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五未曾改变日本
关键字: 日本战败八一五投降诏书裕仁东条英机【文 矢澤左京大夫】
73年前的今天,是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一天。
1945年8月15日中午十二点,裕仁天皇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了日本各地——这是裕仁第一次发表广播讲话,同样也是大多数日本人第一次听到这个“现人神”的声音。然而,日本人听到的声音可能与他们此前的想象有着不小的落差——透过收音机传出的声音一点都不像是一个40多岁正值壮年的年轻人,而是一种带着特殊的催眠效果、拿腔拿调却又含糊不清的声音。这个声音并没有向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号召他的“臣民”战斗到死或是宣布某个虚无缥缈的重大军事胜利,而是拖长着声音要国民“堪所难堪,忍所难忍”。然而,多数人都难以理解这种晦涩难懂的文言,只有熟悉情势的人才会反应过来,这是在说日本战败了。
进行广播录音的裕仁天皇
现在看来,虽然是战败者的停战声明,但《终战诏书》通篇却洋溢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它没有说明日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侵略他国、也没有承认日本军队在亚洲各地犯下的累累暴行,甚至连“战败”两个字都没有出现,但《诏书》却把裕仁打造成一位精致的和平主义者;在谈当下的形势时,他说“战局必不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我”;在谈发动战争的目的时,他说是出于“庶几帝国自存与东亚安定”;在谈战争罪行时,他说这些都“固非朕志”,而“为万世开太平”才是他本来的初衷。即使是在诏书的最后,裕仁还不忘警诫国民不要“情之所激,滥滋事端”,因为此时他最担心的莫过于战争结束后可能发生的社会剧变。
总之,战争结束了。1945年8月15日,对日本来说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努力回忆历史
即使冠冕堂皇的诏书没有一处提到“投降”,但日本人已然认识到日本的确是战败了。这一天,NHK广播了翻译过的《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虽然是晴天,美军的轰炸机也没有飞来,战争好像真的结束了。
现藏于国立公文书馆的《终战诏书》原件
面对战败,日本人首先是迷茫的——很少有人能在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之前就做好万全的准备。而在这阵迷茫之后,就是“各有各的不幸”了。
第一组回忆者(左上起,顺时针方向):半藤一利(1930~)、内田百闲(1889~1971)、广津和郎(1891~1968)、小林一三(1873~1957);这其中,半藤一利是夏目漱石的外孙,而内田百闲是夏目漱石的学生
以昭和史研究成名的作家半藤一利,战争结束时还是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他回忆说当时“比起战争结束那种‘好极了’的感觉,自己只是眼前一黑,头‘嗡’的一下,像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样,首先进入了茫然自失的状态。然后就是涕泗滂沱。是悲哀的泪呢,还是不甘心的泪呢,恐怕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太一样”。
56岁的作家内田百闲回忆道:“天皇陛下的声音是宣读战争结束的诏书录音。我流下了止不住的热泪,但这流下的是怎样的眼泪啊,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53岁的作家广津和郎也有着类似的回忆:“因为战时没有条件修收音机,所以声音低得快要听不见了…而我却流泪流个不停”。
72岁的实业家小林一三当时也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中午,我恭敬地听完君之代播放后陛下的讲话,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只能茫然地静静坐着”。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战败仿佛是早已预料之中的事情,因此他们“麻木”地迎来了战后,却留下了更加有趣的细节:
第二组回忆者:高见顺(1907~1965)、大佛次郎(1897~1973);两人都是在镰仓活跃的“镰仓文士”作家群的成员。战后,二人与同为“镰仓文士”的川端康成、小林秀雄、里见弴等人为与创办文艺春秋社的菊池宽相抗衡,也创立了名为“镰仓文库”的出版社。三岛由纪夫就在川端康成的介绍下将小说《烟草》投给了镰仓文库杂志《人间》,使三岛由纪夫正式跻身战后作家之列。
38岁的作家高见顺想到的首先是那一天炎热的天气:“(日本)终于还是输了,输掉了战争。夏天的太阳正噼啪地燃烧着,光线刺得眼疼。在这样的烈日下得知了战败的消息,周围除了不断的蝉鸣以外没有任何声音,安静得很”。
- 原标题:八一五未曾改变日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8-16 10:36:10
-
古代内衣,可不只是肚兜啊
2018-08-16 08:57 趣读 -
偷袭珍珠港前 东条面见天皇:完全放心 已经胜了
2018-08-15 17:00 日本 -
日教授被指曾摘抗日男性睾丸作实验样本
2018-08-15 10:09 中日关系 -
刚说完“安倍是亲爹” 然后……
2018-08-15 09:30 -
这部慰安妇漫画,最该看的是日本年轻人
2018-08-10 08:29 “慰安妇” -
人民网评纣王妲己成景区形象代言人:历史岂容如此轻慢
2018-08-02 10:52 -
在古代中国,筷子还真不只用来吃饭
2018-07-31 07:47 趣读 -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018-07-28 18:48 观天下讲坛 -
拦住那些香港人!英国解密文件要让一些人心寒了
2018-07-24 21:58 不列颠 -
中国厨师“征服”美国胃,促成国家公园系统建立
2018-07-23 20:09 海外华人 -
砒霜美白、生石灰洗脸…古代女子如何用生命比美?
2018-07-23 07:45 趣读 -
它到底姓不姓“夏”?
2018-07-21 16:13 考古 -
埃及2千多年前石棺打开!结果让人直呼谢天谢地
2018-07-20 11:16 考古 -
喝酒犯法、杀牛偿命…古代这些奇葩法律让穿越的你分分钟没命
2018-07-18 08:10 趣读 -
212万年前,黄土高原已现人迹
2018-07-12 08:37 考古 -
5000年前“山东大汉”亮相国博 身高近两米
2018-07-11 22:38 考古 -
今天,我国多了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2018-07-02 16:49 观察者头条 -
“足球鼻祖”蹴鞠为何衰落了?
2018-06-27 07:45 中国足球 -
搭载嫦娥4号 沙特相机拍摄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只身从香港来为战友扫墓的老兵,是假冒的?
2018-06-06 17:32 香港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