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十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关键字: 一带一路 故事王文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 欧洲【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文】
“一带一路”三年多来到底取得怎样的进展,已成为国内外舆论极度关注的焦点议题。大量媒体报道与学术研究习惯用宏大词汇与不同数据概括,却往往忽视那些有血有肉“一带一路”故事背后的多面性。笔者与所在机构同事曾去过40多个国家宣讲、对话与参会,写了一些理论阐述与综合文章,这次想用十段简短的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复杂与不易。
亲历故事一:
在某区域大国的双边《共建备忘录》谈判桌旁,笔者作为中方三位文本谈判代表之一,一度如坐针毡。文本中原则性的问题,谈得相当快,但僵局陷在具体重大项目的囊括上。对方急切借“一带一路”重大契机发展本国经济,把国内许多重大项目都往《共建备忘录》里塞,甚至还说,“中国在巴基斯坦怎么做的,也可在我国那么做”。但那些项目大大超出了原本预设的双方项目初稿。中方谈判人员不得不就每个新增项目临时打电话回京,寻求相关机构帮助。结果发现,至少相当一部分新增项目是不宜于加入“一带一路”共建协议的。
这次谈判提醒我们,不仅要为“一带一路”目前得到全球多数国家的支持而喜悦,也要防范一些国家的过高期待以及项目合作中的“大包大揽”。
前三年,“一带一路”为了更快地推进与国外的合作,与40多个国家签署相关合作备忘录,赢得了10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公开支持,做大做强“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进而推进中国下一轮开放势头,这是无可厚非的。下一步中国需要防范“贪多嚼不烂”,虽还要努力做大项目、签大协议、寻求大国支持,但也要从小处着手,完善小细节,严防小纰漏,注重小条款。毕竟,“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接下来要进入“精耕细作”期。
亲历故事二:
在肯尼亚,笔者调研该国100年来第一条铁路:从最大港口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这条铁路完全由中国企业承建。所接触到的当地官员、民众都对中国感激不尽,也对中国系统的运营前景充满信心,给了中国企业未来多年的运营权,希望中国能够“传帮带”肯尼亚人的铁路运营经验,以便实现肯尼亚经济的可持续性自主发展。但令人诧异的是,日本某公司在铁路沿线投资了公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意在对“蒙内铁路”展开营运竞争。
这个项目警示我们,在经历千辛万苦而取得“一带一路”许多重大项目突破性进展之后,更要继续戒骄戒躁。过去一二十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在还债,即两三百年前,欧美企业就已走向世界,已有无数的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布局。中国企业以物美价廉、合作共赢等方法与西方企业在全球市场分蛋糕、做蛋糕,体现了不断提升的中国式软实力,但同样引起了西方企业的警觉、竞争甚至是市场的反扑。
走到一个新的国家,拿下一些大项目,如同“打天下”,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中国崛起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之路同样不容易,而“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则必将是不平坦之路的集中折射。对此,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国内舆论、学者、政府都需要持有长期的平常心。
- 原标题:王文:十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