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长江:外汇和外贸数据里,能看出这些门道
中国的进出口数据由海关统计,元数据出自报关文件及外贸合同。根据外汇是否增加来推算外贸顺差的真实,确实不靠谱。外贸跟内贸一样,也有一个付款情况,这要依据合同(或约定),以及资金周转而定,所以,进出口贸易数据与实际付款金额不一样很正常。讨论外贸顺差至少应关注几个方面:
货物计价。中国统计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如果外国也这样规定,直观的就还有运费、港口费((停靠、装卸)等。因此,需讨论外贸货物的实际价格。
外贸运费统计较为复杂,国际组织规定:要根据贸易双方的约定,或何国公司运输等情况而定,如果出口商承诺运费,无论是本公司运输或本国第三方公司运输(本经济体内交易),运费直接记在离岸价里(同时也为对方的到岸价);如果用外国第三方的运输公司,运费记在外贸服务里。如果出口商不承诺运费,离岸价不包括运费,运费记在外贸服务里。中国外贸统计的运费是货物基值的5%。
美国的外贸统计数据有三个价格,出口价有一个,即FAS(港口船边交货价),这个港口或在美国或不在美国(如中国的到岸价);美国进口价有两个,一是海关价(对方的离岸价),二是 CIF(到岸价,货物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比海关价高6%左右。在核对中国与某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时,要分析具体情况,统一口径。
加工贸易。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近53%来自加工贸易,包括中国自第三地进口零部件,要将这一部分减去。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中,54%来自外资企业,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而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
加工服务。进出口货物分为几类,即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海关特殊监管)、其他贸易,但与货物相关的是加工服务(统计在贸易服务),加工服务与加工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权变动,“加工服务”只对货物提供制造服务,即加工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如国外提供零部件在中国组装产品。加工贸易则相反,加工服务利润小于加工贸易。如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没有投资工厂(有销售公司和研发公司),苹果手机多由中国工厂代工,代工挣的是加工服务费,而回销美国的苹果手机,中国统计为加工服务,美国统计为货物进口。
转口贸易。出口货物占GDP的比全球排名第一的是香港,高达146%(本港统计为159%),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全球排名也为第一,高达70%(其中信息和通信产品占58%)。众所周知,香港的制造业很不发达(占GDP的比仅为1.2%),高科技产品出口值高于制造业产值,形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转口贸易(包括转口美国),香港是国际货物贸易的主要枢纽,转口贸易占出口额不低于88%。假如,转口贸易的货物生产地为中国内地,经香港转口美国,中国统计的出口地为香港;而美国按照国际统计标准方法的原产国原则,将这些货物统计为中国出口。
服务贸易。中国服务外贸是逆差。据中国商务部报告,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大幅少统(是应统的54%),因此,美对华总体贸易是美方公布的对华货物贸易逆差额的37%。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对华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美方的出口管制措施涉及10大类约3100个物项,多是美具有出口优势的高技术产品。
各国统计的中外进出口贸易数据有差别很正常,以外国数据为准质疑中国数据,没有说服力。
三、中国外贸的结构和质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出口货物占GDP的6%左右;改革开放后,货物出口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货物出口最多的国家;2006年出口货物占GDP的比到最高点(35.4%),然后开始降比。
2000-2008年间出口平均增长率约23%,与改开以来的平均增长率相近,最困难的是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负增长,随后有所恢复;2015-2016年(还是奥巴马执政),中国出现外贸负增长;2017-2020年是特朗普当政时期,其对中国某些产品出口美国采取了很多限制,而实际上,出口美国平均增长率比奥巴马时期稍有提高,只是在2019年降幅较大;而进口美国货物有较大幅增长。
综合各种情况,2009-2020年间出口平均增率比前期的23%大幅下降,只有6%。拜登当政后,对中国的外贸政策有所调整,2021年中国出口增长率达21%(出口美国增幅达19%),出口额占GDP的比为19%,略超过2016-2020年间的占比。中国出口额占GDP的比,在全球排第41位(近200个经济体)。
众所周知,工业品出口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中国工业品出口的特点是:
第一,高科技产品出口额是中国最多。
1997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约10%,后逐年增加,2004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为31.4%,占比排名为12位;德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额排名第2(美国第3),与中国有巨大的差距(德国占比为15%,排名第40位)。
根据国际组织的规定,高科技出口产品是指具有高研发强度的产品,有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生命科学、计算机和通讯、电子、光电、计算机集成、航空航天、核技术、医药、科学仪器、电气机械等。
中国高科技出口产品占比最大的是计算机和通信,占比为59.1%,其次是电子产品,占比为24.8%。
反映出口产品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向发达经济体出口高科技产品,中国向发达经济体出口高科技产品占高科技总出口的68%。
第二,机电产品也是中国出口最多(机电产品与高科技产品统计有交叉)。
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超过服装纺织品类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机电产品与制成品的比持续增加,2021年达61.6%(2020年为62.2%)。近些年,有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向境外转移,但多集中在投资小、生产简单、产业链短的产品;而投资大、生产复杂、产品链长的产品仍在增加,如电视机,2014年出口7405台,2021年9994万台,2022年预计将超上年;特别要强调的是,现在出口以中国品牌为主。
第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是中国最多。
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七类,即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玩具、塑料产品,多年稳定在制成品的20%左右(如2010年为20.2%,2020年为20.9%),2021年降为18.9%。如鞋靴出口,2017年为96.4亿双,2021年为87.3亿双,2022年有望接近2017年水平。
近些年,劳动密集行业有向境外转移的情况,转移较多的是外国品牌,也有部分国内品牌,现在出口(无论美元和人民币)的价格在增加,如鞋靴出口,2017年为32.1元/双,2021年为35.7元/双,2022年仍在增加,每年约有近3%的涨幅。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是工资性成本上涨,但其工资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工资的增长,从而出现了行业工资低、招工难,以及利润低的情况。
