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扬:何以理解文明问题与现实世界?
最后更新: 2021-11-12 16:53:28编者注:
最近,中国出版界的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扬的最新力作《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这是继2017年世纪文景出版的《人民共和国》和2019年底中华书局出版的《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之后,作者围绕中国独特性和中华文明独特性展开的系列论述的一个最新努力成果。
《文明的逻辑》一书从“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这样一个去西方中心立场的问题意识谈起,希望通过出版该书将这个议题推向中国思想界。在新书发行之际,观察者网专访本书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扬,与读者们分享他的心得和感想。专访分上下篇,本文为下篇。
在上篇中,谈到“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这个命题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冲击。下篇将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谈起,以及文明理论如何应用于现实世界分析?
文明问题应如何把握和研究?
观察者网:如前所述,按照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说法,人类历史出现过的文明共计三代21个,其他学者各有各的算法,也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不等,如此说来,您所说的人类文明史的整体面貌,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对象吗?对于如此巨大的研究对象,应该如何把握呢?如何能在几十万字的篇幅里描述清楚呢?
文扬:研究历史,有两个要点需要掌握好,一个是历史尺度,一个是分析工具。先说历史尺度,一般认为,不同的历史研究领域有不同的历史尺度,最短的是个人史,以人的自然寿命为尺度,而政治史会比个人史尺度长一些,经济史则比政治史尺度更长一些,然后依次是社会史和文化史,而比所有这些历史都更长的那个连续的历史,就是文明史。文明史的尺度一般来说都要有上千年。
比如按照汤因比和斯宾格勒等人的看法,今天的西方文明其实是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作为新一代文明重新滋长出来的,与古典文明并不是直接的继承关系,从起源到今天的全部历史最多不超过1500年。在1500年这个尺度上,冷战结束至今的40年,或者二战结束之后至今的70多年,不过是全部西方文明历史在最近的一个短暂阶段。以1500年为尺度,在这几十年里发生的事情可以说都属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原因有着更久远的历史根源,具有不同程度上的文明史意义。
举个例子,大约在19世纪末,欧洲人在整个新大陆的殖民开拓接近完成。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抵达了“远西部”的西海岸,三分之一的“老东部”人口和上千万的新移民迁往了中西部;大约同时期,加拿大的“西部定居运动”也在19-20世纪之交达到高潮,新移民数量扩大了几十倍;在澳洲大陆,“淘金热”导致新移民大增,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等殖民地在19世纪后期相继成立自治政府,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在一般性的历史叙述中,这几个事件会在各国的国别政治史或经济史中分别叙述,相互之间不相关;但如果放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叙述中,这些事件就成为了同一个大事件的不同分支,同属于整个西方社会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的、绵延4个多世纪的最近一次大迁徙浪潮的尾声部分。
澳大利亚淘金热(资料图)
由于欧洲人在新大陆的殖民定居于19世纪末先后抵达了北美和大洋洲的最后几处边疆,这次历时4个多世纪的大迁徙在地理上的扩张随着这个尾声的出现而宣告结束。也就是说,这些历史事件虽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若在文明史的千年尺度上看,却是刚刚发生的最新事件。其大历史尺度上的确切表述是:“西方文明历史上最近一次大迁徙在地理上的扩张才刚刚结束。”其中包括了这样的含义:继历史上几次大迁徙之后,此次大迁徙也许是这个文明的最后一次了;但也许未来还会发生类似规模的迁徙,而我们的当下时代则是两次大迁徙中的间歇期。
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叙述长达上千年的文明史,其实也并不难把握。只要使用了合适的历史尺度,与政治史、经济史甚至个人史的叙述方式,都是一样的。近些年里兴起的一个新学科叫Big History,综合了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研究,将自宇宙大爆炸直到当下的历史“编织成一个故事”,作为一个时间框架,并在这个长达138亿年的巨大背景下探索人类的存在,也出现了很多成果,提供了一些对于人类历史的洞见。
再说分析工具。历史研究的分析工具指的是一些对应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尺度的理论概念,这些概念是对历史材料的归纳和抽象概括,它们不是历史材料本身,但却是分析、描述、解释和理解历史材料的必要工具。例如,如果研究个人史,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就会包括早年、中年、晚年这种不同阶段的划分,还有家庭生活、职业生涯、主要成就、功过是非等不同方面的划分。这些划分都是研究者自己虚构出来的理论概念,研究对象本人的一生并非是按照抽象概念过下来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包含无数细节和无数侧面的客观实在,但如果没有这些概念工具,对于其历史就难以准确描述和深入理解。其它领域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国家的政治史也需要按照历史阶段、主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进行理论概括。更进一步,还应该通过好的理论概括透视出深层的历史逻辑,从中发现规律、获得启示、吸取教训,以区别于一般的资料堆积类的历史或纪年体类的历史。
