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洋:特朗普对恐袭的“神预测”对美国大选影响大吗?
关键字: 特朗普美国大选共和党布鲁塞尔恐袭美国大选2016一个没有布鲁塞尔的周二本该属于特朗普,因为美国大选又有三州开战。
而一个发生了恐袭的周二还是难逃特朗普,原因你懂的。
3月22日,“欧洲心脏”布鲁塞尔发生连环恐袭,34人遇难,250人受伤,“伊斯兰国”认领,全欧惊心。
但同样令人瞠目的是,早在1月底,特朗普就“预言”布鲁塞尔是“地狱”,惹恼众人。
一语成谶,特朗普的支持率会因此提升吗?恐袭对美国大选又多大影响?
答案似乎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1.
首要原因在于,美国民众对国际事务一向冷漠。
在美国大选中,对外政策一般处于次要地位,布鲁塞尔?有点远。而在国内事务中,也只有共和党一党最关心反恐和国家安全。
(数据来源:华尔街日报)
去年底一项数据显示,全美人民对恐怖主义的担忧虽有增加,但离9·11之后的峰值还差得远。
不过,这次恐袭还是能有效扭转一下大选的阶段性话题。
毕竟,今年以来,美国大选的焦点主要在移民、全球贸易和美以关系上。这次恐袭至少能在一段时间内,把话题带回到反恐上来。
而考虑到特朗普在这个议题上一贯“表现优异”,在那些重视恐袭议题的选民中,特朗普的党内优势将在某种程度上巩固和扩大。
不过,在两党范围内看反恐,一则去年11月的调查显示,希拉里在所有选民中获得的信任度超过特朗普8%。当时也发生了恐袭,可见希拉里仍将是强敌。
(数据来源:ABC、华盛顿邮报)
2.
布鲁塞尔不是美国大选期间的第一起恐袭。
不会就忘了去年的巴黎和加州圣贝纳迪诺吧?
在前两起恐袭事件发生后,希拉里和特朗普曾很好地利用反恐助推支持率,特朗普关于“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的说法正是在此间提出。而后来退选的神经外科医生本·卡森,就因为缺乏国家安全经验,严重影响了支持率。
但候选人们在两次事件中的表现也让《时代周刊》“看穿一切”:“每次发生恐袭,他们就会列出一大堆打击恐怖主义的计划,然后,重点慢慢就变成讨论特朗普的手掌尺寸,希拉里的邮件……”
3.
那么,按照上面的模式,各位候选人进度如何?
在第一时间表达哀悼和谴责。(√)
提高调门。特朗普再度要求禁止穆斯林入境,呼吁批准刑讯逼供极端分子。克鲁兹之前说要对“伊斯兰国”进行“地毯式轰炸”,现在还呼吁派执法人员在穆斯林社区巡逻。(√)
卡西奇呼吁奥巴马取消访问拉美。希拉里则说,必须加强安保措施,“我已经谈过我们的签证系统……仅说完全关闭边境不切实际。”(√)
值得一提的是,克鲁兹的观点竟然得到了特朗普的支持。
对于这些“新办法”,《纽约时报》忍不住感叹,参选不易,在恐怖主义年代,前天晚上听起来还算谨慎的提议,第二天早上听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画风突变)
此外,围攻更是必不可少。
21日,特朗普曾在采访中表示,要减少对北约的资金支持。一天后,布鲁塞尔恐袭,机会来了!
克鲁兹:这是主动投降!
希拉里:现在正是通过北约和盟友重申承诺的时候!
卡西奇:应该和盟友合作铲除邪恶,而不是抛弃他们!
然而《福布斯》也早已“看穿一切”:“The pile-on against Trump has been tried before, with little impact.”
翻译过来,都围攻多少次了,然而并没有什么X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隆洋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