,卖给当地的烟农作妻子
建国之后的美国向西扩张,理论上说有无穷无尽的土地供应,只要勤劳肯干就有拥有土地的机会。实际来说土地属联邦政府所有,需要出钱购买。论价钱确实远低于欧洲,但是好地盘还是落在有钱人手里。没钱的人多半只能定居在将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平原分隔开来的阿巴拉契亚山区,或是南部的沼泽地带。这些住在贫困乡村小木屋之中的白人被视为异类,他们皮肤粗糙,营养不良,身体畸形,举止粗鲁,乱性杂交,人称“红脖子”,“山里的乡巴佬”,甚至“白种垃圾”。
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工业化开始之后,贫富分化更为严重。山区与农村之中的红脖子依然处于贫困状态,快速增长的大城市吸引许多来自东欧与南欧的移民,住在肮脏拥挤的贫民窟中。但是工业化也造就一些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的传奇,能够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虽然只是少数,传奇却对普通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起着淡化阶级矛盾的功用:在自由的美国,只要勤劳刻苦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甚至穷人都不支持给富人加税,因为他会想着自己将来有发达的一天。这种基于个人的想法固然鼓舞人心,却有其残忍的另一面:贫困不在于政府与社会的责任,而在于穷人好吃懒做,努力不够,只能怪他们自己。二十世纪初流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有人甚至以进化论来解释穷人的存在:世代的贫穷会造成基因的缺陷,解决贫穷的办法在于限制穷人的生育[3]。
要到二战之后,贫富分化的问题在美国才有显著的改善。这一方面是因为罗斯福在新政期间推出一系列照顾大众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是因为战后美国经济繁荣,远远领先受战争摧残的欧洲与日本。五、六十年代算是美国的黄金时期,与赫鲁晓夫辩论的尼克松的确有骄傲的资本:普通美国人高中毕业之后,只要当上蓝领工人,就可以买得起房子、汽车、电视机,基本上不存在阶级对立的情绪。
不过,对穷人的文化歧视依然存在,尼克松自己就是一例。他父亲在农场倒闭之后,靠开杂货店与加油站养家。作为穷人家孩子的尼克松,从小要帮忙家计,高中毕业时拿到哈佛的奖学金,却因为家中艰困又付不起路费而放弃,只能就近读一间普通的学院。这样的孩子以后可以当上议员,副总统,总统,要是放在中国那是励志的典范。但是在美国记者笔下,写下的时常是另一面[4]:儿时家境艰难被人瞧不起,使他没有安全感,生性多疑,待人处事偏执,性格阴暗。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时期的肯尼迪与洛克菲勒,两位富家公子,家境优越,自信开朗,人见人爱。也难怪以后尼克松尽管选上总统,最后还是因为水门丑闻而黯然下台。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贫富差别又开始加大。欧洲、日本经济复苏,美国不再享有工业优势。中国、印度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带来大量廉价劳力。工业自动化程度升高,蓝领岗位大量流失。美国政治向右转,以市场为主导,一边给富人减税,另一边削弱社会保障体系,忽视劳工所面临的困境。四十年下来,中下层白人已经感觉不到美国梦的存在,同时也累积对权贵与现状的强烈不满。要到2016年,才终于出现一位理解并把握这些不满情绪的候选人,特朗普。他的当选,预示贫富矛盾又将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的一大因素。
- 原标题:特朗普当选 是美国社会三重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