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零壹空间:中国有自己的路 不会照抄SpaceX
关键字: 零壹空间商业航天中国航天高超声速
观察者网:我看到贵公司提供的宣传材料里提到了一个超声波自动探伤机器人,这个产品好像国内没有听说过,在央视《大国工匠》栏目中还专门介绍过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探伤检测的工人,工作非常辛苦,能用机器人减少工人工作强度似乎是很有意义的。不知道这个机器人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研制这种装备有什么优势?
舒畅:超声波自动探伤仪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研发项目,国内没有人做过,我们是率先把它做出来的。现在既自己用,也提供给国内客户。这个产品也可以出口,因为它核心是一套算法,硬件部分相对而言并不复杂。
超声波探伤机器人
最重要的,是我们依托中国工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的基础,就是最大的优势嘛!
“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不想照抄SpaceX,更愿意学华为”
观察者网:贵公司刚才发布会上谈到,您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对媒体:“不作秀、不出头、不评论同行”的“三不原则”,这次我们来,也是贵公司很少有的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活动。我们看到SpaceX公司和您的做法正相反,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和媒体打交道,不知道关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现在咱们还继续讲“三不原则”吗?
舒畅:(笑)那是以前啊……我们这个事,讲点情怀的话,从一开始压力很大,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有些人还有些嘲笑。所以呢,我觉得,事实胜于雄辩吧。
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所有人都在问你是不是中国的SpaceX啊,中国的艾隆·马斯克啊。但我觉得,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也有自己的道路,我们更愿意学习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把一个行业做的特别扎实。技术也扎实,商业化也扎实。
所以,我们也不想说去照抄Space X,他们的做法。
埃隆·马斯克的演讲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SpaceX的宣传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说你看航天这个东西原来呢,越来越神秘,和老百姓越来越远。但SpaceX呢,搞很多宣传,让大家觉得航天原来也是一个触手可及的东西。比如说可回收火箭、太空旅游、将来的高超运输,这些是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东西,大家就有一些共鸣。而我们现在呢,每次发射,《新闻联播》一报,大家都背下来内容了。但是跟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宣传,做的真的不多。这一点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观察者网:那为什么现在就觉得可以开始做宣传了呢?
舒畅:我觉得,在有产品以后,大家会更相信这件事情吧。
“高超声速运输,这是‘钱学森’弹道的本意嘛!”
观察者网:您前面还提到,未来有“高超声速运输”的远景规划,能否谈谈?
舒畅:这只是我们一个远景规划,现在还处于很早期的展望阶段,只能说有个粗略的想法。
观察者网:那我们就作为展望,说说这些对未来的展望如何?我们的读者也很期待看到这方面的话题啊。
舒畅:那我就稍稍说说,其实关于这个,我们还在论证,这是一个长期课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其实,这个事情的可行性是没有人怀疑的是吧,2003年我们杨利伟将军都已经实现了。
所以,大家怀疑的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成本高,一个是常人可能无法承受巨大的过载和冲击。
但事实上呢,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设计解决的。
比如说,火箭的回收,发动机要是能回收使用1000次,成本就可以大幅度下降了。
加速度方面呢,比如我们的飞行速度不必达到十几个马赫,就控制加速度不超过4个G。这样,普通人就能承受了。
钱老当年的“钱学森弹道”本意也是进行高超声速洲际客运飞行
相比之下,杨利伟发射的时候,最大的过载短暂达到8个G,如果不要求进入轨道,是可以避免的。
我觉得如果要畅想一下的话,将来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比如我们从中国飞美国,十几个小时,如果坐火箭呢?
火箭能飞多快?比如,4马赫,那么速度就是飞机的5倍,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你说这是不是市场?况且,用火箭进行运输,这就是钱学森钱老当年提出的“纽约到巴黎”那个“钱学森弹道”的本意嘛。
好,你接下来要说成本的问题,我们也考虑了。
打个比方,你说波音737能载多少人?100-190人左右吧?那我们算他150人。
如果我们火箭起飞重量150吨,运力大概能到30吨,因为我不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所以火箭就可以很小。
30吨运力什么概念呢?200个人,一人一百公斤,20吨,还有10吨可以装座椅啊,生命保障系统啊这些。
上世纪40年代,在喷气式客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人们已经在幻想用火箭载人
因此一个150吨-200吨的火箭,它的运力和波音737是类似的,飞行速度5倍。
那么问题就是成本,怎么把成本降下来,那就是要实现重复使用。
如果我这个火箭可以和飞机一样,飞上万小时,那成本就可以大幅度下降。
我的技术团队跟我说,5-10年内,我们能实现6-10人,可以做太空旅游。
观察者网:那您说的这个就有点像“山猫”咯?
美国XCOR公司的“山猫”太空飞机
舒畅:是接近。不过当然,这也是在畅想,但这是这个行业最有意思的方向,也是我们很多同行在考虑的。
“高超声速是我们最大的技术优势,也是新兴市场的方向”
观察者网:从现在贵公司的规划看,OS-M火箭用来发射卫星,OS-X火箭主要进行高超声速飞行,这方面的商业运用此前没有很多报道,能否说一下。
舒畅:X系列火箭主要面向的用户是科研院所。
国际上,包括NASA,他们的高超音速验证飞行其实也很多,只不过他们没有推出专门的产品。
其实我们这个领域,很多是科研类项目。除了给特定用户提供验证飞行外,我们也在考虑,我们会把我们的数据,提供给高校的科研人员,老师啊,课题组啊,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高超音速研究发展。
观察者网:您说的向用户提供数据,是否意味着我们要自行设计一个高超声速验证飞行器,来验证高超声速下的一些飞行数据?
舒畅:这么说吧,我们打涉密的飞行器,那相关数据自然只能给特定的客户。
但如果我们打一个自己设计的,那获得的通用数据就可以提供给高校的一些研发团队。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OS-X火箭,可以携带各种设计构型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比HiFRE高级得多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高超声速”
因为这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视的前沿方向,我们觉得这方面的市场很大。
观察者网:这方面未来是否也有考虑为国外用户提供服务呢?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如果我们开放这方面的试验,国际上的用户恐怕会踏破门槛。
舒畅:(高超音速)这个领域呢,是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有很多领域不是很明确,需要我们给相关主管部门建言献策,怎么在保护我们国家战略利益的前提下,来开展商业化运作。但是它市场空间确实很大,你刚才说的这个,就可能是一个未来的新兴的市场方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堵开源
-
“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62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2“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6“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8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