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洋:我“混进”了中车高铁车间
关键字: 中国中车中国高铁参观中车中车参观动车组高铁装配车间高铁生产长客搭乘高铁赶赴长春的那个晚上,临下车前,一名乘客突然拦住乘务员。
——“咱们这车什么型号?”
——“CRH380。”
——“A、B还是C?”
乘务员忙着弯身查看垃圾桶,有些顾不上,但还是礼貌而疑惑地说,“380B啊?”
乘务员当然不知道,眼前这个不好好下车,正想恶补高铁知识的乘客,心里正紧张兮兮。是的,前阵子,我幸运地“击败”了全国3000多名网友,获得首届“车迷有约·走进中车”活动的入场券,与好友一起登上了驶往长春的列车,前方目的地,“中国轨道客车的摇篮”,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8000根配线无差错
高铁是怎么造出来的?生产高铁的人什么样?有暖气的冬天到底啥感觉……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前两问充满疑惑。不过,尽管主办方精心安排,相较于浩繁的轨交产业,两小时的参观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怎么办?长客人的解决方案很干脆,将参观浓缩在三个“集大成”车间,期间,年轻的管理层、熟练的工人、低调的专家,展开了生产车辆式的配合,接力完成了全部接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城轨车辆装备一车间是我们的第一站。在这里,员工李斌如数家珍,介绍了长客60多年的历史和成绩: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全国十四个城市的地铁车辆、上海磁悬浮、巴西世界杯地铁……
我们沿着参观路线穿过一节节车体,橙色的是深圳地铁二号线,深蓝色的是七号线,有“生命线”之称的落车线上停着数台转向架,等待落车。过道旁,一位师傅正蹲着身子忙安装,被门框框出了一张剪影。
为了让我们近距离了解生产,厂方安排的工电一班班长郭巍早已等在一旁,她一袭蓝衣蓝帽,带一点东北调儿,边说边展示起了女工的基本功“打把分线”。
“基本含义是,把成千的线束理顺,像梳头一样。我们勒扎带的距离要等同,要按照工艺文件的标准。勒到端子台附近的时候,我们按照图纸,把线、号跟端子排的位置一一准确配对,然后扎在准确的位置上。扎带朝向要一致,而且,扎带的朝向要和导线出现的位置要相反,这样在剪切扎带的时候,可以避免导线划伤。扎带使用完毕以后,我们用专门的扎带枪进行剪切……”
跟不上?其实我拍了视频。
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车迷们早就把小讲台围得水泄不通,从头议论到尾,或者问“绳子是尼龙的吗?”,或者忍不住随着郭姐的解说,感叹“嗯不能划伤导线很重要”。
参观期间,正值车间开展“双百万”活动。双百,百台司机台安装无缺陷、百台内饰安装无缺陷;双万,一万个螺丝安装无松动、一万根配线无差错。在长长的光荣榜上,郭姐的名字位列榜首,成绩,连续8000根配线不错。
什么概念?大约连续一年配线不出错。
文艺焊工
告别城轨车间,大巴在厂区回旋折转,沿途的铁轨、车体都覆盖着皑皑白雪,沐浴着冬日暖阳。但谁又想得到,这一段路原来是我们最后的宁静。
高速中心铝车体二车间就像重金属摇滚现场,进门时正传来激情满满的“哐!哐!哐!哐!”……你大概猜到了,工人们正在焊接车体。从这里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高速动车组的生产线。
车间里陈列的是清一色的金属制品,可惜被红色挡板遮得几乎密不透风。远远望去,“围墙”上或露出脊梁、或透出侧影,通体寒光、错落有致。不远处,一台初具形态的车头恰好悬停在半空,不知将被吊往何方。
车头“剑指”的方向站着久候的林旭东师傅。与郭姐一身湖蓝不同,他的工装白而略有磨损,神色也稍显腼腆。不过,人家靠手艺活儿说话。
他身边的四副作品都来自一线工人岗位技能竞赛,铆工肖像画《时代风采》展示了工人师傅对三位技术大拿的敬仰;焊接作品《龙行天下》中7726块鳞片是一气呵成;《沁园春·雪》是林师傅用风动工具巧借生产废料制成;埃菲尔铁塔则主要借助胶粘,还得经过冲压设备加工和手工打磨。
欣赏之余,远处焊接声依旧不断,工作区被火光映的忽明忽暗。突然想到,大概不是车间挡着不让看,实在是工种太危险,才选择了这样“文艺”的展示方式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隆洋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