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从谢锋大使履新的首次讲话看中美博弈的未来
【文/王文】
中国新一任驻美大使谢锋5月24日清晨(北京时间)正式抵美履新,成为第十二任中国驻美大使。
在纽约机场,他与在场中外媒体及各界互动,用英文作了简短演讲,译成中文约600字,干练务实,言简意赅,信息量大,字里行间都是干货,非常值得琢磨,折射了处在风口浪尖、肩负外交重任的新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深度考量,更可从这篇到位的简短讲话中透析一些中美博弈的未来动向。
许多媒体用了谢锋大使开宗明义的第一段内容作为标题:
“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
作为中国人民“代表”与“使者”,谢锋大使一登陆美国就立场坚定且又展现理性,以建设性态度讲清作为驻美大使的“职责”与“使命”,那就是捍卫中国利益、增进中美交流合作。
今年59岁的谢锋大使早在1993年时就在中国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工作。当时,正值邓小平南方讲话不久,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逐渐解除对中国的全面制裁,当年的中美关系也一点不轻松。比如,1993年夏天,美国以在中东海域从事正常贸易的中国“银河”号货船载有违禁化学品为由,坚持要求对其进行检查而引发的“银河号事件”,那是赤裸裸侵犯中国主权的霸权主义行为。最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美国行径,公布检查结果,要求美方道歉并赔偿。一些国家也纷纷声明,谴责美国行径。
中美交往从来就不轻松,但心怀全球大局的中国外交那么多年来的目标是稳住中美关系。如果中国动不动就掀桌子,恐怕中美关系走不到现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中美关系长期稳定的主动塑造者。对此,谢锋大使直述道:
“我上次在美国工作还是13年前。13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期待与美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近距离观察和认识美国,同时探讨推进交流与合作。”
30年的对美工作经验,13年后再次返美工作,让很多人对谢锋大使充满期待。尤其是近些年,时任副外长的谢锋大使多次与美国交锋。2021年7月,谢锋在天津会见了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提出了两份清单,即要求美方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16项内容的清单及中方关切的10项重点个案包括释放孟晚舟的清单。2022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后,谢锋两度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提出严正交涉。这些经历让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经常打道的“老熟人”。
不过,现实的中美关系正如谢锋大使履新第一次讲话所坦言:
“当前中美存在深刻分歧,两国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
笔者曾在近年来多篇文章中讲述,整个世界正处在自二战结束以来最糟糕的困难时刻,而中美关系也正处在自建交以来罕见的艰难时刻。处理好中美关系,不只是涉及解决两国发展,更关乎世界人民的未来。
但从谢锋大使讲话可以看出中方继续稳住中美关系的底气与信心:
“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美关系就是一部历经风雨但不断克难前行的历史。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大到不能倒,双方谁也不可能改变谁,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且会让全世界遭殃。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将决定两国的明天和世界的未来。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
是的,中美两国都要放弃那些“改变对方”、“取代对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正如笔者在《美国的焦虑》一书中所多次讲述,美国有一批人试着想要改变中国,以为耶鲁大学史学家史景迁教授在《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中描述的清朝末年场景还能重现;前些年还有不少美国学者以为中国会继续大步走在“历史终结论”的大道上,成为与美国一样、听从美国的“大号日本”。
近些年来,美国精英们正逐渐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是无法改变的。但另一种担忧又出现了,即害怕中国会“取代美国”。谢锋大使的话重述中方立场——中国无意取代美国。
事实上,笔者也曾在多次对美智库对话中陈述,中国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在讨论或出台任何一个文件指导“取代美国”。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美国的国际处事方式是“耗力不讨好”的——用那么多军费与军力放在世界各地,在全球各地到处出兵惹事,既不合算,也没有必要。但不少美国精英却“杯弓蛇影”式地揣测中国,实在是难以理喻。
正是因为美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美当前的现状才如谢锋大使所讲述的:
“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
对于中国新任驻美大使一职,谢锋大使一出机场就作了内心独白式的情感表达: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深感使命光荣但责任重大。”