黑格尔曾将历史研究的方法按照从古代到当代的顺序分为“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三种,如果抽掉其中那个线性历史结构,就是三种共存的历史研究方法。20世纪的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将他所说的“历史主义”分为“自然的历史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主义”和“美学的历史主义”三种,也是一种划分。这些划分实际上反映出一直以来的一种学术努力,想要把带有研究者理论虚构成分的历史叙述从一般的历史研究当中分离出来。荷兰思想家弗兰克·安克斯密特曾专门研究过历史叙述问题,他举例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冷战”等概念就是典型的历史叙述工具,这些工具起到了兼顾历史客观实在与研究者的主观解释两方面并建立起一个具有一致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作用。
海登·怀特(资料图)
这也就意味着,历史叙述本身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美国历史学家卡罗尔·奎格利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文明的演变》一书的前言中开宗明义:“本书不是一部历史书,而是一个尝试,通过提供分析工具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他的意思就是,虽然本书的题目很大,但它并不是一个关于人类文明的完整的历史研究,而是一个历史叙述,旨在提供分析工具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文明史。
若按照这样的区分,我2019年的《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和今年的《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也都属于历史叙述类的书,其重点在于提供了一些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分析工具。这两本书中所使用的几个对偶概念,如定居与游居、居国与行国、秩序主义与运动主义,以及农耕民族、骑马民族和海上民族的三分法等,都是作为历史分析和叙述工具而创造出来的,是在历史实在与理论解释两者之间建立内在逻辑的尝试。
明白了历史尺度和分析工具这两个要点,就容易理解我这两本书的主题和内容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中方或邀拜登出席冬奥会?外交部回应
2021-11-12 16:36 北京冬奥会 -
张文宏谈常态抗疫四点需求:疫苗新药、预警、流调、医疗资源
2021-11-12 16: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房企又能借钱了
2021-11-12 16:09 观网财经-房产 -
热搜第一!全城阻击“加拿大一枝黄花”
2021-11-12 16:04 -
外交部:中美双方正就元首会晤的具体安排保持密切沟通
2021-11-12 16:03 中美关系 -
证券日报:要说双11崇拜谁,那就崇拜护卫大家的军人吧
2021-11-12 16:01 -
120万元/针的抗癌药未进入医保目录谈判环节
2021-11-12 15:23 医疗改革 -
《长津湖》在港上映,观众:最好的国民教育课
2021-11-12 15:15 中国电影 -
三部门:加大铜、铬、钨、稀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2021-11-12 14:48 能源战略 -
韩文秀:现在即使把所有国民收入平均分配,也达不到共同富裕
2021-11-12 14:10 共同富裕 -
还“年轻人就这样”?!
2021-11-12 13:28 台湾 -
大连昨日新增52例确诊,含34名住校大学生
2021-11-12 13: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1-11-12 12:41 -
石玉钢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2021-11-12 11:58 高层人事 -
“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2021-11-12 11:02 -
中共中央举行发布会 介绍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12 09:53 观察者头条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79例、无症状12例
2021-11-12 09: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辽宁新增本土确诊52例
2021-11-12 08: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本起疫情与此前疫情高度同源
2021-11-12 08: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
2021-11-12 07:36
相关推荐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9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31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67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0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