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答案年终秀】吴蔚:美西方完全不理解中俄交往底层逻辑,还在错误方向上努力
最后更新: 2024-02-20 13:07:14【编者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判断,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逻辑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如何准确把握世界局势走向,锚定自身战略方向,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题中之义。
在观察者网2023“答案”年终秀上,深圳卫视评论员、直新闻高级主笔吴蔚,从三场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谈起,以元首外交为观察窗口,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揭示中俄外交的底层逻辑,这也是中国坚持自身外交道路的“答案”。
吴蔚:
大家晚上好,我是吴蔚,很荣幸受邀参加观察者网“答案”年终秀。今天晚上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开局之年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什么是开局之年?是指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的第一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
去年底,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家知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一共召开过几次吗?答案是三次。分别是:2014年、2018年和2023年。如果大家刚好在那天都收看了《新闻联播》,会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参会人员,我是指除了主席台以外的所有参会人员的桌上,都是空荡荡的一片,没有纸也没有笔,言下之意,这是一场不允许记笔记的绝密会议。
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那么外界该如何了解这场会议的精神呢?只有一个途径:对新华社释放的通稿进行解读与研判。如何解读通稿呢?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两点我的解读:
第一,我们的决策层是如何描述当今世界局势的?这个非常重要,代表了一种认知,这个认知会传达给全国人民,告诉大家我们的领导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格局的。
第二,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与中国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对十八大以来的三场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作了一个梳理,摘出了历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一些重要表述:
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有这样一句关键句: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2018年的关键句则是: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
2023年的关键句则变成: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
将过去三场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重要论述放在一起来看,恰好概括了我们国家的决策层是如何认知这十年的。如果将这三段论述进一步的细化、过滤、浓缩,我认为它有几个关键词:百年变局、战略机遇期、转危为安、发展壮大。我个人认为,要想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或者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佳的破题切口,就是理解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前不久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深入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王毅在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元首外交是战略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对外工作的最高决策者和总设计师。作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形式,元首外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想生动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逻辑,我想,元首外交就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一般认为,元首外交大致分为:主场外交与出访外交两大类。今天我着重聚焦的是出访外交。大家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习近平主席一共有几场外访吗?答案是四场。
分别是:3月访问俄罗斯、8月访问南非、11月访问美国、12月访问越南。其中两场是双边外交,3月访俄就是中国跟俄罗斯之间的双边会谈;12月访问越南,是社会主义阵营两个兄弟之间的谈话。两场是多边外交,8月份访问南非,习近平主席不仅进行了国事访问,还参加了金砖会议;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不仅进行了中美元首的对话,同时还参加了APEC会议。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是新征程的起点。新征程上,习近平主席的首场外访,当然最值得关注。这也是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一次锚定中俄关系下一个十年的突围。
要想理解此次访问俄罗斯的背景与逻辑,我认为首先要对俄乌冲突有一个相对深刻的理解。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21年底,那是这场战争爆发前的博弈时刻。让我们看看西方智库是如何研判局势的。
2021年11月18日,美国兰德公司发表了一份报告,标题是《美国该如何回应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新举动?》。
2021年11月18日,兰德公司发布报告《美国该如何回应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新举动?》
如果用乌克兰的视角去看这篇报告,通篇写满了四个大字:绥靖主义。兰德公司建议美国政府:应该说服乌克兰妥协让步,承认东乌事实上已经独立的现状,因为美国基本无法说服俄罗斯妥协让步。如果普京决心开战,那么仅仅凭借经济制裁是很难奏效的。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不可能为了乌克兰而流血,那么美国政府最好劝说乌克兰政府履行协议接受现实,否则会遭致更大的灾难。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份报告,它说的有没有道理?某种意义上看,它甚至预言了俄乌冲突的结局,就是在列强的干涉下,乌克兰事实上被瓜分了。这种思维模式在西方其实非常具有代表性,但在乌克兰视角,这无异于是让泽连斯基下台。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泽连斯基会铤而走险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那么俄罗斯人又是如何研判局势的呢?我这里还有一份报告非常有意思。
2021年11月25日,在兰德公司发布报告的几天之后,俄罗斯官方智库“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与“瓦尔代俱乐部”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标题是《俄乌战争会是未来的基本前景吗?》。了解俄罗斯外交系统的人应该明白,这两个智库在俄罗斯的份量是很重的,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它释放了某种来自莫斯科的信号。
2021年11月25日,俄罗斯官方智库发布报告:《俄乌战争会是未来的基本前景吗?》,上图为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网站截图,下图为瓦尔代俱乐部网站截图
如果通读这篇报告,你会发现俄国人其实非常清醒,他们甚至把为什么不该打这场仗的原因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了。作者认为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旦开战,俄罗斯将被西方舆论贴上“入侵者”标签,进而在外交上被孤立;一旦开战,美西方的军事援助将进一步壮大乌克兰的军事实力,俄罗斯也无力阻止这种基于陆路运输的军援,北约东扩将事实上更进一步;西方国家将全力制裁俄罗斯,切断俄罗斯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而美国将在能源贸易中占据上风;乌克兰东部地区民众对俄罗斯的忠诚度是不显著的,俄罗斯是否有能力消化这部分新增领土;这一场战争将急剧恶化俄罗斯的国内局势,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这份报告,应该就是:这将是一场成本远超收益的战争,能不打就不打。当然,或许大家对这份报告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另外一种绥靖主义,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鸵鸟行为,等北约将乌克兰纳入麾下之后,俄罗斯面临的威胁不就更大了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
连亏三年后,“路虎”品牌将成历史
2023-04-27 16:18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