接下来的对美工作肯定不容易。正如在这篇简短讲话的最后一部分,谢锋大使将其工作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原则。谢锋讲道: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
二是心态。谢锋讲道:
“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不辱使命。”
三是办法。谢锋讲道:
“我期待着与美国各界广泛接触、坦诚沟通,期待着大家的支持、参与和贡献。”
笔者曾多次近距离与谢锋大使接触。2019年秋季,笔者曾受邀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当时,香港街头暴力正在整肃中。时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的谢锋在论坛上斥责道:“当前,‘街头暴力’病毒正在香港肆虐蔓延。它不是SARS,却比SARS更致命。”笔者在现场,感受到正气大义的气场!当晚小范围晚宴,更是有幸聆听谢锋大使讲述当时在香港工作的不易。
2023年初,就在前任驻美大使秦刚回国担任外交部长、外界一些声音在传时任副外长谢锋将接任时,谢锋大使还出席笔者所在智库的“宏观形势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时,他在呼吁“在座中美战略界、工商界的朋友长期支持和参与中美对话合作”时所展现出的温度与亲和力,同样在履新的第一次讲话中有所体现。
谢锋大使讲:
“中美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
是的,能够在短短两百年间,从偏居世界一隅的小国成长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没有人会小觑美国的伟大;能够令五千年历史绵延不绝、成为文明唯一在本土未中断的国家,没有人能轻视中国的伟大。
有理由相信,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在做着一件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情,那就是超越所谓的“国强必争”、“国争必战”的大国历史悲剧与陷阱,开创人类文明史的新进程。有理由相信,谢锋大使履新,会更扎实地一步步推进这个艰难的大国互动进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西方媒体对西藏的偏见,可能因为这两个目的”
2023-05-24 08:53 -
距清东陵只800多米,这大坑为何越填越大?
2023-05-24 08:5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港府官员表态
2023-05-24 07:51 -
第十三届中美政党对话举行
2023-05-24 07:28 -
俄总理首次访华,提到了这句唐诗
2023-05-23 23:04 中国外交 -
“欢迎更多有竞争力的荷兰企业扩大在华投资”
2023-05-23 22:44 中国外交 -
上海市委继续开展集中理论学习,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2023-05-23 21:51 上海观察 -
旅泰大熊猫“林惠”死因公布
2023-05-23 21:00 熊猫政治 -
农业农村部:对所有远洋渔船一艘一艘“过筛子”式进行检查
2023-05-23 20:33 安全生产 -
“黑导游”在兵马俑景区殴打讲解员?官方通报
2023-05-23 20:33 愤怒的中国人 -
广西博物馆:从未与慧泊公司发生过业务往来,且无李姓馆长
2023-05-23 19:39 -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3-05-23 19:31 -
浙江宣传:瞪大双眼看清“颜色革命”
2023-05-23 17:41 国家安全 -
最高法:3名强奸未成年人罪犯被执行死刑
2023-05-23 17:27 依法治国 -
韩专家团抵达福岛,考察日本核废水排海计划
2023-05-23 17:05 -
-
日本驻华大使竟称中方阻碍两国人文交流,外交部驳斥
2023-05-23 15:57 中日关系 -
习近平向“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
2023-05-23 15:36 -
埃塞俄比亚副总理兼外长德梅克将于24-28日访华
2023-05-23 15:09 中国外交 -
国泰航空再发声明道歉
2023-05-23 14:51
相关推荐 -
“中国脱贫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他们已学了对口帮扶… 评论 113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评论 310“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评论 93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评论 140王文涛会见日本经产大臣,提出严正交涉 评论 257最新闻 Hot
-
“中国脱贫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他们已学了对口帮扶…
-
“我们想加入金砖” “我支持”
-
“俄罗斯人死去是美国最好的投资”,被通缉后美老牌政客否认
-
泽连斯基:已确定反攻日期
-
马来西亚扣押中国船只,称其非法打捞二战名舰遗迹
-
美共和党议员公开反对债务上限协议:是对民众的侮辱
-
欧盟外长:对今夏结束冲突不乐观,俄罗斯仍在争取胜利
-
乌军罕见承认:5架战机被俄军击中
-
五角大楼:被中方拒了
-
“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
“撕破脸”后,二人通话
-
真挂“旭日旗”来了,韩网友怒了
-
“局势或失控,科索沃领导人渴望并梦想成为‘新泽连斯基’”
-
“想要核武器就加入俄白联盟”?托卡耶夫:欣赏卢卡申科的幽默感
-
他在台湾问题上打了个比方,日方急了
-
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