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反导,能对付朝鲜导弹不?
关键字: 大气层外反导朝鲜弹道导弹北极星-2大地【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王宇波】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矛与盾》是韩非子的著作,本意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卖的矛与盾,因自相矛盾而无法自圆其说,寓意则是要人不能违背事物客观规律。
就在之前这个周末,朝鲜和印度分别进行了一次导弹发射试验,朝鲜射的是“矛”:北极星-2是射程不到2000公里的固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而印度打的则是“盾”:“大地拦截者”(PDV)是射高达97公里的大气层外反导拦截弹。
虽然这俩国家在地理位置,地缘政治等各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干系,而且退一万步讲,朝鲜真的想打印度,他这次发射的导弹射程也够不到印度;不过从技术角度讲,北极星-2可以类比的是中国在1965年-1970年间研发的巨浪-1弹道导弹技术水平,“大地拦截者”则让人想到中国在60年代开发的“反击一号”导弹。两个都是采用了上世纪60年代技术的“10后”导弹,这样的“矛”,能击穿那样的“盾”吗?
这不禁让人好奇起来,而且印度在宣传中多次强调,“大地拦截者”能够对抗射程在2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与巨浪-1导弹、或者说早期型东风-21相似技术水平的“北极星-2”正好符合PDV在宣传中的假想敌要求。那么关于这个“矛与盾”的问题,不妨就让我们来“关公战秦琼”一番。
当然战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把这次的两位“10”后主角分别拎出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世和来龙去脉
朝鲜之矛
朝方公布的“北极星-2”导弹发射瞬间,导弹采用冷发射方式升空,导弹发动机在半空中点火
13日,朝鲜国家媒体朝中社、劳动新闻等刊登“北极星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枚采用固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单就其“固体燃料”、“机动发射”,以及其弹体直径超过1.5米三大特点来看,该导弹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我国早期的东风-21导弹。
当然,以此前朝鲜曾经展示的导弹相关研制测试照片来看,朝鲜的导弹基础技术能力和导弹相关设备制造能力方面,肯定是赶不上研制东风-21时中国的水平的,可以推想,其部分零部件的来源也是耐人寻味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和朝鲜此前研制的所有技术水平超过“火星8号”(劳动)导弹的导弹一样,这种导弹恐怕也很难大批量生产装备。
不过,正如笔者此前说过的,朝鲜真正需要的,也就是数十枚具备携带核弹头飞到日本,在发射前难以捕捉摧毁的导弹。这样的配置足以让周边国家认可其能够对国际局势造成重大破坏,继而改善朝鲜的国际生存态势。在这种前提下,部分关键设备的问题,不管是通过“国际导弹黑市”去走私,还是通过相关管理比较混乱的俄罗斯、中东地区部分国家进行搜罗,都是有可能解决的。甚至,以90年代初朝鲜能从苏联原加盟共和国、东欧国家搜罗回来大量零件,在本国“组装”了数十架米格-29的水平来看,在苏联解体后初期的混乱期间,朝鲜染指一些高级的苏联导弹零部件都不是不可能的。
从这角度来看,朝鲜的“北极星2”号可能是真正能够满足其需要,并有可能进行小批量生产装备,真正用来携带核武器实现最初核威慑能力的实用型装备。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一样,其威慑目标基本只可能是日本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北极星2”和其模仿对象东风-21颇为相似,当时中国对苏联核威慑的主要装备是能够从新疆发射打到莫斯科的东风-4,射程相对近的东风-3、东风-21和巨浪1的目标则是苏联远东地区。
远东地区当时苏联可能进攻我国的主要出发阵地和后勤支持中心,因为苏联幅员太大,从其欧洲核心部分出发的物资、军队都需要经过漫长的铁路线运到远东,才能用来进攻中国,对其进行核打击可以直接挫败苏联可能对我东北地区的入侵。
对于朝鲜来说,逻辑是一样的,以朝鲜战争的经验来看,美国进攻朝鲜的主要基地就在日本,如果能够用核武器对其进行毁伤,可以最大限度破坏美国进攻朝鲜的能力。当然美国的核武器比朝鲜多得多,但是只要摧毁了美国在日本的主要基地,就可以让要跨越太平洋才能来干涉东亚局势的美国丧失立足点。不论之后朝鲜会遭到什么下场,美国的损失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对于“搏命”的朝鲜而言,无所谓了。
这就是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基本逻辑,也是朝鲜核武器发展的下限。这一点我们之前也说过,朝鲜的“洲际导弹”和“氢弹”发展更像是一次“试一试”,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技术能力“出人意料”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了——万一成功了,金元帅就能搞个大新闻了呀。不幸失败之后,自然要往更加务实的方向走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去年朝鲜在“火星10号”(舞水端)导弹试射上“屡败屡试”就可以理解了。2016年朝鲜进行了固体发动机试车台试验,接着是”北极星1“导弹水下发射和全射程试飞,紧接着又连续进行”火星“系列液体燃料中程导弹的发射,基本摸清楚了机动式中远程导弹的检测、发射流程——当然在过程中也付出了血的教训。
朝鲜弹道导弹家族族谱,此次发射的“北极星-2”还不在此列,从左向右分别为KN-11,劳动,舞水端,大埔洞1、2、3
虽然因为朝鲜遥测技术水平限制,能够从这连续多次“火星10号”发射中搜集到的数据恐怕不多,但至少经过这些血的教训,朝鲜总算试出来了中远程导弹机动发射的技术,验证了他们原本只从书本上、或者苏联解体后挖来老专家的言传身教中所学到的那些东西。可以说,接下来“北极星2”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王宇波
- 最后更新: 2018-05-17 21:19:42
-
联合国发视频:感谢中国维和贡献!
2018-05-17 16:34 观网看片 -
祸不单行,台军另一“精锐”也出伤人事故
2018-05-17 15:00 台湾军事 -
拒绝“简单粗暴”,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大变化
2018-05-17 11:47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苏丹宣布中国“山鹰”教练机入役
2018-05-17 08:59 -
“汉光”预演出意外:台军伞兵坠地重伤
2018-05-17 08:15 台湾军事 -
美国第一架CH53K重型直升机服役
2018-05-17 08:15 -
防这个?美军要求研制“雷达隐身”军服
2018-05-16 13:37 -
朝警告美国后 美战略轰炸机缺席联演
2018-05-16 10:00 朝核危机 -
美国V-280倾转旋翼机实现平飞
2018-05-16 09:19 -
日本月内部署首架自行组装F35A
2018-05-16 09:00 日本 -
国产航母首任舰长同学:他听飞机声就知道发动机型号
2018-05-15 19:16 中国航母 -
美新片《驱逐舰》表现抗击“神风特攻”历史
2018-05-15 10:48 -
13年后,韩国第2艘两栖攻击舰下水
2018-05-15 09:10 三八线之南 -
台媒:解放军干扰机昨天于海峡中线以西巡航
2018-05-15 08:15 长空铸剑 -
解放军驻吉布提基地实战演习
2018-05-15 08:00 -
台军:自造护卫舰不上“神盾”了
2018-05-14 11:40 台湾军事 -
6架!运20同框数量再破纪录
2018-05-14 09:20 中国大飞机 -
连史尴尬:“大功三连”人人学,本连荣誉一知半解
2018-05-14 07:25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
重磅发布!我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
2018-05-13 08:05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256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72“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4“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7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中国在古巴进行间谍活动”,我大使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