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旭、大风哥: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美国对华负面看法从何而来
关键字: 中美关系美国误解中国美国对华负面看法中美差异宏观上看,两种视野下的“中美关系最重大的议题”也有很大差别,大众关心工作被中国夺走,而精英关注中国网络袭击。
要逆转这样的局面并不容易,美国和中国不同,在吴旭教授的比喻里,现在的美国有点像晚清中国,对外面认识有落差,却没有奋起直追的动力。这当中有美国人的性格使然,也有本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原因。
我们每代人喜欢的东西可能不同,美国人可能三代人都喜欢同一支橄榄球队。而美国本身身处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有恃无恐。有人说“美国人是靠战争学会地理的”,只有他们打过仗的地方,美国人才知道确切位置。即便这样,最近有媒体让美国人在地图上点出朝鲜的位置,结果他们点的满世界都是——其中躺枪最多的是越南。
朝鲜在哪里?
空间上的错位之外,时间上的错位理解更令人销魂。美国人在被问到对中国印象来自哪些文学作品时,大众的前十回答里居然有好莱坞大片《珍珠港》。《珍珠港》里并没有一个中国人啊。吴旭教授开始也不得其解,问过美国同事后,对方表示很正常,因为很多美国人是分不清中国和日本的。
其他的文学艺术作品,也以描述旧中国、封建中国面貌的为主。见下图:
这一层精英与大众的隔阂,最近更甚了一筹。吴旭教授指的是马里兰大学中国毕业生的演讲。
原本只看那个演讲文本,除了有点做作,吴旭教授倒觉得没有大碍,“但是一看视频,就受不了了,表演性太强,场合、身份都很没分寸。”他说“尽管台下有掌声,但这种浮夸,可能连美国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毕竟美国社会对今天自己的处境也在反思中。”
反过来讲,不论从哪个方面,中国网民对这位女生的举国攻击、学生的道歉,这些在美国人看来也都是不合适的,加重了美国对中国的负面认知。
这次摆荡之后,可以想象美国对华印象又会回到一个均值,一时无法变得更好,也不会立刻变得更糟。
写在美国的第四纪循环来临之前
不过,或许大家要顾虑的并非美国民意,而是美国的未来。讲座的最后,吴教授引入了《第四循环》(《Fourth Turning》)一书的观点,该书试图寻找美国历史中的周期规律,其中,从美国建国时期起,每隔大约80多年是一个周期,周期与周期之间有着相似的兴、衰、混乱和重振。
掐指一算,特朗普的出现,恰是美国处在混乱高峰的“第三纪”,或许这一阶段过去之后,美国又将迎来重振旗鼓的第四纪?那时候是否会出现一位强力总统带领美国人“再次伟大”?
吴旭教授再次做了一个大预测:特朗普将在3年之内将被弹劾。用第四循环的逻辑,这一波美国政治乱局处在第三周期边缘。过去30年中国很幸运,2000年前后,美国人几乎就要对中国动手,银河号、撞机、炸大使馆……但是911转移了美国的注意力。这种好运气一直不断,中国赢得发展的宝贵时间。这种好运气能持续多久?
现场有同学问吴老师,中国如何能够打垮美国?吴旭老师反问:为什么要打垮美国?这种纯粹敌对的思路要不得。大风哥则当场表示,当美国的第四循环真的来临,在座的各位那时候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就算中美真的要死磕,在座各位也都是承担者。所以无论如何,要担得起这个责任,希望各位能和美国博弈的好一点。
此外,大风哥与吴旭教授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的中国观以精英、大众为分野,那么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以什么为分野呢?左和右?不同产业?没有形成定论,各位读者怎么看?
【人文撞物理,关注智能国(请长按二维码)】
- 原标题:猜猜影响美国大众当下对华印象的电影有哪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36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80“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58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123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10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