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钧:为了科举作弊,古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关键字: 高考反作弊史上最严高考高考作弊入刑组织高考作弊者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万历年间,考官搜查出某个监生将作弊材料用防水的油纸卷紧,用细线绑好藏于肛门之中。搜查的人拉着线头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它拽出来。这个监生推脱是前面一个考生丢弃的。前面的考生辩解到,“假设是我丢弃的,怎么就不偏不倚恰好丢进你的肛门?即便是我丢的,你又为什么恰好把屁股撅那么高来接呢?”可见,考生为了作弊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后来随着检查日趋严格,舞弊的考生便在衣服鞋帽内缝上夹层,把物品缝在夹层内。官府为防止挟带,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考生的衣服鞋袜统统必须用单层的,皮衣服须去除布面子,毡衣须去除布里子。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胆大的考生索性在衣服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至今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一件写的密密麻麻四书五经的内衣,堪称文物中的一绝。
写满夹带的上衣
“冒籍”即假冒籍贯,又称“冒籍跨考”,类似于现在的高考移民。
自宋代起,固定解额制、分区取士制和分省取士制的实施,使各地区有了固定的取中名额,这也就使得教育发达的江南地区考生有了向教育落后的北方及西南边远地区移动的动机,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到安徽宣城冒籍科考并及第。
明清时期,冒籍现象尤甚。嘉庆十二年,通政使司副使泰和奏称山西近些年有很多南方学子冒籍科考,很多人还都考中了。嘉庆帝则指出,冒籍科考不仅仅是山西一省,全国多地都有。
晚清名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和晚清状元、民国大实业家张謇都冒籍跨考过。由于“冒籍跨考”过程,知晓内情的不仅仅是考生一家,因此一旦考中,往往也意味着授人把柄。比如张謇本是富农家庭,因其父主导一场冒籍跨考,遭遇周围邻里敲诈勒索,短短五年间,张家就从一个富农家庭沦为欠债一千多两的贫农。
面对层出不穷的科举舞弊案,历代官府也下了很多功夫,无论是严刑峻法还是加强检查,但从结果来看还是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考生舞弊现象。
比如,唐代出现的糊名制度,是现代试卷封存阅卷的雏形,所有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全都糊上,待评定结束再开启。这个制度是好的,但是依然挡不住在试卷上做记号以及专门辨认字迹的考官。
再比如,宋代出现了现代准考证的雏形———“浮票”,但由于不能制作画像,“浮票”上也仅仅是用几个字粗略地描述考生身高及胡须式样,依然很难防止身材胡须相似的考生顶替。
当然,官府反作弊的高招也是有的,比如考生考前统一沐浴,之后换上准备好的试服。这样就能防止考生夹带的情况发生。但对于贿赂考官或者科举流程中的工作人员,替换试卷、提前买题等形式的舞弊手段,官方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60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121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37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77最新闻 Hot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