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德·沃纳:邓小平银行改革造就中国奇迹,日本央行却成了美国傀儡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41:47观察者网:在这种去中心化模式下,如果一线人员或组织的目标实际上并不一致呢?
理查德·沃纳:你的质疑是合理的。我觉得要想让去中心化行得通,不论是经济还是军队,都需要培训、教育和赋能。去中心化的力量源于赋予人们权力,但人们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就需要知识、诀窍、培训。
问题是,目标是什么呢?政府应该与人民一起制定目标,努力统一各方意见形成共识。如果人民受足够教育,他们会理解这一目标的道理。例如,我们目标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繁荣,希望发展可持续,并对环境加以保护。通过教育系统,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腐败是不好的,会导致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教育可以激励人们去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
我认为历史表明这一模式是可行的,且效果非常好。当然,在任何国家,包括中国,总是有目标不同、甚至目标相反的人,但那些人不重要,他们无法动摇大局。只要社会上对整体目标有共识,即便有一些人尝试“拆台”,其他人就会质疑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没有道理的事情,或者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因此,社会能自行应对少数异见分子。
理查德·沃纳:通过教育,可以统一思想、目标
我认为人们也会支持共同目标并感激自由。这就像抚养一个孩子,你会试图教育他们,但也必须逐渐给他们一定的独立性,最终彻底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责任感,会引导他们做出良好的行为,往共同的目标努力。有一小部分人不会这样,但是社会可以忍受少数人做其他事情。但我认为,看看不同国家的历史,这种模式效果显然不错。
观察者网:但有时,会出现类似于美国两极分化的情况,一半人群有一个目标,另一半人群的目标截然不同,难以形成共同目标?
理查德·沃纳:有时是的。就美国而言,我认为这是不应有权力的隐蔽机构持有过多权力的后果。推特最近发布的一些文件表明,推特被美国情报机构所滥用。历史上看,所谓的“深层政府”,包括CIA、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一直非常有影响力,对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都有较大的掌控。
在我看来,这些机构的幕后秘密干涉才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原因。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容易被误导。某些政府机构的举措实际上是在以人民为敌,乃至以自己的政府为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
美国并不是一个有正常秩序的社会和国家,因为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组织,他们可以做违法的事情。他们创造了一个巧妙的法律结构,为了国家安全不受正常法律的约束。如果社会有一群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他们当然会开始控制社会,因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不幸的是,他们手中有太大的不负责任的权力。英国政治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一定导致腐败”。他们似乎想要战争,因为他们身处军工复合体。
因此,当下的美国与我所描述的模式不一样。我说的是一个透明、开放的社会,有公开的讨论和辩论,从而形成共识,而非秘密机构控制的社会。
我认为美国这一现状是人们需要识别和解决的问题,全世界都应该参与谈论这个问题。美国人应该做出改变,变得更加民主。
观察者网:回到金融,1960、70年代的日本,成功依靠政府主导的银行体系发展了先进制造业,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大量信贷流向房地产和金融投机。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是某个政府官员的决策失误,还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理查德·沃纳:这是一个糟糕的决定,但不是无意的错误。我在《日元王子》(“Princes of Yen”,国内尚未出版)中详细证明了这一点。书中介绍了日本央行的决策者,并与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做比较,因为他们采用同一体系。
日本央行
直到大约1985年,日本央行一直在使用它的窗口指导权力做正确的事情,即在没有危机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这是央行的本质。除了1970年代初,它做得相当好。
在1970年代初,日本央行与其他央行联合制造通货膨胀,与2020年如出一辙。他们也将通胀归咎于战争和能源危机,但他们在此前就已经制造了货币。很明显,央行需要战争掩盖自己的“印钱”。当时,基辛格实际上说服了沙特石油部长采取石油禁运,因为他们希望石油禁运掩盖自己正在制造的通货膨胀,为石油美元铺路;今天,我们正在离开石油美元。
在70年代初,日本不得不参与进来,制造了超过每年20%的通货膨胀。实际上,这是日本央行第一次使用其窗口指导信贷机制,可惜不是为了日本人民的利益,而是落实美联储和美国人的指示。美国在日本有驻军,在我的国家德国一样。德国相当程度上是美国的傀儡国家。
我在中国旅行时去过一次长春,看了日本占领期间的一些建筑,标牌上写着“伪满洲国财政部”之类的标语,表明这是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权。我当时想,德国应该也用类似的标牌,“美国的傀儡德国政府的财政部”之类的。
回到日本,同样的事情1986年后再次发生,我在《日元王子》中详细介绍这些指令是如何下达的,日本央行用窗口指导迫使银行创造信贷,用于房地产投机,创造了这个巨大的金融泡沫,这就是本质上毁掉日本经济的原因。通过对日本中央银行官员的对话,各种数据,以及其他信源和文件,我的结论是这是故意的。
泡沫的破灭后,日本出现了至今未走出的长期衰退。这背后原因是美国想要从根本上摧毁成功的日本经济,衰弱这个竞争对手。美国当时也在为更大的结构性改动铺路;他们希望加强美国对全球的集中控制。
观察者网:美国的想法,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唯一原因吗?没有美国,日本是否会因结构性因素或其他原因而最终做出同样的决定?