在20年前时,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多于出口,机电产品进出口差不多。之后,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比在85%左右波动,机电产品进出口比在67%左右波动,2021年,高科技进出口比降为75%,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降为51%。这两个数据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反映了中国与国外高科技的和机电产品的相互依存,特别是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
结合具体的进出口数据,还能看出:
第一,出口大户也是进口大户。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的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500强排名可以看出,进出口大户特别是外商企业进品、出口额都很多,如进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进口排第4,出口第10位)、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进口排第5,出口第1位)、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进口排第6,出口第33位)、深圳富士康公司(进口第10位,出口排第4)。这些大户多与电子产品相关,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占比最大的确实也是电子产品,占高新技术进口的67.2%。
第二,外资企业是进出口的重要力量。
2021年,外商投资(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进口额占总进口的比为37.8%(出口额占总出口的34.3%)。外商企业在中国注册是充分利用的中国人口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产业链等优势,开展全球化营运。
不可否认,外商高科技企业贡献非常大,据中国对外贸易500强排名,外商高科技出口占高科技出口总额的比至少为70%;外商企业高科技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为65%。
中国的外资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的24%左右,与国有经济一样,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出口大户中的部分外商企业实际是内资企业。如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深圳)注册为中外合资企业,注册为外商投资企业有很多好处不言而喻。
中国货物出口额前十国家(地区)排名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德国、荷兰、英国、马来西亚、台湾等。中国货物进口额前十国家(地区)排名为台湾、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巴西、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虽是高科技出口额第一国,但不是高科技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排第12位),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排在中国的前面。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是半导体业传统国,越南是中国转移产业的重要承接国(高科技出口额排名第7,占制成品的比为42%)。
但与中国制造业构成竞争关系的经济体其实主要是韩国,中韩两国制造业结构较为相似。然而,韩国已发展到境外投资建厂阶段,本土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与中国竞争关系减弱(韩国高科技出口额排名第3,其占制成品的比为31%)。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与GDP的比表现不差,除了制造业总体上稳定的因素外,也要考虑到GDP增加相对较少,显得比率稍高。在双循环之中,出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维持一定的工业品出口增长率,也能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增长。
近年来,对于产业链演变的压力,国家已采取对应措施。最近,国家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国家地改委也提出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制造业外商企业进出口,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梯次转移。只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产业转移及配套政策,就一定能保证中国制造业的稳定和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和注释
1.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民账户体系2008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头寸手册(第6版)
3.国定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4.商务部,关于美国在中美经贸合作中获益情况的研究报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对外贸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订单排到明年4月底”:中国箱包出口强劲反弹
2022-10-12 22:53 观网财经-消费 -
PC市场遭遇“历史性放缓”,英特尔裁员数千人应对?
2022-10-12 17:05 观网财经-科创 -
承诺6000万仅完成223万,薇娅丈夫公司带货也翻车?
2022-10-12 16: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腾讯视频“破壁”纳入阿里会员体系?知情人士:系天猫常规采购
2022-10-12 13:59 -
9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8108亿元,释放啥信号?
2022-10-12 09:21 观网财经-宏观 -
一片卫生巾,撕裂中美两国互联网
2022-10-12 07:47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一变电站遭乌军炮击,2000多人断电
2022-10-11 23:08 俄罗斯之声 -
IMF下调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7%
2022-10-11 21:39 -
“9块9”频道上线!抖音把手伸向拼多多?
2022-10-11 18: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宁德时代赚麻了,前三个季度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2022-10-11 17:01 观网财经-汽车 -
《斗罗大陆》也带不动业绩?三七互娱一字跌停
2022-10-11 15:4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4次上市失利,《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又遭多名高管退出
2022-10-11 14:17 -
国家统计局:十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78.0%
2022-10-11 14:00 观网财经-宏观 -
腾讯时隔5年再诉OPPO不正当竞争,上次曾索赔8000万
2022-10-11 11:19 观网财经-科创 -
流动人口3.76亿,他们都去哪儿?
2022-10-11 08:50 观网财经-宏观 -
德防长:将向乌交付导弹防空系统
2022-10-11 06:53 -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2022-10-10 18:04 诺贝尔奖 -
字节去年亏损849亿美元?可能只是财务错觉
2022-10-10 18: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压倒燃油车的稻草?
2022-10-10 16:18 观网财经-汽车 -
酱油“双标”风波继续:海天跌超9%,对手涨停
2022-10-10 16:09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