理查德·沃纳:我不这么认为。窗口指导非常成功,本应保持下去。在我看来,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窗口指导。主流经济学宣传,只有自由市场才是有效的。不过,自由市场为什么会有中央银行呢?一旦有了中央银行,就必然有经济干预,而问题总是如何干预。
正如我此前所解释的,最好的干预方式是信贷指导机制,然后去中心化允许银行自由有效地创造信贷,将钱输送给干实业的中小企业。德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许多小银行,他们向中小企业贷款,产生一个强大、平等、良好发展的经济。
理查德·沃纳:给中小企业贷款,对经济发展最好
因此,窗口指导不应被抛弃,也不应被滥用于制造泡沫和衰退的糟糕政策,但这并不是窗口指导这个工具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工具的银行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顺利完成使命;如果它的使命是制造泡沫,就自然会得到泡沫;但如果用工具创造高速、可持续、公平、无通胀的增长,带来共同富裕,它也能实现。
观察者网: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否适用不同的信贷框架或政策?
理查德·沃纳:这是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解释东亚经济发展的一贯说法。但是,这个说法没有依据。这个说法基于主流经济学。但是主流经济学,也被称为演绎公理经济学,假设每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大家都掌握完整、透明的信息,完整的市场,完美的竞争,零交易成本。这些假设不切实际,实际上是个虚构的世界,他们的经济学是虚构的。
我们需要现实世界的经济学。一旦撇弃虚构的假设,就不会得到总是需要放松管制、自由化和私有化的结论。竞争是有必要的,但外面需要正确的框架,最好是有信用指导。没有实践证据表明信用指导系统不是组织经济的最佳方式。
观察者网:您对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否有所了解?过去一段时间,信贷过度流向房地产的影响正在显现,叠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似乎也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速正下降到几十年来的低点。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可否提供一些建议。
理查德·沃纳:我认为掌握所有的数据并重新评估形势是很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领导层和央行需要对流向房地产的银行信贷规模有很强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将房贷卖给央行成立的子公司,从银行资产负债表转移走,并告诉银行,从现在开始只能为有助于GDP的交易提供贷款,不再提供购买资产的贷款了。
同时,应该建立一系列新的金融公司,这些非银行实体将帮助个人和企业融资购买资产,包括房贷,是专门的抵押贷款公司。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发行抵押贷款。他们不被允许从银行贷款,而会自己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每个投资者都可以购买这些债券,包括养老基金、机构投资者等,但是银行不行。因为我们要确保银行信贷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用于转移资产所有权。
当然,经济中仍然有房地产投资,但必须通过现有资金中融资。这一举措将防止创造新的货币用于房地产和资产交易,这就是问题所在。问题不在于投机本身,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阻止投机,而是用于投机的资本来源。如果用于投机的资金是新创造的,这太冒险了,可能使银行系统崩溃。我刚才说的方法是最快的解决方案。
理查德·沃纳:将房贷从银行业剥离,可以防止创造新的货币
这一过程需要很多人来查看每个项目,看看哪些贷款可以被救下来,但他们都需要非银行业机构管理。此外,还应该出台规定,银行只能为有助于实体经济、能够创造GDP的交易提供信贷;资产交易对GDP没有贡献。
因此,如果中国采取这个简单但聪明的政策方案,就不可能发生金融危机。中国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但这是最重要的。
人们会意识到这是一个新时代,可以轻易调节房地产泡沫的大小,在这个新系统下永远不会造成金融危机。银行可以专注于他们的主要任务,即提供贷款给中小企业进行生产性商业投资,应用新技术和新理念,产生新价值,制造新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银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33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3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0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